迈克尔孙莫雷实验,光速是恒定不变的吗?
1、光速是恒定不变的吗?
光速不是恒定不变的,光是一种电磁波,在不同的物体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理论上,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最快。
2、经典力学与相对论相悖
以太为牛顿经典力学的支柱,最后以太被迈克尔逊莫雷实验证明不存在,经典物理学是否还成立?如果成立,当物体运动趋近于光速时,为什么经典物理学不能解释?
3、试根据迈克尔孙干涉仪的光路 说明各光学元件的作用
在一台标准的迈克尔逊干涉仪中从光源到光检测器之间存在有两条光路:一束光被光学分束器(例如一面半透半反镜)反射后入射到上方的平面镜后反射回分束器,之后透射过分束器被光检测器接收;另一束光透射过分束器后入射到右侧的平面镜,之后反射回分束器后再次被反射到光检测器上。
注意到两束光在干涉过程中穿过分束器的次数是不同的,从右侧平面镜反射的那束光只穿过一次分束器,而从上方平面镜反射的那束光要经过三次,这会导致两者光程差的变化。
对于单色光的干涉而言这无所谓,因为这种差异可以通过调节干涉臂长度来补偿;但对于复色光而言由于在介质中不同色光存在色散,这往往需要在右侧平面镜的路径上加一块和分束器同样材料和厚度的补偿板,从而能够消除由这个因素导致的光程差。
为了获得可以观测到可见光干涉的相干光源,人们发明制造了各种产生相干光的光学器件以及干涉仪,这些干涉仪在当时都具有非常高的测量精度:阿尔伯特·迈克耳孙就借助迈克耳孙干涉仪完成了著名的迈克耳孙-莫雷实验,得到了以太风观测的零结果。
迈克耳孙也利用此干涉仪测得标准米尺的精确长度,并因此获得了1907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而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之后,激光这一高强度相干光源的发明使光学干涉测量技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广泛应用,在各种精密测量中都能见到激光干涉仪的身影。
现在人们知道,两束电磁波的干涉是彼此振动的电场强度矢量叠加的结果,而由于光的波粒二象性,光的干涉也是光子自身的几率幅叠加的结果。
来源:百度百科-迈克耳孙测星干涉仪
来源:百度百科-迈克尔逊干涉仪
4、迈克耳孙莫雷实验原理
迈克耳孙莫雷实验原理介绍如下:
迈克尔逊-莫雷实验,是1887年迈克尔逊和莫雷在美国克利夫兰做的用迈克尔逊干涉仪测量两垂直光的光速差值的一项著名的物理实验。但结果证明光速在不同惯性系和不同方向上都是相同的,由此否认了以太(绝对静止参考系)的存在,从而动摇了经典物理学基础,成为近代物理学的一个开端,在物理学发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实验背景:
19 世纪流行着一种“以太”学说,它是随着光的波动理论发展起来的。那时,由于对光的本性知之甚少,人们套用机械波的概念,想像必然有一种能够传播光波的弹性物质,它的名字叫“以太”。许多物理学家们相信“以太”的存在,把这种无处不在的“以太”看作绝对惯性系,用实验去验证“以太”的存在就成为许多科学家追求的目标。
当时认为光的传播介质是“以太”。由此产生了一个新的问题:地球以每秒30公里的速度绕太阳运动,就必须会遇到每秒30公里的“以太风”迎面吹来,同时,它也必须对光的传播产生影响。这个问题的产生,引起人们去探讨“以太风”存在与否。
如果存在以太,则当地球穿过以太绕太阳公转时,在地球通过以太运动的方向测量的光速(当我们对光源运动时)应该大于在与运动垂直方向测量的光速(当我们不对光源运动时)。
请添加微信号咨询:19071507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