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批留学生名单,中国第一批留学生名单公布
中国第一批留学生名单,中国第一批留学生名单公布
中国第一批留学生名单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它涉及到许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我将尽力为您解答相关问题。
文章目录列表:
1.中国的第一个留学生是谁?2.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留学生是谁?
中国的第一个留学生是谁?
中国第一个留学生
2004年8月3日,美国耶鲁大学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发布会,纪念中国首位留美学生容闳自该校毕业150周年。耶鲁大学校长理查德?莱温出席了发布会。1847年,19岁的广东青年容闳赴美求学,并于3年后考入耶鲁大学学习法律。1854年,容闳从耶鲁大学毕业并获得学士学位,成为中国首位留美学生。回国以后,容闳前后组织了4批共120幼童赴美留学,开创了中国官费留学的先河。在这些留美幼童中,涌现出“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中华民国第一任国务总理唐绍仪、中国第一位大学校长蔡绍基等历史名人。中国教育部副部长章新胜在发布会上说,容闳是中国近代史上出国留学的开拓者,也是官派留学的首倡者。早期的中国留学生满怀报国之志,刻苦学习,他们的坎坷经历也是中国近代史的一个缩影。[2]2000年的5月5日,容闳的肖像进入了美国耶鲁大学的名人堂。我记得2003年耶鲁大学校长访华期间,我曾见到了他本人,他非常自豪地提到了耶鲁毕业了许多的优秀学生,诞生了5位总统,包括克林顿、老布什、小布什等,出了16位诺贝尔奖获得者。
事实上,容闳是中国真正融入西方现代文明,并以不带偏见的眼光观察那个世界的第一人。今天我们纪念他的创举,却似乎忘记了他在那个时代的寂寞与悲凉。容闳在促进东西方交流的历程中尝尽坎坷,而被他送出国外留学的幼童,绝大多数在没有完成学业的情况下,就因为大清帝国顽固派对现代文明的无知与抵制,而提前被强令回国。这一段历史,也许才是最值得我们铭记并且反思的。
1855年,26岁的容闳怀着报效朝廷的愿望,回到祖国。面对祖国的落后和异邦的强盛,容闳希望能有更多的中国青年“以西方之学术,灌输与中国”。
当时清政府在惨遭鸦片战争的失败和割地赔款之后,又遭到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的严重打击,正面临覆灭的危险。当时,容闳这位只有美国学位,而无清廷功名的留学生报国无门、只能望国兴叹!
1853年,太平天国农民起义被镇压之后,清政府的统治趋于稳定。18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使清政府在经历了英法联军入侵北京、火烧圆明园的惨痛打击之后,开始注意启用一些开明之士,并积极寻求富国强兵之道。此时,受过多年美国教育、怀有教育报国思想的容闳,努力通过各种关系说服朝廷派遣留学生。
1868年,清政府与美国政府签订了《浦安臣条约》。其中有“中国入美国的大小官学,可享受最惠国人民待遇“的条款。这种在教育交流方面的最惠国待遇,为容闳向美派遣留学生计划的实现创造了有利条件。
1870年,天津发生了焚烧法国教堂并杀害领事的“天津教案”。容闳经人推荐被任命为经办此案的李鸿章、曾国藩的翻译,这终于使得他有机会向曾、李二人提出选派幼童留学的大胆计划。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留学生是谁?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留学生是容闳。
容闳(1828年11月17日-1912年4月21日)字达萌,号纯甫,汉族,广东香山县南屏村(今珠海市南屏镇)人,中国近代史上首位留学美国的学生。中国近代早期改良主义者。中国留学生事业的先驱,被誉为“中国留学生之父”。
1850 年至1854 年,容闳就读于美国耶鲁大学。他是第一位到美国留学的中国学生。作为耶鲁大学唯一的中国学生,他面临很多挑战。容闳因生性含蓄内敛,平时并不引人注目。然而,大学二年级时,他一连两次在英文写作评比中获得第一名,从而崭露头角。尽管他的写作能力受到好评,可他时常为自己数学能力差感到郁闷烦恼。
大学三年级时,他在写给美国传教士卫三畏(Samuel W.Williams)的信中谈到自己对未来事业的想法。他写道:“对于一个想回馈祖国的人来说,可以做的事情很多,每一件都很有价值,要想从中作出正确的选择的确很难。因此,我不会只凭借个人的爱好和判断来选择,而是希望依靠上帝的帮助作出满意的决定。”
在求学的过程中,容闳从未忘记处于水深火热中的祖国。他在和同班同学凯罗· 卡特勒(Carroll Cutler)散步时谈到在他心中渐渐成形的选派幼童留学的计划。若干年后,凯罗·卡特勒成为位于俄亥俄州克利夫兰的华盛顿天主教大学的校长。
在耶鲁读书时期,中国国内的腐败情形,常常触动我的心灵,一想起来就怏怏不乐……我既然远涉重洋,身受文明教育,就要把学到的东西付诸实用……我一人受到了文明的教育,也要使后来的人享受到同样的好处。以西方学术,灌输于中国,使中国一天天走向文明富强。这将成为我毕生追求的目标。
容闳于1852 年加入美国国籍。毕业后,他并不迫切地想回国。对他来说,七年的美国生活,已经改变了他生活中许许多多的东西。也就是在那个时候,圣经里的一句话总是浮现在他脑海之中,仿佛上帝在提醒他:“人若不看顾亲属,就是背了真道,比不信的人还不好,不看顾自己家里的人,更是如此”。对容闳来说,“亲属”和“自己家里的人”就是中国。于是不久,他就搭船返回香港,经过海上151天的漂泊,终于回到了故土。
19 世纪60 年代,清政府逐渐认识到“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重要性,开始探讨用何种方式引进西方技术,以使中国走上自强之路。他们面临的选择有:建立现代学校,邀请外国专家教授西方语言和技术;派代表团出访欧美,收集资料,并将西方的兵器带回中国进一步研究、仿制;将学生送到海外,待这些学生学成归国后向国人传授西方富强的秘诀。
保守官僚们反对将中国幼童送出去的计划:其一,这需要耗费时间和金钱;其二,承认自己需要向西方学习,这对大清王朝来说是奇耻大辱。大多数学者们也反对,因为整个计划只是强调技术,而不强调用孔孟之道培养出来的“臣民之气节”,他们认为后者才是国家安泰,人民富强的保证。但是,当时最有影响力的总督曾国藩和他的拥护者李鸿章却大力支持将幼童送往海外学习,以此作为自强运动的一部分。
李鸿章认为留学海外是取得西方秘诀的最快和最有效的方法。1870 年,“天津教案”的发生让容闳得到了一个机会。这一事件引起中法危机。曾国藩命令容闳担任同法国人谈判的翻译。在处理这一事件的过程中,容闳向在一起的四位朝廷官员讲述了他关于教育的计划。于是,他们将容闳起草的教育方案呈递给朝廷。
曾国藩和李鸿章采纳了容闳关于派留学生的建议,并成功地加以推动和实施。在此之前,朝廷中保守的官僚们将容闳的建议阻挡了七年。中国官方选派学生到美国基于以下三点:首先,他们认为美国的教育比欧洲的更实用;其次,容闳更了解美国的教育体系,有助于该项目的顺利实施;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和美国在1868 年签定了互惠协议,允许中国学生到美国任何公立学校读书学习,包括军事院校。
1871 年,清政府最终批准了中国幼童留美教育计划,设立中国教育使团(Chinese Educational Mission,原称“幼童出洋肄业局”)。该计划的大致内容是:从1872 年至1875 年的四年中,每年向美国派30 名男童,接受高中和大学教育,并于1887 年返回,终生服务国家。当容闳听到这一计划被批准实施后,倍感激动,整整两天不吃不睡,“他兴奋地走来走去,心中默默地赞美上帝。从他返回中国算起,已逾十六载,上帝终于应允了他的祷告”。
好了,今天关于“中国第一批留学生名单”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我的介绍对“中国第一批留学生名单”有更全面的认识,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实践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信息,请随时告诉我。
请添加微信号咨询:19071507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