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标准体系,企业标准体系通常包括
1、企业标准体系通常包括
1、企业质量管理体系。
2、企业统计管理体系。
3、企业计划管理体系。
4、企业标准化管理体系。
5、企业预算管理体系。
6、企业绩效管理体系。
企业标准体系以技术标准为主体,还应包括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企业标准体系包括企业应贯彻和采用上层国家或行业基础标准,并制定本企业的企业标准。企业标准化应在上级标准化法规和企业的方针目标以及各种相关国际、国家法律和法规指导下形成。
:
相关规定
企业标准体系的建立和实施必须紧密围绕实现企业的总方针总目标的要求,特别是国家有关标准化的法律法规和国家、行业、地方的有关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的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企业标准体系内的所有标准都要在本企业方针、目标和有关标准化法律法规的指导下形成,包括企业贯彻、采用的上级标准和本企业制定的标准。
现有标准体系反映出当前的生产、科技水平、生产社会化、专业化和现代化程度、经济效益、产业和产品结构、经济政策、资源条件等,标准体系中也展示出规划应制定标准的发展蓝图。
2、企业标准体系通常包括哪些
企业标准体系是企业内部的标准按其内在联系形成的科学的有机的整体。企业标准体系以技术标准为主体,还应包括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
3、企业标准化体系怎样建立?
建立企业标准体系主要有以下步骤:
一、企业标准化机构和人员
企业的标准化工作机构设置以及标准化管理人员配备,首要考虑的应能满足企业开展标准化工作的需要。企业标准化工作涉及到企业各部门,贯穿于生产、经营和管理各个环节,是企业管理的一项综合性管理基础工作。企业设置什么样的标准化管理机构,配备多少标准化工作人员,应根据其生产、经营和管理的规模、复杂程度、标准化工作量而定。
1.企业标准化机构的形式
第一种形式:企业设专兼职机构(如标准化科、处、室),在企业最高管理者或管理者代表的领导下,统一管理整个企业的标准化工作。在各职能部门和车间设专兼职标准化人员,负责本部门的标准化工作,业务上受企业标准化机构的领导。
第二种形式:设立以企业最高管理者为主任,各部门负责人参加的企业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负责标准化重大问题的讨论、审批和决策。具体标准化办事机构设置与第一种形式相同。企业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是企业标准化的最高领导和决策机构,所决策的重大问题是企业标准化方针、目标,有关政策、法律、法规的实施,标准化规划、计划和重要标准审批等。
第三种形式:企业不设专职标准化机构,而是指定企业的某个职能部门统一负责企业标准化工作,并设专职或兼职标准化人员负责标准化工作,重大问题由企业领导协调。
2.标准制定和发布的分工
(1)一般情况下,企业管理标准的制定实施和监督,由企业第一管理者所直管的部门牵头(例如总经办、厂长办或企管办),各管理事项的分管部门负责;企业技术标准的制定实施和监督,由企业技术主管或总工程师所直管的部门牵头(例如技术处、设备处),各技术事项的分管部门负责;企业工作标准的制定实施和监督,由企业人力资源部门牵头,其他各处室和各基层单位各对本部门的工作标准负责。
(2)一般情况下,全部标准均应由标准化管理机构报标准化委员会讨论、协商、修订、通过、批准;其中技术标准应由总工程师或技术主管批准。企业标准体系(包括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的发布令,由企业第一管理者签发。
3、企业标准化人员的基本要求
(1)应具备与所从事标准化工作相适应的专业知识、标准化知识和工作技能,经过培训取得标准化管理的上岗证;
(2)熟悉并能认真执行国家有关标准化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规章;
(3)企业标准化管理人员应熟悉本企业的生产、技术、经营和管理现状,具备一定的企业管理知识;
(4)企业标准化管理人员应具备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计算机应用及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二、企业标准化培训
企业标准化培训有企业外部组织的培训和企业自己组织培训两种。外部培训企业可派代表参加;企业自己的培训,企业有关人员都应参加。
标准化培训的对象和要求:
1.各级领导干部:要求通过培训使他们熟悉国家有关标准化法律、法规、方针、政策,了解标准化的基本知识,熟练掌握管辖范围内的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并能贯彻和运用。
2.专兼职标准化人员:对企业标准化管理人员的培训,主要应经过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认定的,具有培训资格的标准化部门的培训,并经过考核,取得上岗资格。
3.一般管理人员和现场工作人员:对他们的基本要求是熟悉并能够熟练运用与本职工作有关的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
三、建立企业标准化管理标准
企业依据GB/T 15496—2003《企业标准体系? 要求》制定标准化管理标准,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1. 规定标准化工作体制、组织机构、标准化工作任务、职责、工作方法和要求;
2. 规定企业标准的制定、修订、复审的工作原则,工作程序及具体要求;
3. 规定实施标准及对标准实施进行监督检查的原则、方式、要求、程序和分工;
4. 规定标准及标准信息的收集、管理和使用等方面的要求;
5. 规定贯彻各级有关标准的程序和方法;
6. 制定标准化规划、计划内容、工作程序和要求;
7. 规定标准化培训的任务、目标、方法和程序;
8. 规定标准化成果奖励工作程序和要求等。
四、企业标准化工作的规划和计划
制定企业标准化工作规划、计划的内容一般是:
1. 制定、修订企业标准项目的规划、计划;
2. 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规划、计划;
3. 标准化科研的规划、计划;
4. 实施标准的项目计划;
5. 标准化培训计划。
五、企业标准的制定程序
制定企业标准的一般程序如下:
1.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调查研究、收集信息
(1)标准化对象的国内外的现状和发展方向;
(2)有关最新科技成果;
(3)顾客的需求和期望;
(4)生产(服务)过程及市场反馈的统计资料、技术数据;
(5)国际标准、国外先进标准和技术法规及国内相关标准。
2.起草标准草案(征求意见稿)
一般在起草标准草案之前要成立标准起草小组,参加起草小组的人员和人数,应根据所起草标准对象而定,一般由具有实践经验的从事技术工作或管理岗位的骨干组织。
起草小组对搜集到的信息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对比、优选,必要时应进行试验验证,然后编写标准征求意见稿和标准的编制说明。
3.编写标准送审稿
将标准草案连同标准编制说明,发至企业内有关单位,必要时可发至企业外部有关科研、设计单位以及大专院校、使用单位征求意见。对反馈的意见要逐一分析研究,决定取舍,进一步修改标准草案,形成标准送审稿。
4.审查标准
根据标准的复杂程序、涉及面大小,可分别采取会审或函审。审查企业标准应吸收本企业有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工人参加,必要时也可邀请外单位的专家和用户参加。
5.编制标准报批稿
6.批准和发布
六、标准的实施
标准的实施是整个标准化活动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标准实施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标准化的经济效果。标准实施是一项有计划、有组织、有措施的贯彻落实标准的活动,是将标准贯彻到企业生产(服务)、技术、经营、管理工作中去的过程。一般来说,标准实施工作大致可分为计划、准备、实施、检查、总结等五个步骤。
七、标准实施的监督检查
标准实施监督检查主要包括:各级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及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对标准贯彻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和企业自身的监督检查。
企业自身的监督检查内容如下:
1. 已实施的标准贯彻执行情况;
2. 企业内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贯彻执行情况;
3. 企业研制新产品、改进产品、技术改造、引进技术和设备是否符合标准化法律、法规、规章和强制性标准的要求;
4.对照“标准化良好行为确认评分表”对企业进行自我评价,通过内审,对不合格项采取纠正措施或预防措施,持续改进现有过程或体系,适当时申请标准化良好行为的外部确认。
4、什么是农业企业标准体系?其组成如何?
农业企业标准体系是指企业内的标准按其内在联系形成的科学的有机整体。企业标准体系包括三个子体系:技术标准体系、管理标准体系和工作标准体系。技术标准体系是企业标准体系的核心。
企业技术标准是指对标准化领域中需要协调统一的技术事项所制定的标准。企业技术标准体系是指企业范围内的技术标准按其内在联系形成的科学的有机整体。GB/T 15497—2003规定了各企业技术标准体系的结构形式,不同类型的农业企业可根据产品的类型和生产特点,适度剪裁。应结合企业实际需要确定企业技术标准体系。如北京市地方标准DB11/T 202—2003《农业企业标准体系 种植业标准体系的构成和要求》中绘出了种植业技术标准体系的结构图。
请添加微信号咨询:19071507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