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制作,青铜器的制作方法
1、青铜器的制作方法
青铜器的制作方法有:模范法,失蜡法,铸合法,焊接法。
1、模范法
简而言之,模范法就是先用陶泥做出“模”(想要铸造的青铜器的样子,也就是青铜器的草稿),“范”(将泥土敷在模上,脱出用来形成铸件外轮廓的组成部分)和“芯”(体积与容器内腔相当的范)。而后将范和芯组合起来,范、芯之间的空腔就形成了所要铸造器物的形体,再将熔化的青铜液浇注进空腔里,经过冷却侯,分离陶范,修整等步骤,呈现出的就是最后的青铜器了。
如果需要在器物上制作出纹饰,那么还是需要首先在模上就做出纹饰来,这样才能让范上出现镜像式的纹饰,有时候若纹饰要求非常精细,还需要直接在范上进行精加工。由于铸好铜器后陶范就被打碎拆除,所以陶范大多是一次性的。
2、失蜡法
失蜡法的原理也非常简单,采用易融化且便于塑形的材质,如蜂蜡,动物油脂(牛油、羊油等)或松香等制成欲铸器物的蜡模,随后在蜡模表面用细泥浆多次浇淋形成泥壳,再涂上耐火材料。加热烘烤,熔点低的蜡模融化流出,形成空腔。往腔内浇注青铜液,凝固后打碎外范即可得到光洁细密而又精巧的铸件。
这种方法在现代金属成型工艺中仍被广泛应用,称为熔模精密铸造。
3、铸合法、焊接法。
是指青铜器物的器体(以下称主体)与其附件,如耳、足、柱等附件分开铸造,或一件青铜器物整体不是一次浇铸完成的,而是分别铸成的,并用连接方法使之连为一体,而连接则主要有铸合法和焊接法。许多大型的及工艺复杂的青铜器需要分断制作后进行整体组装,所以铸合法、焊接法等新的工艺方法就产生了。
2、青铜器制作过程
1.设计图样
首先,工匠会根据需求和用途设计青铜器的外形和纹饰图样。这一步骤要求工匠具备良好的审美观念和绘画技巧。
2.制作模具
在设计完成后,工匠会根据图样制作青铜器的模具。古代青铜器的模具通常采用陶土、石膏或砂土等材料。制作模具的过程需要工匠具备高超的手艺和丰富的经验。
3.熔炼青铜
熔炼青铜是将铜、锡等金属熔化成液态,以便于铸造。工匠会根据青铜器的需求和特点,调配合适的铜锡比例。熔炼过程中,需要控制好火候和温度,以保证青铜的质量。
4.铸造
铸造是将熔化的青铜液倒入模具中,使其凝固成型。古代青铜器的铸造方法主要有石模铸造、土模铸造和失蜡法铸造等。铸造过程中需要保证青铜液的流动性和凝固速度,以便于形成完整的青铜器。
5.打磨和修整
青铜器铸造完成后,表面通常会有一些瑕疵和多余的边缘。工匠需要用锉刀、砂轮等工具进行打磨和修整,使青铜器表面光滑、纹饰清晰。这一过程对工匠的耐心和技巧要求很高。
6.错金、嵌宝等装饰
为了增加青铜器的观赏价值和象征意义,部分青铜器还会进行错金、嵌宝等装饰工艺。错金是将金箔嵌入青铜器表面的纹饰中,嵌宝则是将宝石镶嵌在青铜器上。这些装饰工艺要求工匠具备精湛的技艺和丰富的经验。
7.抛光和保养
最后,工匠会对青铜器进行抛光和保养,使其呈现出光泽和色彩。古代青铜器的抛光方法主要有研磨、火烧和酸洗等。保养则需要定期进行清洁和涂抹保养品,以保持青铜器的良好状态。
3、古代青铜器是怎么造出来的?
制作一件青铜器步数:
先周居民曾经生活过的地方——陕西省扶风、岐山县一带,有着“青铜之乡”的美誉,其中在扶风县法门镇,有一个周原博物馆“青铜范铸工艺研究所”。在这里,学者们通过模拟实验的方式试图探索和复原古代青铜器的生产铸造工艺。
第一步:备料
古代青铜器制作通常采用范铸法,也叫模范法,所以要想铸造青铜器,得先制作模范。从考古出土资料来看有陶范、石范、金属范等等,其中以陶范最为常见。
洗泥:给泥洗洗澡
泥土要精选当地无杂质黄土,粗细相间,色泽均匀,然后经研磨、过筛、浸泡取悬浮液、沉淀、晾干等步骤,这样洗出来的泥细滑软道,手感极佳,便于雕刻细腻纹饰。将精选的泥、沙、水等材料经适当比例混合以备使用。
第二步:制模
模范模范,需先有模后有范,模与范是阳与阴的关系,一凸一凹。
首先,从制模开始。
用制作好的刮板在泥料上刮削出一个鼎的泥胎,阴干后取其三分之一放置在120°夹角的木板中,安置半圆形的两足,将两足之间三角形区域用泥填平以便于顺利脱范,这样模便组合拼对完成,阴干后即可使用。
刮制泥胎
第三步:做范
制模的目的是为了得到外范,制范是整个工艺当中相当重要的一步,因为它直接决定了器物的外表面长成啥样,好不好看。
夯范:将模固定好,表面撒上一层黑烟灰做脱模剂,填入泥料层层夯实,脱模后修整,阴干即可。
三块范对合就是完整的一个空腔,就可以进行一个鼎的浇铸,这就是青铜器制作的三合范铸造。(除此之外依据制作器物的不同还有单合范、双合范、多合范等)
夯范
夯制好的外范
纹饰的制作
青铜器上往往有精美的纹饰。纹饰是如何制作的呢?这通常是在范面上进行的,首先起稿,然后画线、挖主纹、压底纹、贴泥条等,都是细作活。
需要注意的是,刻出来的纹饰与浇铸出来、体现在器物上的纹饰是反的,凸起处在器物上就相应的是凹面。
纹饰雕刻
范面上雕刻的各类纹饰
青铜兽面纹(铜罍,商中期,陕西城固出土)
铭文的制作
青铜器往往有一字千金之称,由此可见青铜铭文的珍贵,它有着极其重要的史料及研究价值。铭文的制作常采取贴泥条的方式,器物外壁铭文,需在范面粘贴反字泥条,铸后得到阴纹正字。
如何将细软的泥条紧紧贴在范面上不至断裂脱落,方寸之间考验的是手工匠人的细心、耐心和匠心,所以这一字千金的美誉对青铜器来说当之无愧。
铭文制作好后,放置阴干数日,待表面有了一定的强度后即可进行下一步操作。
制作外壁铭文
第四步:制芯
光有外范不行,那样浇铸出来是一个实心鼎,因此我们还需要制作泥芯。
芯盒的制作
取三块阴干好的泥范进行合范,因为泥范在阴干的过程中会有变形,通常无法很好的对合,这时就需要对其进行修整。随后将擀好的泥片均匀贴在范面上,泥片的厚度即为将来青铜器的壁厚,这时将三块范面对合,一个芯盒即制作完毕。
泥芯的制作
这种鼎的芯分腹内芯和腹外芯两个,所以要用一个芯盒制作出两个芯,也就是一盒两芯。
首先将芯盒固定好,往里加泥料并不断夯实。当芯料夯至鼎腹部位时,需要在表面撒上一层草木灰以起到隔离两芯的作用,也可垫一层器底厚度的泥片,这样可直接得到两芯之间的壁厚,也就是器底厚度。
接着夯泥料至口沿处,这时需将事先准备好的耳模安置在口沿处,接着夯制,直至夯满芯盒。贴泥制芯既得到壁厚,也产生了泥芯,可谓一举两得。
泥芯的制作
打开外范,去掉耳模,即得两个完整的泥芯,将范面的泥片去除,这时范和芯之间就会形成型腔。
腹外芯和腹内芯
泥芯的表面需进行修整,如想在器物内壁留下铭文,这时候就可以在腹内芯上贴泥条了。
制作内壁铭文
第五步:浇铸
焙烧:
阴干后的泥范和泥芯需要进行焙烧形成陶质的范与芯方可使用。
窑温:1100℃以上;时间:约40小时
合范:
将冷却后的陶范与芯对合,如有变形再次修整。
合范(范芯对合成套,空隙处即为铜水流经的地方)
浇铸:
将对合好后的范与芯埋在湿沙土中固定,用坩埚将融化的合金液体(铜锡合金或铜锡铅合金)倒入型腔内。
PS:为啥青铜容器往往是倒着浇铸呢?
倒立浇铸有很多好处,既方便合范,由于压力的关系也会使气孔与铜液中的杂质集中于器底,使器物中上部充型饱满,纹饰清晰,同时底部浇冒口形成的披缝也更容易清理。
第六步:打磨修整
铜液凝固后打碎外范,去掉内芯,得毛坯铸件。对毛坯件进行打磨修整,消去多余的铜块、毛刺、披缝,这样一件精美的青铜器即展现在我们面前。
4、青铜器的主要制作方法
失蜡法是一种青铜等金属器物的精密铸造方法。
用地坑造型,模料由蜡和牛油配制,造型材料为石灰三合土和炭沫泥,所用蜡料和铜料的比例为1:10。青铜器的铸造一般分为五个过程,第一是塑模,就是将准备铸造的器型线塑出泥模。第二是翻范,就是在泥模上翻出外范,在泥模或外范上雕刻所需的花纹。
然后将泥模外表刮去一层作内范,或另外制作内范。需要注意,内范与外范之间的间隙,就是要浇铸铜器的壁厚。第三是烘烧,将外范和内范阴干,晾晒后,组合放进烘窑中烘烧,使之脱水,定型。
制作过程
从泥范的小孔浇铸进去青铜液体,等待液体凝固后,将内,外范打破,取出所铸的器物。对器物的表面进行打磨处理,修整毛边,不至于扎手。而青铜器的铸造方法主要有范铸法、失蜡法、分铸法三种。范铸法又称“块范法”或“土范法”,最早出现于商周时期,是整个青铜时代应用最广泛的青铜器铸造法。
范,指的是青铜器浇铸成型时所用的模子。最初的铸造技术使用的是石范,但由于石料不易加工,又不耐高温,随着制陶业的发展,石范很快就被泥范取代了。在此后的三千多年历史里,泥范铸造一直是青铜器最主要的铸造方法之一。
请添加微信号咨询:19071507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