蒌蒿满地芦芽短,蒌篙满地芦芽短全诗
1、蒌篙满地芦芽短全诗
蒌篙满地芦芽短全诗如下:
《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蒌篙满地芦芽短全诗的注释:
1、惠崇春江
描绘了苏州惠山地区的江景,苏州以其水乡风情而闻名,春江的景色一定是非常美丽的。
2、晚景
指傍晚时分的景色,通常在夕阳西下的时候,景色会显得十分宜人。3、山色
指山的颜色和形态,也是描绘整个景色的一部分。
4、带烟
山上的景色被薄薄的烟雾笼罩着,给人一种朦胧美的感觉。
5、云销雨霁
天空中的云彩散去,雨水也停歇,意味着天气晴朗。
6、渔舟唱晚
描绘了江上的渔船,渔民在晚上垂钓,歌唱,营造出一片宁静而美好的氛围。
总体来说,这首词以苏州惠山的春江晚景为背景,通过描绘山色、云彩、渔舟等元素,展现出一个宁静美丽的夕阳江景。
7、翻译
晚上的江景美不胜收,山色翠绿如眉娥。山上的烟雾轻轻卷起,云彩散去,雨水停歇。渔舟在江上歌唱,夕阳下垂钓,平静宜人。这是惠山春江的美景,让人陶醉,心旷神怡。
2、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出自谁的哪首诗?
惠崇《春江晚景》(北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嬉戏,初春江水的回暖是他们最先察觉的。河滩上已经长满了蒌蒿,芦笋也正在抽芽冒尖,这正是河豚从大海回归,将要逆江而上产卵的季节。
这首诗是苏轼大大(1037-1101)提在惠崇僧人(965- 1017)《春江晚景》画作上的,《春江晚景》共两幅,一幅是鸭戏图,提上诗,另一幅是飞雁图,提诗如下:
两两归鸿欲破群,依依还似北归人。遥知朔漠多风雪,更待江南半月春。
3、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是哪个古诗?
1、”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描写的是春季。
2、原文
惠崇春江晚景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3、译文
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4、简析
《惠崇春江晚景》(又叫《惠崇春江晓景》),元丰八年(1085)苏轼在逗留江阴期间,为惠崇所绘的鸭戏图而作的题画诗。惠崇是宋朝著名的画家、僧人,即欧阳修所谓“九僧”之一。他能诗善画,特别是画鹅、雁、鹭鸶、小景尤为拿手。《春江晚景》是他的名作。苏轼根据画意,妙笔生花,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早春二月景象。
4、“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是什么意思
”正是河豚欲上时“是诗人的想象;惠崇是宋代著名画家、僧人。
《惠崇春江晚景》是北宋文学家苏轼题惠崇的《春江晚景》所创作的组诗。
原文: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译文:
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
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苇也开始抽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赏析
诗的首句“竹外桃花三两枝”,隔着疏落的翠竹望去,几枝桃花摇曳身姿。桃竹相衬,红绿掩映,春意格外惹人喜爱。这虽然只是简单一句,却透出很多信息。首先,它显示出竹林的稀疏,要是细密,就无法见到桃花了。
其次,它表明季节,点出了一个“早”字。春寒刚过,还不是桃花怒放之时,但春天的无限生机和潜力,已经透露出来。
诗的第二句“春江水暖鸭先知”,视觉由远及近,即从江岸到江面。江上春水荡漾,好动的鸭子在江水中嬉戏游玩。“鸭先知”侧面说明春江水还略带寒意,因而别的动物都还没有敏感到春天的来临,这就与首句中的桃花“三两枝”相呼应,表明早春时节。
请添加微信号咨询:19071507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