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绝四海,鸿鹄歌原文及翻译
1、鸿鹄歌原文及翻译
鸿鹄歌原文及翻译如下:
原文
鸿鹄歌
【作者】刘邦【朝代】汉
鸿鹄高飞,一举千里。
羽翮已就,横绝四海。
横绝四海,当可奈何?
虽有矰缴,尚安所施?
翻译
天鹅飞向天空,一下能飞数千里(高)。羽翼已经丰满了,可以四海翱翔。可以四海翱翔后,(你)能将它怎么样?即使拥有利箭,又能把它怎么样?
赏析
“鸿鹄高飞,一举千里。”用天空的大雁比喻太子刘盈,确立刘盈为太子,是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时的事。刘邦后来发现,刘盈过于“仁弱”,担心他难以继承皇位。他很喜欢赵王刘如意,觉得刘如意很象他。但是,刘盈是“嫡出”,吕雉所生。
刘如意是“庶出”,妃子戚夫人所生。废嫡立庶,是件大事;况且,吕雉又是他的元配,曾经患难与共,他一时委决不下,多次征求亲近大臣的意见。但是,大臣中多数是刘邦的故交,和吕雉也有情面;而戚夫人,除了皇帝的恩宠以外,绝没有吕雉那样的“群众基础”。
所以,包括留侯张良在内的一班老臣,都劝刘邦不要免去刘盈的太子地位。刘邦看到大臣们拥戴刘盈.认为他象鸿鹊,甚至“一举千里”,那是受了蒙骗。
“羽翼已就,横绝四海。”说的还是刘盈,刘邦仍被假象蒙蔽着。吕稚知道刘邦的心思,暗暗心焦,她更知道“母以子贵”的道理,谁的儿子做皇帝,生母就是皇太后,无上尊贵,于是她不遗余力地进行了频繁的幕后活动,求助于大臣,甚至不惜屈尊下跪,求张良帮助。
最后,她就按张良的主意,让刘盈去巴结当时的四大名士“商山四皓”。这四个老头儿正是东园公、甪里先生、绮里季和夏黄公。这四位是顶尖的世外高人,人称“四皓”,即四颗明星。张良就让四个老头儿当太子的老师。
“四皓”曾拒绝过刘邦的遨请,不肯出山做官,如今却同刘盈同车四游,使刘邦误以为刘盈有才能,孚众望。
“横绝四海,又可奈何?虽有矰缴,尚安所施?”刘邦面对戚夫人的哭泣,表达出自己爱莫能助、无可奈何的心情。刘邦病重以后,自知大限不远,曾又一次和大臣们提到接班人问题。大臣们除了陈说利害以外,都对刘盈极口称赞,使刘邦最终打消了改立太子的念头。
当他把这一情况告知戚夫人时.戚夫人十分悲伤,泣不成声。刘邦宽慰她说:“为我兹舞,吾为若楚歌。”《鸿鹊歌》,就是这样一首忧心忡忡、情意绵绵的歌。
刘邦不无忧虑地死去,活着的戚夫人和她的儿子刘如意却遭受了极其残酷的迫害,双双被狠毒的吕雉害死。
得宠的戚夫人一门全让吕雉给收拾了,如意被毒死,戚夫人被砍了手脚,挖眼熏耳,扔到茅房里.看到戚夫人被吕雉变成“人彘”的惨相,连吕雉的亲生儿子刘盈都愤怒地大骂:“此非人所为!”
《鸿鹄歌》情真意切,巧用比喻,仍是楚辞遗风,联系史实去读.不乏感人的艺术力量。
2、刘邦写的两首诗
刘邦写的两首诗分别是:
一、《大风歌》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译文为:大风劲吹啊浮云飞扬,我统一了天下啊衣锦还乡,怎样才能得到勇士啊为国家镇守四方!
《大风歌》整首诗仅有三句构成,这在中国历代诗歌史上是极其罕见的,三句诗中每一句都代表一个广大的不同的场景与心境,而且作者对这三句诗真可谓惜墨如金、高度凝炼。
二、《鸿鹄歌》
鸿鹄高飞,一举千里。
羽翮已就,横绝四海。
横绝四海,当可奈何?
虽有矰缴,尚安所施?
译文为:天鹅飞向天空,一下能飞数千里(高)。羽翼已经丰满了,可以四海翱翔。可以四海翱翔后,(你)能将它怎么样?即使拥有利箭,又能把它怎么样?
据《汉书·外戚传》记载,汉高祖刘邦因为嫌吕雉的儿子太子刘盈为人过于仁厚软弱,性格不象他自己,因此常想废掉他而立其爱妾戚夫人的儿子赵王刘如意为太子,他认为如意的性格很与自己相似。
戚夫人常常跟从高祖左右,也想让高祖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因此日夜啼泣求告。但因吕雉为人刚毅,采用了张良的计策,以商山四皓辅佐太子,使得高祖的想法未能实现。因此高祖作此歌劝慰戚夫人,以说明无力更换太子的道理。
3、鸿鹄歌原文翻译及赏析
哭泣,表达出自己爱莫能助、无可奈何的心情。
颈联:横绝四海,当可奈何?意思是“他想怎么飞就怎么飞,我又有什么办法呢?
尾联:虽有矰缴,尚安所施?意思是说,我虽然有弓又有箭,可是用不上,哪还能干什么呢?这里的矰缴指的是用来射飞鸟的带丝绳的短箭。尚:还。安:疑问词,怎么。尚安所施:还能干什么?
由此可见,这首歌是唱给戚夫人听的。唱这首歌时,刘邦的心情与霸王别姬时差不多,即无可奈何,陷于绝境。可是,刘邦在这里一没有提当年勇,二没有将责任推卸,而是实话实说,直来直去,这完全显露了刘邦独特的性格,表露了刘邦当时的想法:太子刘盈已长大成人,翅膀硬了,虽然我有心想换太子,却无能为力,为了大汉的江山社稷,那只能这样罢了。
同年四月,刘邦驾崩于长乐宫。刘盈继位,是为汉惠帝。当上皇太后的吕雉开始独揽大权。戚夫人和她的儿子赵王如意却遭到吕后极其疯狂的报复和残酷的迫害。刘如意被毒死,戚夫人被囚于永巷,令舂米。戚夫人怀念其子赵王如意作《永巷歌》【又名《舂歌》、《戚夫人歌》,歌见《汉书·外戚传》),并唱之。吕后闻之大怒,戚夫人遂遭“人彘”(被砍了手脚,挖眼熏耳,扔到茅房(厕所)里,称为“人彘”,供人观赏)之祸。看到戚夫人被吕后残忍地迫害为“人彘”的惨相,世人愤慨不已,谓之灭绝人性,惨无人寰;吕雉的亲生儿子汉惠帝刘盈也愤怒地大骂:“此非人所为!”但这是后话,在此仅为一提。
《鸿鹄歌》是一首情真意切,忧心忡忡,情意绵绵的诗歌。在写作方法上,与《大风歌》稍有区别,《大风歌》直抒胸意,《鸿鹄歌》隐隐不言。《鸿鹄歌》头两联先声夺人,后两联霸道阴沉。全诗虽然没有一句说到废太子的事,但戚夫人一听就知道是什么意思了。因为在这里,作者巧用了“比”的手法。什么叫比?“比”,是楚辞遗风。朱熹说:“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诗人采用“比”的手法写的诗,令读者读起来会觉得含蓄委婉,余味深长。以刘邦的性格,采用这种“比”的手法写出这首诗,可见刘邦当时的难言之隐,既极富深情,又充分表现了刘邦作为一个政治家所采取的行为决断。
《鸿鹄歌》与《大风歌》不同,还表现在创作背景和抒发的思想感情方面。《大风歌》是刘邦平定英布叛乱后,凯旋而归故里,宴请乡亲,慷慨起舞而歌的,发出了“安得猛士兮守四方”的感慨,深思的是猛士(可引申为辅佐帝王的文武大臣)问题。而《鸿鹄歌》则是他的皇帝宝座坐稳以后,考虑立储(确立皇位继承人)问题时,发现欲废除的太子刘盈已长大成人,像高飞的鸿鹄,并有高士辅佐,而发自内心“虽有矰缴,尚安所施”的感叹,显露了他选用皇位继承人的决断。
《鸿鹄歌》与《大风歌》相比,虽略显逊色,但它仍不失为一首言情述怀的优秀作品。它深刻反映了刘邦在立储问题上的矛盾、痛苦的心情,有广泛的影响,据说曹操《短歌行》的创作就受到了它的启迪。
在这里,必须说明的是,这首诗歌有多种版本,解释稍显错乱。有的版本把“当可奈何”记为“又可奈何”。有人认为,原诗一、三、五、七句后都有“兮”字,加上“兮”字更合楚歌之体。有人认为,这首诗不带“兮”字更好,更显得遒劲之力,更合乎诗中体现出的力道。若联系史实去读,有感人的艺术魅力。
刘邦一生遗留下来的《大风歌》与《鸿鹄歌》这两首诗歌,都是刘邦的即兴之作,决非命题赋诗,更非他人代笔,因此有人认为,这比曹植的《七步诗》有过之而无不及。刘邦凭借《大风歌》,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独具特色的一笔,又使《鸿鹄歌》与之相互辉映,在中国文学史上留有一席之地。南宋刘勰评价说:“《大风歌》、《鸿鹄》之歌,亦天纵之英作也。”(《文心雕龙·时序篇》)这对于那些认为刘邦没有文化的人来说,是难以望其项背的。
", 'contentText': ' 鸿鹄高飞,一举千里。 羽翮已就,横绝四海。 横绝四海,当可奈何? 虽有矰缴,尚安所施? 「注释」 ⑴鸿鹄:天鹅。《管子·戒》:“今夫鸿鹄,春北而秋南,而不失其时。”《史记·陈涉世家》:“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⑵举:振翅高飞。 ⑶翮:“鬲”本指空足陶器,引申指“空心”。“翮”的本意是“羽毛中间的空心硬管”,诗中指羽毛。《荀子·王制》:南海则有羽翮齿革。 ⑷就:成,丰满。 ⑸矰:“曾”意为“重复利用的”、“二手的”。“矰”的本义是“因拴着丝绳而能收回再次利用的箭”。 (6)缴:“敫”意为“从一点扩散到广阔空间”。“矰缴”在诗指“猎取飞鸟的射具”。 「翻译」 天鹅飞向天空,一下能飞数千里(高)。
4、刘邦一生写过两首诗是什么
刘邦一生写过两首诗,一首诗家喻户晓的《大风歌》一首诗《鸿鹄歌》。
刘邦的第一首诗是《大风歌》,仅有三句: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当时刘邦刚刚建立汉朝不久,淮南王英布起兵反汉。由于英布英勇善战,军势甚盛,所以刘邦不得不亲自出兵平叛。在战胜英布归来,路过自己的故乡沛县时,刘邦召集沛县的父老乡亲一起饮酒。
第二首诗则是《鸿鹄歌》,内容为:
鸿鹄高飞,一举千里。羽翮已就,横绝四海。横绝四海,当可奈何?虽有矰缴,尚安所施?
与《大风歌》相比,刘邦的这首《鸿鹄歌》就没那么出名了。因为在《大风歌》中,刘邦说的是国事,而在《鸿鹄歌》中,说的却是《家事》。
《鸿鹄歌》的创作背景
刘邦在建立汉朝后,立吕后所生的长子刘盈为太子,但刘盈为人性格懦弱,一直不为刘邦所喜。所以戚夫人便怂恿刘邦,立自己所生的儿子刘如意为太子。
刘邦一直犹豫不定,没有下决心。等他真的想换太子时,吕雉听从张良的建议请出了闻名遐迩的贤人商山四皓辅佐太子刘盈。
刘邦看太子羽翼已成,也无可奈何。在这种情况下,刘邦才作了这首《鸿鹄歌》。正如刘邦在诗中所写的“羽翮已就,横绝四海。横绝四海,当可奈何?”他对于心爱的戚夫人,也是爱莫能助了。
请添加微信号咨询:19071507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