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指南网

您好,欢迎访问留学指南网,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临安日本研究生留学,日本留学 杭州

2024-12-03 18:28分类: 研究生留学 阅读:

临安日本研究生留学,日本留学 杭州

在当今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临安日本研究生留学也在不断发展变化。今天,我将和大家探讨关于临安日本研究生留学的今日更新,以期为大家带来新的启示。

文章目录列表:

1.杭州“浙江农林大学
2.讲一个爱国人物的故事
3.杭州西湖有哪写名人,与他们的事迹
4.我国有哪些在国外留学后回国做出贡献的人

临安日本研究生留学,日本留学 杭州

杭州“浙江农林大学

 浙江农林大学创建于1958年,是浙江省属全日制本科院校,具有51年本科历史。经过51年的建设与发展,已经成为一所涵盖理学、工学、文学、管理学、农学、

经济学、法学、医学等

八大学科门类的多科性院校,以本科教育为主,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具有硕士和学士学位授予权,具有招收留学生和港澳台学生资格。

学院坐落于杭州西郊全国优秀旅游城市——临安市,交通便利,办学条件优良。校园占地面积250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近60万平方米。校园按照“崇尚自然,优化环境;因地制宜,特色鲜明;以人为本,天人合一”的理念规划与建设。校园与植物园两园合一,是一座集教学、科研、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生态校园。 学院的机构设置大致可分为三大系统:

教学单位(二级学院):包括浙江林学院农业与食品科学学院、浙江林学院林业与生物技术学院、浙江林学院环境科技学院、浙江林学院工程学院、浙江林学院园林学院、浙江林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浙江林学院人文学院、浙江林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浙江林学院外国语学院、浙江林学院旅游与健康学院、浙江林学院茶文化学院、浙江林学院理学院、浙江林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浙江林学院国际教育学院、浙江林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浙江林学院体育军训部等。

党群系统:包括党委办公室、组织部、宣传部、统战部、纪委办公室、学工部、学院工会、学院团委等。

行政系统:包括院长办公室、监察室、审计处、学生处、人事处、教务处、设备管理处、科技处、研究生部、计划财务处、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基本建设处、产业后勤管理处、保卫处、教育发展中心、现代教育中心、图书馆、产业后勤集团公司等。1958年,中共浙江省委决定创办一所高等林业院校,定名“天目林学院”。当年6月,以省林业厅为主,建德地委抽调党政干部,一批知名

教授和留学归国学者共

同参与筹建。当时确定专业设置为林业、木材采伐与运输机械化、木材机械加工和林产化学加工工艺专业。招生规模400名。

1959年7月,省委、省人委决定,温州林学院与天目林学院合并。

1960年2月,省委决定,浙江农学院、天目林学院、舟山水产学院合并,成立浙江农业大学。

1962年2月,省委决定,天目林学院从浙江农业大学划出,归省教育厅领导,党委工作归省高校党委领导。原属省农科院领导的林科所划归省林业厅和天目林学院双重领导。

1966年9月,省人民委员会同意“天目林学院”改名为“浙江林学院”。

1970年7月,省革委会决定浙江林学院与浙江农业大学合并。

1978年4月,省革委会决定,浙江农业大学林学系改为浙江农业大学天目分校。

1979年2月,国务院批准同意恢复浙江林学院。设林学、林业特产专业,学生规模1000人。

1981年12月,国务院批准浙江林学院为首批学士学位授予单位。

1986年7月,根据省委、省政府指示,浙江林学院由省林业厅主管改由省教委主管。

1997年11月,顺利通过国家教委对该院本科教学合格评价。

1999年5月,学院制订了《浙江林学院十年改革和发展纲要》。

2000年12月,浙江省发展计划委员会批复同意浙江林学院扩建工程选址临安市锦城镇镇北,按远期建设15000在校生规模设计,总规划用地124.4万平方米(1866亩),总建筑面积43.6万平方米,一次规划,分期实施。

2001年5月,新校区校园总体规划方案通过评审。规划创建功能分区合理的校园总体布局和融建筑、空间、园林绿化及自然环境

于一体,校园文化气氛浓郁的开放型、旅游型、现代化的绿色大学。6月6日,新校区一期工程开工建设。

2002年10月8日,一期工程竣工启用。

2003年,学院出台《浙江林学院学校定位与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03-2020)》。

2009年,学院更名为浙江农林大学。 学校有50个本科专业,其中国家级特色本科专业3个,省级重点本科专业8个。拥有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省级精品课程18门;拥有省级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个、二级学科硕士点15个和在职攻读专业学位授予点2个,涉及理学、工学、文学、管理学、农学、法学等六大学科门类。

学校现有国家级木质资源工程研究中心1个,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重中之重学科2个,省部级重点学科10个,具有副教授职称评审权学科8个,拥有国家林业局林木良种繁育基地1个,省级重大科技创新服务平台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工程中心2个。2002年来,学院承担科研课题1527项,科研经费累计达1.94亿元。科研成果获国家级、省部级奖25项,其中“刨切微薄竹生产技术与应用”成果2007年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同时以主要完成单位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连续3年获得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发表学术论文2426篇,其中被SCI、EI、ISTP三大检索系统收录论文170篇。《浙江林学院学报》影响因子超过1.0,入选浙江期刊方阵工程精优型期刊群。一批科研成果转化后取得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学院有教职工15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900人;共享院士2人;国家级新世纪“百千万人才”1人;省政府特聘教授2人;“151”人才工程培养计划54人;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18人;硕士生导师195人。全国优秀教师3人,全国师德先进个人1人。学院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与美国、加拿大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余所大学和科研院所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与澳大利亚西悉尼大学、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联合培养人才。聘请长期外籍专家43名,长期外籍语言教师50名驻该院任教。

浙江农林大学风景

讲一个爱国人物的故事

1、 钱学森

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当时任加利福尼亚工学院超音速实验室主任和“古根罕喷气推进研究中心”负责人的钱学森深为祖国的新生而高兴。他打算回国,用自己的专长为新中国服务。但那时候在美国的中国科学家归国不易,而钱学森的专长又直接与国防有关,美国千方百计要将他留下不让他回国,他历尽艰辛才终于回到祖国怀抱。

2、吉鸿昌

1931年9月21日,矢志抗日的吉鸿昌将军被蒋介石逼迫下野,到国外“考察实业”。船到美国,吉鸿昌就接二连三地遭到意想不到的刺激,如那里的头等旅馆不接待中国人,却对日本人却奉若神明。有一次,吉鸿昌要往国内邮寄衣物,邮局职员竟说世界上已经不存在中国了,吉鸿昌异常愤怒,刚要发作,陪同的使馆参赞劝道:“你为什么不说自己是日本人呢?只要说自己是日本人就可受到礼遇。”吉鸿昌当即怒斥:“你觉得当中国人丢脸吗,可我觉得当中国人光荣!”为抗议帝国主义者对中国人的歧视,维护民族尊严,他找来一块木牌,用英文仔细地在上面写上:“我是中国人!”

3、华罗庚

大数学家华罗庚,在“七?七”事变后,从生活待遇优厚的英国回到抗日烽火到处燃烧的祖国,不为金钱和学位,回国后积极参加抗日救国运动。1950年,他已经成为国际知名的第一流数学家,并被美国伊里诺大学聘为终身教授,但他毅然带领全家回到刚解放的祖国。

4、茅以升

在我国老一辈科学家中,有许多人都是留学国外又回国服务的。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在1916年20岁时,到美国留学,成为康奈尔大学桥梁专业的研究生,很快以优异的成绩获得硕士学位。为了获得实践的机会,他晚上上课,攻读博士学位,白天到一家桥梁公司实习,亲手绘图、切削钢件、打铆钉、油漆,终于成了一个既懂理论又有技术的人才。美国人很佩服他,一份份聘书从各地寄来,请他担任工程师。

但是,茅以升没有接受聘请,而是决定回国了。美国有些人劝他:“科学是没有祖国的,是超越国界的。科学家的贡献是属于全人类的。中国条件差,你留在美国贡献会更大。”茅以升回答:“科学虽然没有祖国,但是科学家是有祖国的。我是一个中国人,我的祖国更需要我。我要回去为祖国服务!”

1919年,茅以升带着一身本领回到国内,开始了为国造桥的事业。现在浙江省钱塘江上那座雄伟壮观的大桥,就是茅以升设计并主持建造的。

5、董存瑞

1948年5月25日,我军攻打隆化城的战斗打响。董存瑞所在连队担负攻击国民党守军防御重点隆化中学的任务。他任爆破组组长,带领战友接连炸毁4座炮楼、5座碉堡,胜利完成了规定的任务。连队随即发起冲锋,突然遭敌一隐蔽的桥型暗堡猛烈火力的封锁。部队受阻于开阔地带,二班、四班接连两次对暗堡爆破均未成功。董存瑞挺身而出,向连长请战:“我是***员,请准许我去!”毅然抱起炸药包,冲向暗堡,前进中左腿负伤,顽强坚持冲至桥下。由于桥型暗堡距地面超过身高,两头桥台又无法放置炸药包。危急关头,他毫不犹豫地用左手托起炸药包,右手拉燃导火索,高喊:“为了新中国,冲啊!”碉堡被炸毁,董存瑞以自己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前进的道路,年仅19岁。

6、肖邦

肖邦一生不离钢琴,所有创作几乎都是钢琴曲,被称为“浪漫主义的钢琴诗人”。他在国外经常为同胞募捐演出,为贵族演出。1837年严辞拒绝沙俄授予他的“俄国皇帝陛下首席钢琴家”的职位。舒曼称他的音乐像“藏在花丛中的一尊大炮”,向全世界宣告:“波兰不会亡”。肖邦晚年生活非常孤寂,痛苦地自称是“远离母亲的波兰孤儿”。他临终嘱附姐姐路德维卡把自己的心脏运回祖国。

7、文天祥

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兵败被俘,坐了三年土牢,多次严辞拒绝了敌人的劝降。一天,元世祖忽必烈亲自来到土牢里劝降,许以丞相之职,他毫不动摇,反而斩钉截铁地说:“唯有以死报国,我一无所求!”

临刑前,监斩官凑近说:“文将军,你现在改变主意,不但可免一死,还依然可当丞相。”文天祥怒喝道:“死就死,还说什么鬼话!”于是,文天祥面向南方,慷慨就义了。文天祥生前,留下一首撼人心弦的《正气歌》。

8、詹天佑

清朝末年,我国派出了第一批出国留学生。他们都是些少年。有个才12岁的少年叫詹天佑,十分聪明好学,又立志为国效力。后来他学习工程技术毕业,回到了国内。可清朝政府对本国人才不信任,像修铁路,就都让外国人主持。詹天佑尽管有才干,也只能当助手。

1905年,修建北京到张家口铁路的消息传开了。英国和俄国都争着要修,因为他们知道这条铁路在中国的战略要地,掌握了它就能控制中国,双方争执不下,最后达成“协议”,说中国如果不让他们修,他们就什么也不提供。他们以为中国人离开他们肯定修不成这条铁路。

清朝政府这才让詹天佑担任总工程师。有人对他不放心,说他自不量力,说他胆大包天,劝他不要承担这项难度非常大的工程。詹天佑说:“京张铁路如果失败,不但是我的不幸,也会给中国带来很大损失。外国人说中国工程师不行,我则坚持由自己来办!”为了给中国人争口气,他把全部精力都投入进去,和工人们一起吃住在工地,细心勘探,大胆试验,经过4年艰苦的劳动,终于成功地修筑了京张铁路。这是中国人自己设计施工的第一条铁路,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志气。詹天佑为祖国赢得了荣誉,原来那些瞧不起中国工程师的英国人也表示对他由衷敬佩。

9、朱自清

朱自清是清华大学教授,著名的文学家。抗日战争结束后,美国政府一方面支持蒋介石发动内战,一方面又利用签定条约的办法在中国获取了许多特权,还加紧武装战败国日本,对中国重新造成威胁。当时社会上物价飞涨,物品奇缺,很多人在饥饿和死亡线上挣扎。人民对美国和国民党政府十分不满,反抗的呼声越来越高。美国为了支持蒋介石,就运来一些面粉,说要“救济”中国人,好让中国人“感谢”美国,不反对它。

朱自清看透了美国的用心,认为美国的救济是对中国人的侮辱。他和一些学者一起,在一份宣言上庄重地签上了自己的名字。那份宣言表示,坚决拒绝美国的“援助”,不领美国的面粉。当时,朱自清正患严重的胃病,身体非常瘦弱,体重还不到40公斤,经常呕吐,甚至整夜不能入睡。拒领救济粉意味着每月生活费要减少600万法币,生活更加困难。可是为了维护中国的尊严,他坚决拒绝那些别有用心的“赏赐”。他在日记中写道:“坚信我的签名之举是正确的。因为反对美国武装日本的政策,要采取直接的行动,就不应逃避自己的责任。”

两个月后,朱自清因贫病交加,不幸去世。他宁肯挨饿而死,也不肯领带侮辱性的“救济”,表现了一个中国人应有的尊严。

10、廉颇

战国时期的赵国,有一位出名的武将叫廉颇。他不但武艺高强,箭法出众,还善于用兵打仗。秦国、齐国这些大国常来攻打赵国,赵王用廉颇为统帅,多次打败了敌军。敌军听到廉颇的名字,都很害怕。可后来,赵王中了秦国的离间计,认为廉颇老了不中用了,改派青年将领赵括代替他。赵括骄傲轻敌,使赵军打了大败仗,赵国也险些亡国。

赵王想重新起用老将廉颇,派出使者去看一看老将军身体怎么样,是否还愿意为国效力。廉颇见到赵王的使者,高兴极了。为了表示自己威风不减当年,还能上阵打仗,为国立功,他一顿饭就吃了一斗米、十斤肉。吃完了,又披上铠甲,跃上战马,拉弓射箭,舞枪刺杀,果然身手不凡。他对使者说:“你看我,虽然老了,可是能吃饭能打仗,只要大王肯用我,我万死不辞,马上回去领兵参战!”

使者走了以后,廉颇日夜盼望赵王的调令,可一直没等到。原来那个使者接受了一个叫郭开的坏人贿赂,故意在赵王面前说了瞎话,说廉颇饭量虽好,可一会儿工夫拉了三次屎。赵王听了,认为廉颇真不中用了,就不再调用他。

廉颇为赵国的安宁奋斗了一生,晚年仍希望为国出力,对人说:“我真想有一天,还能率领赵国的兵士冲锋陷阵啊!”

只要一息尚存,就要全身心地报效祖国。这就是爱国英雄们的本色。

杭州西湖有哪写名人,与他们的事迹

空亭一座,还有什么能让人想起苏小小浪漫凄婉的悲剧故事;

草坪一方,有谁能知道这就是打虎英雄武松当年的埋骨之处;

无名坟堆,辛亥革命烈士遗骸竟然依旧躺在城西的鸡笼山上;

……

40年前,一大批为西湖增色的名人墓葬,从西湖周边消失了,连同他们的故事,也逐渐淡出人们的记忆——

西湖北山街的整治正在进行中,也许今年“十一”,我们又会发出一声感叹:西湖又变样了!希望这并不仅是对西湖自然风景本身的赞叹,更是对蕴涵在湖光山色间那浓浓的人文积淀发自内心的景仰。因而,在如今改造工程尚未结束的时候,很多杭州的热心市民觉得似乎该说些什么,不为其他,只为那些承载着历史、如今散落各处的名人墓葬……

四十年的一段尘封记忆

前不久,一位年过七旬的市民蒋大伯找到记者,讲述了40年前,西湖边的名人墓葬曾进行清理;40年后,他希望能在此次北山街改造时,及时考虑恢复或回迁一些名人墓葬,增添西湖的文化内涵。如果再不进行抢救,那些名人事迹以及有关他们的一些故事,很可能就此失传。

吴子刚,上世纪六十年代担任过杭州市园管局局领导的离休干部;陈洁行,浙江省城市科学研究会秘书长、《钱塘旧梦》作者;丁云川,一位热心杭州考古事业的老人,他们和蒋老一起,向我们讲述了那些历史片段。

西湖胜地,有多少豪杰志士文人骚客将身后事寄于此处。40年前的西湖边,曾经遍布墓葬和纪念碑。比如在原二三四五公园的地方,曾有陈英士铜像、北伐誓师宣言纪念碑、八十八师淞沪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在西泠桥头有苏小小墓,再西有辛亥革命烈士秋瑾墓、陶成章墓、杨哲商墓、沈由智墓;曲院风荷处有岳飞墓;丁家山处有刘庄主人刘学询及其亲族坟墓十穴;在花港观鱼处,牡丹园原来为无主坟地;在孤山东麓有辛亥革命浙军攻克金陵烈士墓——七星坟、国民党上将王电轮墓及坟庄、陈模墓、林祠、林启墓、辛亥革命烈士徐锡麟墓,后山有林和靖墓、菊香墓、徐寄尘墓、夏超墓、冯小青墓、苏曼殊殊墓等。

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为了整治西湖,就开始逐渐搬迁和拆除一些墓葬和纪念碑。特别是1964年,随着文革的临近,曾在西湖边进行过一次大规模的搬迁行动,一些著名的名人墓葬与乱坟一起在几夜间被全部挖起迁走。甚至连岳飞、秋瑾、徐锡麟、辛亥革命浙军攻克金陵烈士墓——七星坟等全部被挖掘搬迁。纪念亭拆除、碑被打碎,遗骨有些被搬迁到鸡笼山的乱坟中、有些干脆被销毁。

一直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文化大革命结束,在杭州的一批文人和有识之士的呼吁下,岳庙被恢复,秋瑾墓被回迁至西泠桥的另一端,并且还塑了像。徐锡麟、浙军攻克金陵烈士墓——七星坟、陶成章墓、杨哲商墓、沈由智墓等一批辛亥革命名人墓葬被迁到凤凰岭南天竺原来演福寺旧址,重修墓葬,并树墓碑以供后人凭吊。

在这几年进行的西湖环湖整治中,章太炎墓、于谦祠等又一批名人墓葬及纪念祠堂被回迁或恢复。

但是仍有一大批名人墓葬至今没有被恢复……

名人墓辞西湖边

武松:亦真亦假皆无影

历史:武松是南宋时期跟随宋江造反的三十六人之一,历史上确有其人。施耐庵著的中国古典长篇小说《水浒传》中“景阳岗打虎”、“醉打蒋门神”等故事,已是家喻户晓。在第119回“鲁智深浙江坐化宋公明衣锦还乡”中因为鲁智深坐化六合寺,武松也在此出家,至八十高龄善终。

另有一说,此武松不是《水浒传》中的武松,而是清代的一个义士,为杭州百姓除害,深得市民爱戴,死后,杭州市民感念其德,集资将他葬在西泠桥畔。

遭遇:在现香格里拉饭店对面的草坪处的一棵青松下,原为武松墓,据蒋大爷回忆,以前这里有一个四角石亭,内有坟包和一块墓碑。1964年挖掘时,的确发现了一根特别粗大的长腿骨。后遗弃。

现状:目前在其原址为一片草坪,没有任何标志,一棵高大的青松枝叶茂盛,为下面的草坪遮挡着风雨。

苏曼殊:诗僧流落鸡笼山

历史:苏曼殊15岁去日本留学,在日本的几年里,结识了陈独秀、黄兴等人。回国后,加入了光复会,从事反清活动,与革命党人多有交往。17岁后,苏曼殊削发为僧,之后写了不少诗作和小说,在文学史上也有了一席之地。

遭遇:他在上海去世之后,孙中山给予葬资,徐自华得知他们正在寻找葬地,捐出了西湖孤山北麓的一块地安葬苏曼殊。苏曼殊就这样在身后选择了西湖的孤山。但是后来苏曼殊墓的墓壁坍塌,1964年,墓被迁至鸡笼山。

现状:至今,苏曼殊的遗骨仍旧湮没在鸡笼山荒草丛中。

长眠在鸡笼山的名人还有辛亥革命的一对英烈夫妇裘绍和尹维峻、林启、惠兴、林寒碧和徐自华,他们的身后之地也同样处于湮没的境地。

苏小小:此地空留慕才亭

历史:苏小小是南齐钱塘人,名歌妓(即歌女),聪明美丽,才华出众。她平时就喜欢乘坐自己设计的油壁香车游览西湖。有一次在白堤偶遇骑着青骢马的宰相的公子阮郁,两人一见钟情。为表达爱慕之情,苏小小口吟《同心歌》一首:“妾乘油壁车,郎跨青骢马。何处结同心?西陵松柏下。”最后有情人终成眷属,苏小小也就此不再出面歌唱,在杭州掀起轩然大波。消息传到了宰相耳里,连夜把儿子带走,从此音讯皆无。苏小小几次寻找都没有结果,抑郁成病。有一次她在寺庙烧香,碰到穷书生鲍仁,赠银百两,资助他进京赶考。鲍仁应试及第,任滑州刺史,专程来向苏小小道谢,苏小小已经谢世。鲍仁根据她的遗愿“生于西泠,死于西泠,埋骨西泠,不负好山水”,将其葬于西泠桥畔,后人又在墓上建造“慕才亭”。苏小小的墓建成后,唐代诗人李贺、白居易等都曾到墓地拜谒,并作诗纪念这位才女。

遭遇:苏小小墓据传至南宋时已经出现在西湖边,此后屡有毁修。清乾隆时,墓外观为石砌八棱角、上覆青瓦丹柱墓亭,据传所有柱子的四面都刻满了历代吟唱苏小小的诗词对联。民国初年改为外包水泥的圆丘形墓。1964年被清除,发现其为一空坟。

现状:1988年,只在墓亭原址上修造了六角攒尖顶亭,名“慕才亭”。亭边的说明简单地介绍了“苏小小的故事”。

修缮,专家点子ABC

提议一:有选择回迁

也许西湖美誉过盛,自古以来,有多少人心愿埋骨于此,大大小小的人物已经无法尽数。要把这些墓葬全部恢复显然是不现实也没必要。只能结合此次西湖的综合整治,有选择地重修或者回迁部分墓葬。比如在百姓中影响较大,对杭州提升人文内涵有较大意义的,须尽可能恢复;而对一些相对影响较小,或者属于群体人物,但又对杭州的古城保护有一定作用的,可以尝试在西湖以外的别处进行整体的清理,比如类似凤凰岭的辛亥革命纪念墓地等建造一个西湖古代文人墓群,让人有选择地慨叹凭吊。

提议二:原汁原味还原历史

说声恢复也许不难,问题是怎么恢复?杭州的丁云川老先生是个热心市民,一直以来他以自己民间的方式感悟西湖,在他看来,要恢复这些名人墓葬,就要尽可能的保持原样,原汁原味地还原历史,让今人在与古人共享同一天地的场景中缅怀逝者。

提议三:改良墓碑

但是针对原样恢复的提法,陈洁行教授却并不苟同:“如果现在还在西湖边重新修起一个个馒头坟包的话,无疑是煞风景的。”他提议不妨借鉴西方的墓碑,以台阶式造型,既免去坟包的荒凉感,层层递进又便于人们品读碑文。

记者特意去西湖边逛了一圈,有些碑文确乎过于简单了些,像苏小小墓,只有简单几句话。假设重修的话,可以把那凄美动人的故事写进碑文,也许人们看了这个故事,会永远记住西湖,记住‘慕才亭’。”

提议四:不求形似但求神似

陈洁行教授甚至提出浪漫之都的西湖应该更显浪漫色彩,不一定要让人想起这是个墓。就像现在的秋瑾墓,就没有墓的形状,而设计成一尊秋瑾雕塑。再比如苏小小,经过几世的变迁,我们已无从知晓她的神韵,此时尽可求其神而不必拘于形。陈老有一个很浪漫的设想,“慕才亭”里树的并不一定要是苏小小的雕像,一辆“油壁香车”一骑“青骢马”也许更传神。试想一驾精心设计的花车,缓缓行进在西湖边,微风吹过,吹开窗帘的一角,里面的人物若隐若现,仔细看时却又看不真切,让人浮想联翩。

西湖因人物而美丽

西湖的美丽,西湖的魅力,从来就不单纯是这山水,而是这些生活在西湖故事里的人物。一座断桥,是因为有了白娘子;一座净寺,是因为有了济公。可以说,没有人物,也就没有了西湖的色彩。

西湖文化

毫无疑问,这些散落各处的名人墓葬与西湖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单是西泠桥畔慕才亭上那副楹联:“千载芳名留古迹,六朝韵事著西泠。湖山此地曾埋玉,风月其人可铸金”就牵引出一段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据了解,慕才亭的四根柱子上原本都刻有这样的楹联,记载着历代文人的凭吊诗文,而今大多都已散失,也许借着苏小小墓的再次修缮,可以重拾这些有关西湖的珍贵史料。

西湖故事

西湖边每一个墓葬,都有一个动人的传说。就拿武松墓来说,《水浒传》中的武松,其结局人们都很清楚,书中写到:八十善终。可民间流传的说法,这位打虎英雄晚年的日子可并不那么好过。由于仇家较多,武松在晚年被人砍了另一手;可由于其双腿功夫依然了得,鸳鸯腿、兔子双蹬腿踢将起来依然虎虎生风,于是又被其仇家砍断双腿,成为一废人。后恳求同门师兄弟鲁智深“送吾归天”才得以结束余生。

西湖故事可以信手拈来,涌金门前浪里白条张顺与风浪比高,北山街上红梅山庄里李慧娘与当朝权贵严嵩智斗;被郭沫若评价为与《红楼梦》媲美的《再生缘》,亦是在西湖边诞生;更别说那耳熟能详的许仙与白娘子……这些优美的民间故事,都将随着名人墓葬的恢复继续流传。

西湖历史

西湖的山水清丽明朗,可凝结其中的历史史实却充满着厚重感。岳武穆被十二道金牌召回临安,吟唱着《满江红》,寂然走上黄泉路,世间传说,其被害死后,尸骨不得安葬,一狱卒偷其衣物掩埋于今潮王路一带,成为众所周知的“衣冢墓”。而据陈洁行教授介绍,如今的岳坟确是英雄埋骨处,文革时并未挖到底,一直到文革结束,挖出宋时石人石马等等,才判断出下面的确有英雄骸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正式被确定为国家级文保单位。

三台山路边的于谦祠、西泠桥南侧的秋瑾墓以及辛亥革命时那些舍生取义的群豪,个个都有一段荡气回肠的故事,恢复这些名人墓葬,不仅可以为这些名留青史的历史人物故事找到史实依据,也为西湖增添了历史厚重感。

西湖旅游

就像前面提到的关于武松墓主的争议,也许现在无法定论,可作为一种传说,这时候故事本身的真实性已经退居第二,在人们心中更在意的是故事的内容。就像陈洁行教授说的:不必用学术的眼光究其真伪,一个人物一个故事就是一种旅游资源。

记得关于梁祝的传说也有很多版本,山东有一个梁祝故居,余姚也有一个梁祝故居,杭州的万松岭则是两人同窗苦读的所在。不管通过何种途径流传,当这个说法逐渐为越来越多的人所知的时候,关于这些事实的真假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它已经成为一种资源,能引得游人纷至沓来。

我国有哪些在国外留学后回国做出贡献的人

我国有很多在国外留学后回国做出贡献的人,如华罗庚、李四光、邓稼先、周培源、钱学森、苏步青等。

1、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在1946年应聘到美国讲学,很受学术界器重。当时,美国的伊利诺大学以一万美元的年薪,与他订立了终身教授的聘约。华罗庚的生活一下子舒适起来了,不仅有了小洋楼,大学方面还特地给他配备了四名助手和一名打字员。新中国成立后,一些人总以为华罗庚在美国已功成名就,生活优裕,是不会回来的了。然而,物质、金钱、地位并没有能羁绊住他的爱国之心。1950年2月,华罗庚毅然放弃了在美国“阔教授”的待遇,冲破重重封锁回到祖国。途经香港时,他写了一封《告留美同学的公开信》,抒发了他献身祖国的热情。他满腔热忱地呼吁:“为了国家民族,我们应当回去!”“锦城虽乐,不如回故乡;梁园虽好,非久留之地。”

主要成就:中国解析数论的创始人和开拓者

名言: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2、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早年在英国伯明翰大学苦读六年,取得了地质学硕士学位。他的老师鲍尔敦教授劝他留下深造,获得博士学位后再回国。李四光谢绝了老师的好意,他回答说:“不,我想把我学到的知识,尽快贡献给我的祖国。”1920年回国工作,直到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为止。后来,一度出国,在国外仍坚持地质学的研究工作。到1950年,他放弃国外优厚条件,在新中国百废待兴之际,毅然从英国绕道回国,作为新中国的地质部长为我国石油事业立下卓越功勋。

主要成就:创立地质力学理论、为中国甩掉“贫油”帽子、为中国原子弹氢弹的研制成功作出贡献。

3、我国“两弹”元勋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后,美国要给他很好的条件和优厚的待遇,希望他能长期在美国工作。但是,邓稼先并未因高官厚禄而动摇他回祖国工作的决心。1950年,他胸怀报国之志,回到了祖国,为“两弹”的研制成功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从原子弹、氢弹原理的突破和试验成功及其武器化,到新的核武器的重大原理突破和研制试验,均做出了重大贡献;作为主要参加者,其成果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邓稼先被称为“中国原子弹之父”。

4、中国当代著名物理学家周培源,在1945年受邀参加美国战时科学研究与发展局的研究工作。伴随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美国海军部成立了海军军工试验站,并希望周培源到该站工作,待遇甚优。但海军部是美国的政府部门,在海军部所属单位任职便成为美国政府的公务员,外籍人员须加入美国籍才能参加。周培源当即向美方提出三条件:第一,不加入美国籍;第二,只承担临时性的研究任务;第三,可以随时离去。1947年2月,周培源毅然带着妻儿离开美国回到了自己祖国的怀抱。学术成就:为物理学基础理论的两个重要方面,即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中的引力论和流体力学中的湍流理论的研究,奠定了湍流模式理论的基础;研究并初步证实了广义相对论引力论中“坐标有关”的重要论点。

5、我国原子能科学事业创始人钱三强,1937年赴法国留学研究原子理论,被小居里夫妇认为他是最优秀的科研人员。1948年,钱三强和夫人何泽慧提出回国,导师和同事们都再三劝说、挽留。国民党政府驻法大使恶狠狠地威胁说:“看他能上得了大陆的岸,那才怪呢!”这意思很明白。如果钱三强坚持要回祖国,国民党特务就会在半路上下毒手。钱三强不顾个人安危,置生死于不顾,与夫人抱着刚刚半岁的女儿,果断而机智地回到祖国怀抱,为发展我国原子能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被誉为中国“核弹之父”。

6、被誉为“中国现代火箭之父”的钱学森,是著名的航天工程和空气动力专家。他早年留学美国,在冯?卡门教授的指导下,在火箭研究中取得了重大进展,为反法西斯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1947年,刚刚36岁的钱学森被聘请为美国麻省工学院的终身教授。新中国成立的喜讯传到钱学森那里,他想:“我是一个中国人,我可以放弃这里的一切,但不能放弃祖国。我应早日回到祖国去,为建设新中国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为了报效新生而落后的祖国,钱学森从1950年起在美国向其当局正式提出回国申请。但是,美国当局却百般阻挠并加以迫害,没收了钱学森的各种资料和书籍,并诬蔑陷害他为“间谍”,对他进行审讯和监禁,将他关押在一个孤岛上,仅半个月,就使他的体重减轻了14公斤。当时美国当局声称,只要钱学森放弃了回国念头,就照常给他提供实验室和仪器设备。可是,钱学森宁死也要回国,始终没有屈服。通过五年的艰苦斗争,在周恩来总理的亲切关怀下,钱学森于1955年9月17日踏上了归国的路程。回国后,钱学森为新中国的航天事业跃入世界前列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7、著名数学家苏步青早年留学日本,1931年获得博士学位。日本不少名牌大学以高薪聘请他,但他想到出国留学是为了掌握科学、报效祖国,就一一辞谢,毅然回国。回国后,他在浙江大学执教,竟一连四个月领不到工资,穷得连饭都难以吃饱,而当时日本帝国大学还答应保留他半年的工资。贫贱难移爱国心,苏步青毫无再去日本之意。抗日战争爆发后,日本帝国大学又发来电报,请他前往任教。出于民族大义,他一口回绝道:“我要留在自己的祖国。祖国再穷,我也要为她奋斗,为她服务!”

8、中国核物理学家王淦昌早年为了支持抗日战争,把日本侵略者早日赶出去,他就将自己家中积蓄的白银、首饰全都献给了祖国。1961年,当国内出现了严重的自然灾害,钱财十分短缺时,身在苏联的王淦昌就将自己省吃俭用节约下来的十四万卢布(约合人民币2至3万元)交给中国驻苏大使馆转赠给祖国和人民。1982年,王淦昌又将自己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的奖金三千元全部都捐赠给了小学。

主要成就:中国实验原子核物理、宇宙射线及基本粒子物理研究的主要奠基人和开拓者,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誉。被誉为“中国核武器之父”、“中国原子弹之父”。在70年科研生涯中,他奋力攀登,取得了多项令世界瞩目的科学成就。1998年12月10日21时48分,王淦昌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

好了,今天关于“临安日本研究生留学”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我的介绍对“临安日本研究生留学”有更全面、深入的认识,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实践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

微信号咨询

请添加微信号咨询:19071507959

在线报名

郑重声明:本文内容、数据、图表等来源于网络引用或其他公开资料,版权归属原作者、原发表出处。若版权所有方对本文的引用持有异议,请联系留学指南网,本方将及时处理。本文的引用仅供读者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目的。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网站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读者阅读本文后做出的决定或行为,是基于自主意愿和独立判断做出的,请读者明确相关结果。如需转载本方拥有版权的文章,请联系留学指南网www.liuxue678.com注明“转载原因”。未经允许私自转载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上一篇:临安区日本研究生留学,临安区日本研究生留学机构

下一篇:暂无

相关推荐

关注我们

    留学指南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