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研究生和留学生比例,中国研究生和留学生比例是多少
中国研究生和留学生比例,中国研究生和留学生比例是多少
谢谢大家对中国研究生和留学生比例问题集合的提问。作为一个对此领域感兴趣的人,我期待着和大家分享我的见解和解答各个问题,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文章目录列表:
1.关于考研究生2.国外留学生总数
3.在出国留学上研究生和在国内考研究生上有什么优势
4.有关于出国留学的问题
5.留学生婚恋问题多受困扰
关于考研究生
1.baidu 百科 考研 有详细的讲解
2.初始国家统考,复试在学校有你的导师所在单位考试
3.复试在你报考的院校进行
4.初始主要是看你的基础,复试看的是你的专业和能力
5.通气就很好了,上学了以后要考导师的呀
6.分越高就越能防止落榜,还有就是填志愿别撞车,落榜了马上积极联系调剂
7.政治是中国革命史,政经,马哲,时事政治
8.英语就是个6级吧
你的英语不错,应该朝80努力,最少70。
政治上好学校的政治课,到时候报个考研辅导班就OK
专业课要看你报考学校的招生简章
在GOOGLE 搜 2009年 北京大学 研究生 招生简章 或者 是 专业目录
看看你考的专业课是什么
主要是初试
考研全称:本科生研究生入学考试。其英文名称是“Take part in the entrance exams for postgraduate schools”
一、硕士研究生报考条件
[编辑本段]
(一)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报名参加国家组织的全国统一招生考试:
1、拥护中国***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2、考生的学历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往届本科毕业生,近年部分学校需要有学位证;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获得国家承认的大专毕业学历后经两年或两年以上(从大专毕业到录取为硕士生当年9月1日,下同),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历,且符合招生单位根据本单位的培养目标对考生提出的具体业务要求的人员;
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和成人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按本科毕业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4)已获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的人员,可以再次报考硕士生,但只能报考委托培养或自筹经费的硕士生;
3、年龄一般不超过40周岁,报考委托培养和自筹经费的考生年龄不限;
4、身体健康状况符合招生单位规定的体检要求。
二、考研的程序
[编辑本段]
考研是一件关系到大学生前程的事情,很多同学考虑得也越来越早了,从大三下学期开始准备是很普通的,一些人甚至从大一大二就开始考虑这个问题。确实对于这个大的问题,是否做,如何做,多花些调时间来考虑是必要的。在开始考虑这个问题时,你首先要知道的是考研的整个流程,它要经过哪些阶段,在什么时间要做什么事情,这些都要心中有数,以便及早安排,计划周详。根据我的理解,考研大致要经过以下过程。
(一)与学校联系,确定具体的学校、专业,获得具体的考试信息
如果确定了要考研,确定了要报考的大致学校和专业范围后,要和学校联系,获得最新的招生信息,并最后确定下报考的学校和专业。这种获得有关专业方面信息的途径有以下几个:
1、招生简章。一般在7-8月份出,由各个学校的研究生招生主管部门(研究生院和研究生处)公布。上面会列出:招生单位名称、代码、通讯地址、邮政编码、联系电话;招生的专业人数(有的以系、所、院、中心等整个具体招生单位为单位,有的具体到每一个专业);导师(有的不刊登,多属于集体培养);有的还会列出委培、自费等人数,但保送、保留学籍的名额一般不列出来(但这对于考生确实是非常关键的信息);考试科目;使用的参考书(很多学校也不列出,即使列出,经常列出的书目太多,或太少)。
因此可以看出,大部分招生单位的招生简章上的信息对于考生是远远不够的,这些可以说都是最基本的信息,而关键的信息,却没有列出。
2、系办印发的说明和专业课试题集。为了弥补招生简章的不足,应付考生不停地打电话询问一些有关信息,有的招生单位(一般都是具体的招生单位如系、院、所和中心等)特别公布一些说明,比如:历年报名人数、录取人数、录取比例、录取分数、参考书目等等,但保送人数、保留学籍人数仍无法公布,因为他们一般要到11月份研究生报名之前左右才能确定。
如果系里能公布最近几年的专业课试卷,那对于考生是莫大的福音了,要是没有看到以前的这些试题,复习准备无异是盲人摸象。但遗憾的是,公布试题的单位相比较还是很少的,如何能找到专业课试题,就看个人的本事了。不过现在有一些考研的网站收集了不少专业课试题,为考生提供了很大的方便。
3、导师。能和导师联系上,得到他的一两点指点,无疑会如虎添翼。但这并不容易,因为导师一般都很忙,即使联系上也要注意打交道的方式。还有一点很有意思,很多研究生反映,越是好的学校,和导师联系的必要性也越小。好的学校一般信息比较透明,黑箱操作比较少,出题也比较规范,很少有偏题、怪题。
4、在读研究生。和导师相比,在读研究生要好找一些,能提供的信息也要更“实用”,说的话更实在一些。因此,我建议,如果想考研,尽量找到研究生咨询,你绝对不会后悔。
5、各种平面媒体刊登的考研信息。
6、网站。如果能上网,现在有很多考研的网站,能提供很多信息。
(二)先期准备
获得了充分的专业课信息后,找到了完备的复习资料后,该踏实看书复习了。关于如何复习,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法,也有一些大家经过摸索共同认可的方法。至于具体如何复习,比如:何时开始复习,公共课如何复习,专业课如何复习,是否要上辅导班等等诸多问题,也许要分成若干文章分别予以论述,才能说得大概清楚。
(三)报名
报名时间一般在11月,这几年都是10-14号。在校生报名时由学校统一报名。在职人员报名一般在地市一级教委的高招办或者报考的学校,可以异地报名,即因为出差等原因在外地报名和参加考试。
报名时填报报考学校和专业时可以填两个:第一志愿,第二志愿。研究生考试的专业课试题是各个招生单位自己命题,你要按报第一志愿的试题来考试。
在职人员报考时经常遇到的两个问题是:
1、非常多的在职人员报名时单位不同意报考而不给开介绍信。他们很多在招你工作时就说明必须为单位服务N年,在此期间不得调动或者考研究生。
如果档案所在单位不同意开介绍信,如何解决是一个很让人费脑筋的事情。很多同学找了一个别的有熟人的单位开,有的人甚至到街上找刻公章的偷偷刻一个也报上名。但是这么做是有一定的风险的,因为初试通过后,学校要发函到档案所在单位调档案,这时候如果单位一生气不给,将很难办。而且学校一般都规定,凡是报考时出具介绍信的单位和档案所在单位不一致的话,将取消考生的录取资格。
2、另一个在职人员中很多人遇到的问题是同等学力问题,即大专生和大专生以下的考生如何报考的问题。按照规定,同等学力报考的考生在入校读研究生时必须有两年工作经历。比如一位大专学生2001年7月毕业,它可以在2003年9月人校读研究生,这样的话,他在2003年1月可以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2002年11月就可以报名。他应该在此前很长时间,甚至一毕业就开始准备复习。
还有一个问题,很多学校对同等学力的考生还有一些另外的规定,比如要求有四级英语证书,或者要发表过相关领域的论文等等。考生在确定报考哪一个学校时,一定要事先看看最新的招生简章,以免白花功夫。
(四)初试
初试一般在1、2月份,春节前1、2个星期。考试要持续2天,进行4门考试,每门考试3个小时,也有进行两天半的考试专业。考试地点一般在地市一级教委高招办设立的考点,或者招生的高校,考生在报名时可以选择这两种考点。
(五)调剂
大约在寒假过后,春季开学后1、2周,专业课成绩差不多就出来了,可以打电话向系里和研招办询问。再过1、2周,公共课的成绩也出来了。这以后到发复试通知的一段时间是很关键的,如果名次不是特别理想,录取在两可之间,就要多和报考单位(系里)和导师多联系,实在不行看有无可能读自费和委培,或者调剂到别的学校。
(六)复试
复试一般在5.1前后,一般是等额面试,少数热门的专业会选择差额复试。对以同等学力资格报考的考生,学校一般还要书面测试本专业的核心课程。近两年国家还在较好的学校,比如清华、北大进行了复试时测试英语口语的试验。但一般而言,绝大部分学校都是等额面试,可以说非常轻松,主要是聊一些学习兴趣,读过哪些书,对哪些方面比较感兴趣,本科时老师都怎么教的等等,所问的专业知识也都是最基本的内容。对绝大多数学校来说,接到复试通知,只要你不是替考的,在复试时一问三不知,录取一般都没有问题。
(七)录取
复试通过后,学校将发函到你的档案所在单位,将你的档案调往学校,审查没有重大问题后(主要是政治性问题),将会发放录取通知书,将你所有的关系,包括组织、户口、工资关系,转往学校(委培培养除外)。
接到录取通知书,按照上面的报名时间,一般在9月初,你就可以赶往心仪已久的学校了。一般通知书上会要求考生准时按规定的几天报到,不能晚也不能早,但其实你可以早两天报到,也许能获得一些好处,比如可以捡一个好位置的床铺。
考研相关常识
[编辑本段]
考场规则
1)考生应在考试前一天到考试地点了解考场有关注意事项。
2)考生进入考场,不得携带任何书籍(包括外语词典等工具书)、报纸和稿纸。只准带必需的文具,如钢笔、圆珠笔、绘图仪器、计算尺和电子计算器,或根据招生单位的通知携带所需要的用具。
3)考生在每科考前10分钟,凭准考证进入考场,对号入座。入座后将准考证放在桌面右上角,以便检查。考生须随身携带本人居民身份证或工作证、学生证,以备查对。
4)除在试卷上规定填写的项目外,不得作其他任何标记,否则试卷作废。
5)考生答题一律用蓝色、黑色钢笔或蓝色、黑色圆珠笔书写,字迹要工整、清楚。答题书写在草稿纸上的,一律无效。
6)考生对试题内容有疑难时,不得向监考人员询问。如遇试题分发错误和字迹模糊问题,可举手询问。
7)迟到15分钟不得入场。考试30分钟后,才准交卷出场。
8)考生在考场内必须保持安静,不准吸烟。交卷后,不得在考场附近逗留、谈论。
9)考生不准交头接耳,不准偷看、夹带、抄袭或者有意让他人抄袭答题内容,不准接传答案或者交换答卷等。
10)考试终了时间一到,考生应立即停止答卷,并将试题和试卷纸装入原信封内经监考人员核查无误后,离开考场,试题、试卷纸和草稿纸不准带走。
考研相关网站
中国研招网(/)
共享天下(/)
考研论坛(/)
沪江考研(/)
考研加油站(/)
中国考研信息网()
考研网()
新考研网 ()
考研人数下降
研究生报考出现降温迹象,始自2007年。专业人士分析:以下几种情况均可能是导致考研人数减少的原因。
一、研究生培养质量下降。
目前我国硕士研究生招生结构问题开始显现:社会需求量大的专业招生比例有所下降,而某些毕业生就业相对困难的专业招生比例却有所上升。此外还表现出了学术型研究生比例偏高,应用型研究生比例偏低的情况。
近年来,我国硕士研究生培养政策发生了很大变化,录取名额连年增加、学制由三年缩短为两年等,带来了研究生录取标准和培养质量的降低。在高校里,过去的研究生教育通常是导师和学生一对一或一对二,现在普遍是一个老师带多名学生,有的还兼带博士生,很多学生甚至一个月见不到导师几次。随着研究生人数的增多,传统的讨论式教学难再继续,培养方式仍是本科时的老师讲、学生听,师生互动越来越少,这对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并无太大帮助。
二、研究生就业形式日趋严峻。
2006年,扩招后的首批研究生毕业开始走向市场,两年多来,其就业形式日趋严峻。大部分研究生都想留在大城市就业,对月薪的要求也在3000元左右。然而相对于本科生而言,硕士研究生的优势并不十分明显,想留校,他们学历不够;想考公务员,竞争相对也是十分激烈;同时,他们也没有过多的实践经验,到企业仍然要从头学起。
一些重点高校的热门专业硕士研究生就业形势相对好些,但相当一部分研究生仍对就业感到茫然。在2007年各省公布的高校毕业生就业统计数据中,许多省市首次出现了本科生初次就业率高于硕士研究生的情况。这都使得很多高校应届毕业生对考研望而却步,只要是在本科阶段找到了一份工作,就不再准备考研。
三、公务员考试趋热。
随着本科生、研究生就业压力加大,不少大学生将目光投向了公务员考试,以取得“名利双收”的公务员身份。
2002年以来,我国国家公务员考试报考人数激增,2008年考试人数创历年之最。据国家人事部的数据显示,2008年全国共有64万人通过审核参加考试,人数较去年增加12%。越来越多的毕业生热衷参与这项考试,也使得考研的热度有所降低。
四、考研成本增高。
从2008年开始,全国很多高校开始实行研究生收费改革,改革后的研究生教育收费制度不再区分公费和自费,而采取发放奖学金和助学金的方式资助优秀研究生。对多数研究生来说,这必然提高读研的成本。
一般来说,考研的准备费用加上三年学费一般在4万元左右,再加上住宿费、生活费等起码在七八万元,而将来就业时,月收入最多只能比本科时的同学高几百元,人家还比你多赚了3年钱,怎么算都不值。
再从时间成本看,读研究生的3年是人生中一段黄金时间,正应该好好在事业上拼搏。尤其对于女大学生,年龄的增加更是一个必须考虑的问题,包括工作几年内可能就要结婚生育,用人单位肯定会有一定考虑,这些都是非常现实的问题。
为此,很多学生还选择了出国读研。据英国使馆提供的最新数字,仅2007年,到英国读研究生的中国留学生就超过了2万人。在国外,通常只需1年或1年半的时间就能拿到研究生学位。
五、社会进入相对稳定阶段的必然结果。
首先,学生的价值取向发生了变化,不再像过去“为了读书而读书”,而是在激烈的竞争面前更为客观,很多人都抱着“先找工作再充电”的态度。
其次,用人单位观念发生变化。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选择正在从“学历型”向“能力型”转变,不再追求所谓的人才“高消费”。一些企业的负责人说,本科直接考上硕士的学生,没有工作经验,而聘用他们要付出比本科生更高的报酬,成本反而增加。
再次,社会的“学历崇拜”也在逐年降温。学生和家长在对学历的认识上更加理性务实,不再为了“学历”而学习,而是选择自己的兴趣和能力的结合点,很多学生从高中就开始向职业学校分流,一些大学毕业后也选择“回炉”,之后从事自己更为适合的工作。
关于同等学历考研的一些要求。
自考生考研:不同学历要求不同
自考生能报考研究生吗?不同学历如何准备考研?北京考试报日前接到不少自考生的咨询电话,在此,笔者提醒考生,报考研究生要看自己是本科还是专科学历。
本科毕业可直接报考
考生:自考本科毕业,已取得本科毕业证和学士学位证;自考本科毕业,已取得本科毕业证,但未能取得学士学位。
持有本科毕业证, 且有学士学位的自考生,可直接报考;持有本科毕业证,但没有学士学位的自考生,一般情况下可直接报考,但应咨询拟报考院校是否有特殊规定。如,北京大学2007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中对此规定为:“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一般应有学士学位)”;而中国人民大学2007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简章中对此规定为:“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者,须在报名前已获得本科毕业证书,方可报考硕士生”。
有本科毕业证、学位证的考生,可按自己实际情况,尽快投入研考复习;无学位证的考生,先要向拟报考院校咨询,确定报考资格后,再根据具体情况,调整报考院校,投入研考复习。
同等学力有条件限制
考生:自考专科毕业生,自考本科即将毕业。
据教育部规定:大专生报考研究生,须在获得大专毕业后经两年或两年以上,达到与大学本科生同等学力,并符合研究生招生单位的其他要求。如,北京大学2007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中对此规定为:“获得国家承认的大专毕业学历后,经过两年或两年以上(从大专毕业到录取为硕士生当年的9月1日)学习或工作的人员(只能以同等学力资格报考)”、“以同等学力资格报考的考生,须在国家核心期刊上发表一篇以上与所报考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署名前2位),通过初试后,须加试两门本科专业基础课,部分专业还将加试实验等科目。”中国人民大学2007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简章中对此规定为:“同等学力者报考我校,须具备以下条件:获得国家承认的大专毕业学历后,经两年(从大专毕业到2007年9月1日)或两年以上,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报名时外语应达到国家四级水平;复试时加试两门所报考专业大学本科主干课程;复试时提交相当于学士学位水平的论文(字数不少于1万字)或在报刊上发表的三篇文章。”
即将自考本科毕业的考生,因在现场确认时未能取得本科毕业证,可以同等学力报考。但这类考生在考研复试时一般能取得本科毕业证,建议考生到所在省市自考办开具相关证明,待初试成绩合格进入复试后,再提交证明,出示本科毕业证书原件,看能否以本科毕业生身份复试及录取。对此各高校规定不尽相同,考生一定要先咨询报考院校研招部门。
以同等学力报研,限制较多,考研难度较大,建议考生最好拿下自考本科毕业证和学位再考。在学习本科段期间,最好能结合专业,多实践,多积累。即便基础较好的考生,以同等学力报考,也要据自身实力,量力而行。
34所自主划线高校
[编辑本段]
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
复旦大学
同济大学
东北大学
天津大学
南开大学
湖南大学
中山大学
四川大学
重庆大学
吉林大学
山东大学
兰州大学
东南大学
南京大学
厦门大学
浙江大学
中南大学
武汉大学
西北工业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电子科技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大连理工
西安交通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国外留学生总数
1950年我国接受了第一批来自东欧国家的33名留学生,到2000年的51年里,我国有关高等学校共累计接受了来自160多个国家的约40.5万人次各类留学生。其中享受中国政府奖学金的留学生约8.8万人次,自费留学生约31.7万人次。
改革开放以后,来华留学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从1979年到2000年的22年里就累计接受了约39.4万人次各类来华留学生。特别是1992年以来,在党的十四大方针指引下,我国社会政治稳定,经济建设实现持续高速发展,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显著提高,来华留学工作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来华留学生数量大幅度增加,从1992年的1.4万余名,发展到1996年的4.1万余名,年均增长速度超过30%,留学生层次也明显提高。作为这一时期来华留学工作发展的一大标志是,自费留学生人数大幅度增加,成为来华留学生的主流。
1998年尽管东南亚地区发生了严重的金融危机,但来我国学习的外国留学生数量继续保持了稳定的规模。虽然来自亚洲的留学生人数有所减少,而来自欧洲、美洲和非洲的人数则有较明显的增加,全年来华留学生总数达4.3万余名。
2000年全年共有来自166个国家的52,150名各类来华留学生在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含台湾省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346所高等学校学习。其中长期留学生35,671名,短期留学生(留学时间在6个月以内)16,479名。
按洲别统计,亚洲的留学生人数仍排名第一,计39,034名,占全年来华留学生总数的74.85%;欧洲为5,818名,占11.16%;美洲为5,144名,占9.86%;非洲为1,388名,占2.66%;大洋洲为766名,占1.47%。按国别统计,来自韩国、日本、美国、印度尼西亚和德国的留学生人数仍名列前5位,分别为16,787名、13,806名、4,280名、1,947名和1,270名。来华留学生超过500名的国家依次还有:法国891名、新加坡854名、俄罗斯703名、澳大利亚676名、泰国667名、越南647名、英国601名、尼泊尔527名、意大利517名、加拿大516名和蒙古510名。
从留学生层次上看,2000年来华接受学历教育的留学生人数为13,703名,占长期留学生的38.41%。其中,专科生228名,大学本科生10,224名,硕士研究生2,192名,博士研究生1,059名。另有普通进修生21,342名,高级进修生(已获硕士以上学位者)626名。按学科划分,以文科类专业学生居多,计44,689名,其次是医学类专业5,099名(中医专业3,700名,西医专业1,399名),工科类专业1,740名,理科类专业403名,农学类专业219名。
根据我国与有关国家之间的教育交流协议和交流计划,2000年教育部向152个国家提供了中国政府奖学金名额。2000年9月有来自130个国家的1,664名获得我政府奖学金的新生进入我国高等院校学习,加上已在校学习的学生,2000年共有来自148个国家的5,362名留学生享受中国政府奖学金在华学习,占全年留学生总数的10.28%。其中来自亚洲的奖学金生2,648名,占奖学金生总数的49.38%;欧洲1,320名,占24.62%; 非洲1,154名,占21.52%; 美洲205名,占3.82%;大洋洲35名,占0.65%。接受学历教育的奖学金生共有3,044名,占奖学金生总数的56.77%。其中博士研究生396名,比1999年增长19.28%;硕士研究生904名,增长14.43%;大学本科生1,744名,增长1.40%。此外,享受中国政府奖学金的高级进修生有352名,增长11.04%;普通进修生1,966名,减少了4.19%。
2000年还有148名留学生和外国学者获得教育部“长城奖学金”(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供)、“优秀生奖学金”、“外国汉语教师短期研修奖学金”、“HSK优胜者奖学金”和“中华文化研究奖学金”等专项奖学金来华学习或从事研究。
2000年我国高等学校通过各种国际交流渠道接受了来自147个国家的46,788名自费留学生,比1999年增长18.45%,占全年留学生总数的89.72%。其中,长期留学生30,309名,短期留学生16,479名。长期生中接受学历教育的有10,659名,比1999年增长23.41%。其中博士研究生663名,硕士研究生1,288名,大学本科生8,480名,专科生228名。此外还有高级进修生274名,普通进修生19,376名。
从地区分布来看,接受留学生人数列前十名的省(直辖市)为:北京市21,635名,上海市6,404名,天津市3,963名,江苏省3,118名,辽宁省2,448名,广东省1,930名,山东省1,722名,吉林省1,659名,浙江省1,530名,陕西省1,181名。上述十省(直辖市)留学生人数共计45,590名,占全国总数的87.42%。
为加强来华留学生教育工作的法制化管理,规范和简化外国留学生来华申请手续,促进来华留学生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教育部先后颁布了《中小学接受外国学生管理暂行办法》(1999年7月21日教育部令第4号)和《高等学校接受外国学生管理规定》(2000年1月31日教育部、外交部、公安部令第9号)此外,为了扩大中国教育的对外宣传,吸引更多的外国学生来华留学,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和中国留学服务中心还分别在各自的互联网主页上开设来华留学专栏,中国留学服务中心还组织高校赴境外举办中国留学说明会。
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将继续坚持“深化改革,完善管理,保证质量,积极稳妥发展”的来华留学工作方针,以扩大规模、提高层次为目标,不断改善留学生的教学、生活条件,提高留学生教育水平。教育部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为留学生开设用外语授课的专业课程,积极尝试与境外教育机构合作,采取多种形式,在境内外开展留学生教育。在学校教学体制和后勤管理体制改革的基础上,教育部将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积极推动建立和完善学校与社会相结合的留学生校外住宿、勤工助学、医疗保险等社会化服务、管理的新模式,努力为来华留学教育创造更好的社会环境。
在出国留学上研究生和在国内考研究生上有什么优势
关于国内留学生和国外留学生的优势问题:
大致可以从几方面来看。
1.费用:国外读研的费用要比国内费用高很多。包括学费,生活费及各种费用。
2.毕业难易度:国外读研门槛没有国内这么严格。但是毕业难度来说,国外要比国内严格一点。
3.就业:国内部分企业不招收国内毕业的研究生。需要有留学背景。
4.经历:国外上研究生的同学会比国内读研的人生经历会更丰富一些。了解国外的生活方式与习惯。在生活独立性上,国外的学生会得到大大的锻炼。在语言方面也会有相应的提高。
无论在国内读研究生和国外读研究生,都会有各自的优势。还需要同学根据自己个人情况及家庭条件,选择在国内读研,还是在国外读研。
希望对你有帮助。
有关于出国留学的问题
出国留学人员、留学中介机构在选择国外留学学校时以及选择合作学校时,应该注意些什么?中国教育部有关负责人近日提出五大注意事项: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这位负责人说,一是要注意各国的教育管理体系不尽相同,学校的规模大小不一,教育、教学质量参差不齐,应通过正规渠道了解学校的实际办学资质、条件等。
二是如果选择提供学历、学位教育的学校,尤其是选择某些国家的私立学校,务必弄清学校所颁发的学历、学位是否经所在国政府教育主管部门或其授权的权威机构承认或注册,不要选择那些虽经所在国有关部门批准合法办学并能授予学位,但是其颁发的学历、学位却不被所在国政府教育主管部门或其授权的权威机构承认或注册的学校。
三是一些国家的私立学校、大学预科学校特别是私立语言学校与高等教育机构并不接轨,而有的国家根本就没有大学预科,对这些情况应全面了解,以免被虚假广告宣传误导。
四是对于那些资质情况不够了解的国外学校,务必注意查看我国驻外使领馆教育(文化)处(组)出具的对该国外学校的教育资质认定文件。要警惕个别学校或机构故意利用驻外使领馆出具的“合法资格证明”或“法人资格证明”等领事认证文书代替教育资质认定文件进行欺骗性宣传或招生活动。目前我国驻外使、领馆教育(文化)处(组)对国外教育机构的资质认定,统一使用既包括学校中外文名称、地址、****、建校时间、在校学生数及中国学生数等基本内容,也包括学校性质、办学层次、颁发学历、学位是否得到政府教育主管部门或授权的权威机构认可等核心内容共计11项内容的《国外教育机构资质情况认定表》,通过这个表格比较容易判断国外学校的实际办学情况。
五是如果通过自费出国留学中介服务机构办理出国留学,除应选择经过资格认定的自费留学中介机构外,还要核实和确认中介机构的国外合作学校的实际办学资质以及该留学合作项目是否经过所在省、市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确认。此外,还要注意签署能保护自身利益的留学中介服务合同。建议留学人员使用或参考使用教育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2004年4月28日联合发布的《自费出国留学中介服务委托合同(示范文本)》。
教育部有关负责人建议通过以下两种途径了解有关情况和信息。一是通过教育部教育涉外监管信息网和中国留学网进行查询;二是咨询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及外国驻华使馆。
据介绍,国外学校名单公布工作由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具体负责承办。为便于广大留学人员和有关机构了解国外学校的详细情况,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通过设立专线电话等,接受留学人员和社会各界对国外学校资质情况的查询。
高中生专科生注意事项===========
高考结束,有的同学选择了读大学,有的同学选择了复读,有的同学选择了出国留学。不管同学们做出怎样的选择,相信每个人的未来之路都是光明无限的。本文将着重介绍选择出国留学的那部分同学能够成功获签需要的几点注意事项。
签证语言的问题
所有大学生申请留学签证几乎都要有语言能力的证明,如赴美国、英国等国家留学需要提供雅思或者托福的成绩;如赴法国留学,法语水平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而高中生由于在校学习期间更多地是为高考做准备,语言能力没有大学生强,以致不能提供雅思或者托福考试的成绩。但若申请到语言+预科的录取通知书,或者通过申请学校的入学考试,也能有很大机会获得签证。
如何提高签证成功率
现在恰逢假期签证高峰,学生申请需要预留充足时间。申请英国的签证现在实行预约制,但由于语言课程相对于大学课程的开学日期比较灵活,对签证的受理时间的影响就没有大学那么大。一些语言学校和预科课程在10月底或者明年年初才开学,学生可有充足的时间去准备语言考试和签证材料。避过签证高峰期,签证成功率则更大一些。
录取信对签证成功率的影响
如果高中生能直接申请到本科学历课程的录取信获得签证的几率则更高。如爱尔兰乡侬酒店管理学院,平时成绩特别优异的高中生只要通过学校在中国举办的入学考试就能拿到4年制的酒店管理学位课程的入学通知书。该课程有两年的带薪实习,不仅因工作收入减轻了家庭负担,而且海外的工作经验对将来求职也有很大的帮助。
申请美国社区大学也是高中生获得美国签证的一个途径,基本上美国签证领事不会给本科生发放到美社区大学留学的签证。高中生却可以申请就读美国的社区大学(相当于国内大专程度),拿到社区大学入学录取信,就能拿到I20申请表格,就有申请美国留学签证的资格。
申请课程需要合理安排
虽然对高中生没有语言能力的特别要求,但申请人家庭除了具备相当的经济实力以外,还必须注意课程的合理安排,否则也可能造成拒签。例如在申请澳大利亚留学签证时,对课程的安排需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年龄必须和所就读的课程相符;
2.在国内目前的受教育程度就需要与在澳就读的中学课程相符,比如,目前在读的高三学生就不能就读10年级;
3.主课的学习时间必须满足需求。
担保保证金准备要充足
由于高中生留学学习时期长,签证需要的担保金也要比大学生要求得多。申请到英国的签证,大学生一般需要提供50万元-60万元人民币的担保金,而高中生则需要提供至少80万元人民币。
除了以上介绍的高中生如何成功获得签证的要点外,大专生在有留学意向的时候也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和办法,以大专生申请英国留学为例。
二年制大专生对于这类学生,留学英国分三种情况:如果你有5-10年的工作经验,可以直接申请就读英国硕士预科;如果不足5年的工作经验,可以选择性地读个别学校专升本课程;在读或刚毕业的学生(年龄21-23岁),可以申请读本科课程。
三年制大专生对于这类学生,如果有至少三年以上工作经验,那么你就可以直接申请部分英国大学的研究生课程,或者申请硕士预科了。但是如果只有一两年的工作经验,想直接申请硕士就会有些难度了。不过如果你已经达到学校语言要求了,就可以先修英国本科最后一年,或一年硕士预科课程,第二学年正式进入硕士阶段学习。一般情况下,此类学生不能申请攻读MBA学位,因为签证时会有一些问题;没有达到学校语言要求的学生,需先读语言。
成教学生很多国外的大学都比较承认中国的成人教育,特别是成人高考。所以这类学生一般申请留学英国会相对比较容易些。如果你是三年制大专学生,就可以申请硕士预科;本科有学位学生可以直接申请硕士课程。但是要特别提醒的是:根据以往的经验,中国三年大专的学生,由于与本科学生在专业知识上有一定差距,如果直接入读硕士课程,在一年时间内修完8至10门研究生课程,往往比较吃力;所以,通常建议最好先读半年或一年的硕士预科课程。
业余学习者(包括自考、业大、函授)这类学生可以选择的面比较窄,只可以申请部分学校的硕士预科课程。留学所需材料:学历证明及成绩单(中英文对照或公证件);两封教师推荐信;或者一封教授推荐信和一封单位推荐信;银行定期存款。
但是不要为出国而出国,尤其注意下面几点:
1.不要认为外国都比中国先进。留学的时候一定要选好国家和学校。有些人为了出国甚至愿意到一些落后国家去念书。我不知道那些国家的教育是否真的比中国先进。
2.不要迷信中国社会还在或者还会盲目崇洋。现在鱼龙混杂的海归潮已经把国人从盲目崇洋中唤醒。所以,在海外一些落后国家或无名学校获得文凭,或者带着外籍身份回国,在就业上未必有什么优势。
3.不要背着心理包袱出国。没有出过国的亲戚好友总认为出国以后会出人头地,但是却不一定了解海外生活学习工作的艰辛。出国的时候要悄悄地走,不要想什么衣锦还乡,不要在亲戚朋友面前觉得出国很有面子。要给自己留条后路。在国外如果觉得对自己的发展不利,趁早回来。
4.出国拓宽视野很好,但是要考虑付出的代价。在国内事业已经有成的人、有了一定年纪的人、有家有小的人、外语基础不好的人,一定要权衡利弊,看看放弃国内的事业基础,别妻离子是否划得来。
5.不要把出国作为一种逃避。不要以为国内不能解决的事情在国外可以得到解决。有些人出国是由于在国内不顺利,他们认为到国外是一个新的开端,条件又比较好。其实,从挫折走向成功,首先要解决的还是找到自身的问题。对中国社会不能适应的人,恐怕在其他国家也不一定有很强的竞争力。
6.不要为出国放弃自己的志趣。我见到有些人为了出国容易,申请一些和自己的专长、兴趣毫无关系的专业。比如,本来是学习文科的,到了美国转学计算机,然后没日没夜地在软件公司写程序或测试程序。这种活儿要喜欢还好,要是不喜欢,真是受罪。可是人生不可逆啊。
挺有用的,大家看看!
国留学,接受国外先进教育,练就一口流利外语,熟悉国际市场规则,是许多学生的愿望。统计数据显示,20多年来,我国共有58万人出国留学。随着留学热的不断升温,一些问题开始浮出水面,如专业轧堆、留学低龄化等,导致洋文凭含金量下降;而申请材料造假、非法等问题,不仅使中国留学生面子受损,更令留学通途受阻……那么,中国学生出国留学要注意哪些问题?本报此次邀请资深留学专家,上海上外国际教育交流信息中心副主任邵春雷先生进行点评。
■诚信问题
事件一:某中国留学生在申请攻读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博士学位时,因伪造成绩单和推荐信,被取消入学资格,同时被就读大学开除。
事件二:某中国留学生在德国完成学业后,在当地求职却四处碰壁,原因是留学期间曾有过公共汽车逃票经历,导致个人信用记录受损。
分析
目前,中国学生的诚信问题主要表现为造假。一方面是学历材料造假,一些学生希望进入国外名校或热门专业,而自身专业成绩或外语水平达不到校方要求,因此采取擅自修改或伪造成绩单的下策。另一方面是经济证明造假,一些学生在申请时,通过伪造收入证明、银行帐单等手段以期蒙混过关。
支招
西方国家十分注重诚信,他们认为,诚信是最不可或缺的个人品质和最重要的人生财富。因此,中国学生在申请海外学校时,都应量力而行并实事求是,不要抱投机取巧的心态,更不要弄虚作假,否则只能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最近几年,一些热门留学国家的审核日趋严格,审核周期越来越长,就是造假带来的后遗症。而且,对造假者来说,即便侥幸过关,但由于自身条件的先天不足,将在今后的留学中遭遇各种困难,而陷入骑虎难下的尴尬境地。
■“黑工”问题
事件一:2002年,澳大利亚移民部驱逐了6300名海外学生,原因是他们非法和逾期滞留,其中,中国学生占了一定的数量。
事件二:同年,就读于日本酒田短期大学的86名中国留学生,因滞留在东京而被学校开除学籍,造成轰动一时的“酒田短大事件”。
分析
近几年,中国留学生非法事件频频发生,其中,一部分学生是对所留学国家的政策没有足够的认识,在经济上也没做好充足的准备,留学期间一旦发生经济困难,只能通过打“黑工”来解决学费或费;还有一部分人留学目的不纯,把国外当作遍地黄金的天堂,假借留学之名出国淘金,甚至靠假材料获得,最终因为非法而被遣返回国。
支招
是留学的一部分,是留学生了解异国文化、提高语言及交际能力、锻炼生存能力的有效途径。但不同国家有不同的政策,有的国家允许留学生有的国家则明令禁止。因此,中国学生首先要了解各国政策,不要贸然触及雷区;其次,要根据学习进度安排,不要影响学业;再者,出国留学要量力而行,不要给自己太大的经济压力。借留学名义出国打黑工的行为不可取,如今西方国家的就业市场普遍不景气,留学生很难找到机会;而且,频频发生的留学生非法事件已对中国学生的形象造成负面影响。对于想出国淘金者,建议走劳务输出的正规途径。
■轧堆问题
事件一:据日本语教育振兴协会的最新统计数据,目前日本语言学校的在校生人数为4万人,创历史最高纪录,其中,中国学生占了7成。
事件二:近两年,财经类专业成为中国学生留学英国的主要方向,攻读此类专业的学生占留学生总数的50%以上;在一些英国院校金融专业中,甚至出现了一个班级有一半以上是中国学生的现象。
分析
随着国内自费留学热的不断升温,留学轧堆现象也日趋严重。主要表现为留学目的地轧堆,美国是中国学生青睐的大热门,尽管留学率偏低,但每年出国留学者中有一半的人选择美国;此外,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也是新的热点,申请人数逐年递增。而且,中国学生出国留学大多选择大城市。其次是留学院校和专业轧堆,中国学生往往喜欢选择MBA、金融、IT等热门专业和名牌院校。轧堆现象不仅使留学通途变为竞争激烈的“独木桥”,而且也给一些国家的教育设施和环境带来不小的压力,导致其教育质量下降,最终影响所获文凭的含金量。
支招
导致留学轧堆现象的主因是不理性的留学观念,因此,中国学生出国留学,首先要端正心态,不要盲目追捧热点,而应结合自己的兴趣、能力,对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有一个理性定位,考虑清楚打算从事哪行职业、补充哪方面的知识、培养哪些能力等问题,然后再选择专业和学校。在留学方向选择上,没有最好的,只有最合适的。相反,如果盲目跟风,不仅会降低留学申请的成功率,而且将会因为专业雷同而失去就业优势,影响留学投资的回报率。
■低龄问题
事件一:统计数据显示,最近几年,每年自费出国留学的人员中,小留学生的比例占总数的50%以上,留学低龄化现象十分突出。
事件二:新西兰某媒体报道,自中国的小留学生人数逐年递增,其中有不少学生来自富裕家庭,整日攀比消费、飙车、赌博,甚至逃学,最后由于出勤率达不到政府要求而被拒绝续签。
分析
随着国内居民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父母送孩子出国读书。这些来自富裕家庭的孩子大多都是“温室里的花朵”,长期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自理能力较弱。相当多的小留学生出国后不知所措,难以适应,甚至因前途渺茫而自暴自弃,个别小留学生还误入歧途。
支招
中国学生不宜过早出国留学,最佳的时间应当是大学毕业以后。从专业选择的角度来说,这一阶段的学生能够找到自己真正喜欢的专业,从而减少留学的盲目性。即便是打算中学阶段出国留学,也要在国内完成高中教育后再出国,建议最好先在国内完成预科教育,打好语言基础后再出国留学。
■安全问题
事件一:2004年,新东京语学院、大东京语学院等4所日本语学校因当年新生全部被拒签而濒临倒闭,导致在这些学校就读的学生面临转学、升学困难,其中包括百余名中国学生。
事件二:2003年,莫斯科卢蒙巴各族人民友谊大学发生重大火灾,有8名中国留学生遇难,43人受伤。
分析
近几年来,中国学生在海外留学期间伤亡事件频频发生,留学安全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从目前的情况看,受骗上当是最需引起重视的问题,国外留学市场鱼龙混杂,一些“克莱登大学”利用中国学生出国心切的特点,设置种种留学陷阱,令人防不胜防。其次是人生安全问题,有些中国留学生自我保护意识不强而遭遇抢劫等暴力事件,有些留学生则缺乏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还有些留学生甚至以身试法*。
支招
应该说,留学生遇害事件纯属个案,大多数的国家和地区都是安全的。但俗话说,防人之心不可无,特别对在异国他乡独自打拼的留学生来说,更要注意安全问题。建议出国前要了解所前往国家的风土人情、法律法规,特别是要摸清学校及住宿地周围的环境和治安情况;与人交往时要保持低调,谨慎交友;晚间不要独自外出;掌握交通事故、火灾、地震等紧急情况的应对措施;及时购买保险,以防万一。
留学生婚恋问题多受困扰
婚恋是人生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而留学[微博]成为个人婚恋问题中的一张“风险牌”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那么为什么婚恋问题困扰着广大留学生呢,我为大家解惑。
根据今年9月30日发布的《中国留学发展报告(2013)》,2012年,中国赴海外留学生人数近40万,在海外留学生总数为113.69万,达历史新高。然而,除却最极端的个例不谈,因留学“拖”成大龄男女的优质留学生越来越多,火爆的《非诚勿扰》海外场、频频回国相亲的优质剩男、为绿卡“赌上”婚姻的女留学生,在人们疯狂渴望留学的同时,却很少冷静评估留学为婚恋带来的风险。
如一名海外留学生所言,留学让婚恋成为一场赌博,进退都难……
“吊桥”困局 以寂寞为起点的爱情多没结果
“我一直不太明白为什么那么多的优质留学生找不到对象,特别是男生!”国内热门婚恋节目《非诚勿扰》节目组编导之一曹瑶瑶说起这个问题也很费解,《非诚勿扰》在过去三年陆续推出了英国、美国、加拿大、法国、德国、韩国等海外专场,每到一处,当地留学生报名参加活动都十分火爆,在海外找到合适婚恋对象到底有多难?
“我接手的留学生咨询个案100%都有海外恋爱的经历,但是他们最终都遭遇了难成正果的结局,这是很多留学生恋爱的共性,我觉得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爱情的起点是建立在‘吊桥’效应之上。”周小鹏,百合网首席婚恋咨询师、国家级高级心理咨询师。
所谓心理学中的“吊桥效应”,就是人在危险环境中会对自己的生理反应做出错误归因,更容易激发出亲密情感。
“对于每个出国留学的人而言,适应一个陌生的国家和文化,无疑是在心理上将人投放到一个危险的环境中,在这个环境下,很多恋情可能是错把规避危险的心理需求当成了爱的结果。”周小鹏坦言,这样的恋情多数会以分手收场。
小春论坛是日本留学生圈中比较热门的论坛,在论坛的情感板块几乎都是各种征友的帖子,其中尤以初到日本人生地不熟的留学生为主。在日本留学8年的方先生留日期间曾经有过3段恋情,“多数恋情都是因为寂寞开始!”方先生在留学期间不但要应付繁重的学业还要打工赚钱,“每天累得半死,却又孤单寂寞得可怕,感觉不谈恋爱就是一叶孤舟,内心惶恐。其他同学都很忙,也没有时间在一起聚聚,不找一个固定的对象谈恋爱就找不到一点心理慰藉,完全是因为寂寞所以恋爱。”
一项由3000名留学生参与的《海外留学与归国人员现状大调查》显示,留学生异国求学期间最受“情感孤独”困扰,有16%的人留学前选择分手或离婚,23%的人留学期间无伴侣。
在加拿大待了8年的周先生最终选择了回到北京,就是因为耐不住那深深的寂寞。“加拿大本身人就少,有时候如果不是刻意去人多的地方,几乎一天都看不到一个人。所以能交到的朋友更少,每天都是学校、宿舍,节假日也是孤身一人,当时我觉得就算是一个很讨厌的女孩在我身边,我也会毫不犹豫地爱上她。因为确实很孤独,可大部分时候就连很讨厌的女孩也没有。”
留美的数学博士Alex甚至用数学算出了北美留学生在一年内找到女朋友的概率大概是0.171,而跟这个女朋友结婚的概率用贝叶斯法则计算出来的结果仅是0.056。
“恋爱已经不容易,而这些以寂寞开始的恋情在处境变化之后往往以结束收场。”周小鹏的咨询客户中,这样的恋爱类型最后成功结婚的几率几乎为零。
“很多女留学生因为人生地不熟找人依赖所以恋爱,一旦适应环境后就会选择分手。更多的男生因为寂寞选择的恋情多半是为了解决生理需求,根本没有想过结婚的问题。”周小鹏坦言,看上去大家可能是各有所需没有损失,“但是损失最大的是时间成本,很多拖到三四十岁的大龄剩男剩女就是因为在这个阶段花费了大量时间,结果错过了最佳的择偶年龄。”
绿卡之殇 女留学生回不易留更难
对女留学生而言,男留学生的窘况并不代表着她们有更好的境遇。根据今年最新的数据显示,目前在英的中国留学生已经超过12万,但男女比例却接近1比2。
程**先后在法国、荷兰留学工作三年,她所就读的法国北方高等商学院[微博][微博]在当地来说已经算中国留学生比较多的学校,一个班60多人,有三分之二来自中国,而中国留学生中男女比例大概在1比4左右。
“去欧洲留学都是学艺术和文科的,男生很少,大部分中国留学生都有配偶或女朋友。”程**坦言,在欧洲的三年不是不想恋爱,确实没有选择。
尽管比例悬殊,难觅配偶,即使是在欧洲,很多中国女留学生仍选择在海外找配偶,“回国竞争更激烈。”回国4年后,27岁的程**如今依然单身。
在北京欧美同学会举行的一次联谊会上,作为嘉宾的周小鹏看到参加活动的250人中,200多人都是女性,男性只有区区不到50人,而她的留学生客户中九成以上都是女性。
珍爱网的一名婚恋专家说,回国觅配偶的男留学生虽然比女生多,但是成功率却远远高于女留学生。
在祝越举办的大华府地区留学生相亲活动中,参加的女生数量是男生的两倍多,但是这些女孩即使在当地找不到伴侣,她们更多是选择前往加州等男性多的地方,而不是选择回国,“其实女生在美国嫁人并不难,回国反而选择少,因为她们对男性的要求更高,而且还要跟国内的女生竞争,胜算太小,不如留在美国。”
在留学圈内,婚恋成为女留学生获得身份和绿卡的捷径已是大家默认的事实。祝越身边这样的例子不少。
祝越特别提到,随着这几年小留学生越来越多,很多二十出头的年轻女孩刚毕业就通过嫁人解决身份问题,“她们的目标非常明确,就是为了绿卡,很多人一旦获得正式身份就离婚了,但是20多岁就带着离婚的身份,今后觅配偶难道一点影响都没有?”
程**认为法国的情况也差不多,欧洲大多数国家不是移民[微博][微博]国家,留下来最主要的方式就是工作和婚恋,对许多女生而言,婚恋这条路容易得多。
根据法国移民局的数据,白人男子和亚裔女子的结婚数量虽然很多,但离婚率高达77%,“基本上结婚是两个家庭的结合,所以异国婚姻维持的难度很大,经济观念,家庭观念都不同。过了最初的新鲜感后,很多问题就凸显出来。”
离婚两次的章女士现在带着一个男孩,她2003年通过留学来到美国,嫁的前两任丈夫都是美国人。
性别博弈 男留学生“墙外开花墙内香”
2012年5月,《非诚勿扰》加拿大专场面向加拿大所有主要城市进行男女嘉宾的招募,2个月内,共计有3000多人报名参加,而此前举办美国专场的报名人数也几乎与此持平。节目编导之一曹瑶瑶跟记者感慨:“确实有点费解,有些男留学生条件真的很好,几乎可称为全优男士,也不知道为什么就是找不到对象。”
根据珍爱网珍爱研究院对其6000万名会员进行的官方抽样调查显示,抽取的37254位海外留学人士中,男性占63.5%,女性占36.5%,而年龄在30岁以上的占49.77%。其中30~49岁年龄段中,男女比例大概是7:3。
祝越,赴美9年,医学博士。在北美大华府地区的华人圈中,他算是积极分子。祝越不但自己亲身参加了江苏卫视《非诚勿扰》美国专场节目,还主导了一次《非诚勿扰大华府现场版》活动,“在美国,男留学生找外国女生结婚的机会很低,相反女生嫁给美国人的很多。”
有调查显示,白种人和黄种人通婚中,白男黄女占了90%,“很多美国女孩可能愿意和中国男留学生谈恋爱,那是出于尝鲜的心理,但是很少人会真正选择与中国人结婚。”祝越说。
男女比例不平衡也是一个问题。在美国加州、硅谷这些高科技产业密集的地区,中国留学生的男女比例几乎达到7:3,很多地方甚至是10:1,“可选择的女孩很少,还要和老外竞争,难度可想而知。”祝越说,实际上,由于美国东岸的很多学校以商科、艺术、文科为主,所以女留学生数量会相应较多,因此不少美国东岸的女留学生找不到对象就往加州去,因为那边的选择实在太多。
“性格也是男留学生在海外难觅配偶的主要原因。”祝越认为,到美国读硕士、博士的男留学生多数都是理工科,一般都是性格内向。祝越在美国举办留学生版非诚勿扰活动,报名的女生有80多人,但男生只有30多个,而且多数都很腼腆,“他们宁愿在台下看,或是憋在家里自己难受,也不愿意主动出击,怎么找对象?”
“但是男留学生回到国内,情况就会逆转!”周小鹏说:“他们的留学背景会让不少国内女性倾慕,认为他们文化水平和个人修养会更好,加上一般留学归来,在经济实力上会有一定保证,所以他们在国内可谓‘大把选择’,这也是很多海归回国找配偶的主要原因。”
赴日9年的孙先生今年42岁,最近回了一趟河南老家,家里人为他安排了起码5场相亲会,“我其实不着急,反正都到这个年龄,挑不到合适的就慢慢等。”孙先生在日本有房有工作,他坦言现在只想找个条件更好的。
留学如赌 分手、离婚、难婚哪个你输得起?
根据《中国留学发展报告(2013)》蓝皮书显示,1978-2012年,中国共送出了264.47万留学生,成为全球最大留学生输出国,而每年出国的留学生数量仍在不断增加。
赴美留学生中,研究生比例占45.6%,这些留学生刚到美国基本上都已经到了适婚年龄,所以很容易发生的情况是,要么没时间谈爱情,要么因为去留问题无法确定婚姻状况,最后拖成大龄单身人士。
“最令人担心的是,大部分留学生出国前从未认真考虑过婚恋的风险问题,他们只是铆足了劲要出国,等留学梦实现之后才发现真正困扰他们的其实还是婚姻和家庭。”周小鹏接手咨询的案例中,留学导致分手或留学期间分手的经历非常普遍,已婚人士出国留学导致离婚的个案也很多,有些即使是夫妻一同出国,但是由于身处国外,环境激变,也会给婚姻和家庭带来很多变数,而且多数是男性难以适应国外生活,女性坚持留下,最后双方分道扬镳。“像**《北京遇上西雅图》中男主人公那样出国后被妻子抛弃的故事,在北美绝不是个案。”而这些拖成大龄的单身人士,在海外或归国后无疑都会遭遇“难婚”的问题。
祝越2004年出国时只有23岁,“我当时只想着要出国留学,根本没有考虑过个人问题,我觉得出去了这些都不是问题,但是真到了美国两三年之后,才发现婚恋问题才是真正烦人的问题。”很多留学生都坦言,留学之前从未真正考虑过留学对婚恋和家庭可能会造成的冲击。
《非诚勿扰》新西兰专场的编导告诉记者,在新西兰报名参加非诚勿扰的留学生占据了报名总人数的一半有多,学业压力、兼职辛苦、生活圈子小成为留学生单身的主要原因。而留学生结婚之所以“犯难”还在于“留或回”的问题,因此很容易出现异地恋,最后的结局多数是默契分手或深受异地折磨分道扬镳。
“很多人都说,即使不留学你一样要面临婚恋风险,但是相比于留学所付出的艰辛,我有时会问自己这段经历值不值?”留日10年的杨**今年32岁,至今单身。这一段日子她考虑最多的问题就是该留下还是回国,“出国前,从未觉得留学有什么风险,但是现在觉得确实像是一场赌博,不管是回去还是留下,对于未来我都毫无把握,到了这个年龄,不管怎么选择都有种进退两难的感觉。”
好了,关于“中国研究生和留学生比例”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对“中国研究生和留学生比例”有更深入的了解,并且从我的回答中得到一些启示。
请添加微信号咨询:19071507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