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指南网

您好,欢迎访问留学指南网,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1960年研究生留学,60年代留学生

2024-09-24 08:55分类: 研究生留学 阅读:

1960年研究生留学,60年代留学生

作为1960年研究生留学话题的专家,我对这个问题集合感到非常兴奋。我会按顺序逐一回答每个问题,并尽量提供全面而准确的信息,以便为大家带来更多的启发和思考。

文章目录列表:

1.去韩国庆熙大学留学好不好
2.中国近代史上的科学家?
3.黄翠芬哪里人
4.李政道简介
5.音乐英国留学专业排名前十
6.内蒙古财经大学的历史沿革

1960年研究生留学,60年代留学生

去韩国庆熙大学留学好不好

 韩国留学的人数也越来越多,而且韩国的很多大学教学水平享誉世界,很多人会选择去韩国留学,那么去韩国庆熙大学留学怎么样呢?庆熙大学有哪些好的专业设置和院校特色?跟着我来看看吧!欢迎阅读。

 韩国庆熙大学解析

 庆熙大学余1949年创办的综合性大学,是韩国的著名高等学府,现有三个校区及二十多个系科,分布在韩国的首尔、水原和光陵。现已是代表韩国的最佳私立大学之一。本校至今开设了人文、社会、理工、医学、艺术、体育等方面的100多个专业,其中经营学、经济学、医学、新闻信息学方面的研究业绩尤为突出,而且正积极引入酒店观光经营学等新学部制度。学校进一步加快国际文化交流的步伐,陆续推出了适于留学生的语言课程和国际学生(教授)交换计划,并先后与56个国家的298所大学建立了学术交流协议。

 庆熙大学在2006年度在大学综合评价中被授予最佳大学殊荣,1996年至目前,在学科综合评价中获全国首位,2000年在大学国际化系门中评为全国第一名。拥有著60多年建校历史的庆熙大学,通过积极进取的精神,跃居为国际水准的名牌大学,名符其实称为「世界中的庆熙」。

 庆熙大学研究生院成立於1954年,其教育目标是最大限度的支援和保障学问的创造性和学问研究的自律性,通过全人教育,情绪教育,科学教育,民主教育,培养社会需求的合格人才,培养具有独立研究能力的人才,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为建设民主,福利社会做出贡献。

 为了满足中韩两国经济、文化交流与合作的需要,大学专门开设跆拳道、书法、电脑、韩国歌曲、韩国语课程给留学生。该教育学院教学环境优美,教学设施优良,并配有专职教师为学生在韩国期间的学习、升学及发展提供帮助,以利於留学生体验韩国文化,培养世界知识型人才。

 专业课程

 本科:

 人文学院:韩文、英文、英语、英语翻译、历史、哲学。

 政经学院:政治学、新闻学、经济学、社会学、公共管理、国际商业与贸易。

 酒店观光学院:观光学、酒店经营学、烹饪学、观光英语、观光日语、民俗学等。

 人类生态学院:纺织和服装、住宅和内部装饰、食品营养学、老年福利、儿童及家庭教育等。

 东方医学院:东方医学。护士学院:护理学。

 电子信息学院:计算机、电子、无线电通讯、物理及应用物理学、数学及应用数学、天文学、生物医学等。

 环境和应用化学学院:化学及应用化学、高分子及光纤材料、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等。

 建筑和土木工程学院:建筑学、土木工程、建筑工程。

 外国语言文学学院:法语、俄语、日语、西班牙语、韩语、汉语、英美语言和文学、英美文化。

 法学院:法律。

 体育学院:体育、体育教练、跆拳道、运动医学、高尔夫球等。

 商学院:商业管理、电子商务、公共医疗管理、会计和税收。

 理学院: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信息管理。

 医学院:医学。

 药学院:药学、中药学。

 音乐学院:作曲、声乐、器乐。

 艺术设计学院(首尔校区):美术、舞蹈等。

 艺术设计学院(水原校区):工业设计、视觉设计、园林设计、服装设计、现代音乐、陶瓷、戏剧和**等。

 先进技术学院:机械工程、工业工程、核工程。

 国际经营学院:国际经营、税务及企业会计、国际关系学、地域学等。

 生命科学学院:遗传学、食品工程、生物工艺学、园艺学、中医药加工。

 教育学院:普通教育学。

 研究生:

 庆熙大学还设有6个职业研究生院和10个特别研究生院。

 本科生学制四年,医学专业六年,研究生学制三年。每年分为春季学期和秋季学期,春季学期是每学年第一学期,始于3月第一周,于6月第2周结束;秋季学期为每学年第二学期,始于9月第一周,于12月最后一周结束。每年5月第3周为MagnoliaFestival,每年5月18日为校庆纪念日。

 学校历史

 庆熙大学创立于1949年5月12日,1952年12月9日四年制大学正式设立。1954年3月31日大学院设立。1955年2月28日University设立认可。1960年3月1日由新兴大学变更为庆熙大学。1965年4月27日东洋医科大学合并。

 学校特点

 1)位于韩国的首都首尔/韩国的一流大学

 2)在韩国的大学校当中,酒店/观光,韩医,艺术方面最优秀的大学之一

 3)通过与各国各校频繁交流,该大学收容各国多数学生,是中国留学生最多的学校之一,并给学生提供加强国际化的机会

 4)成绩优秀学生提供50%~100%奖学金,留学生比较难拿到。-授予100%奖学金的学生也得支付入学金及申请费,否则下学期休学奖学金作废

 5)招生名额无限制

 6)申请条件:韩国语可能者,本科学士学位证书

 入学时间:春季2月报名,3月1日入学;秋季8月报名,9月1日入学。申请者需要提前3个月准备好材料。入学事项:普高毕业不超过二年。大本/大专毕业及在读(年龄27周岁以下)本科申请条件:国内外高中毕业学历韩语能力5级硕士申请条件:在国内外正规大学取得学士学位者

 以上是韩国庆熙大学的相关介绍,希望可以帮到您。

中国近代史上的科学家?

梁守槃(1916年4月13日~2009年9月5日),福建福州人,导弹总体和发动机技术专家,中国导弹与航天技术重要开拓者之一,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33年(17岁),受当时“科学救国”、“工程救国”热潮影响,考入清华大学机械系航空组,从此走上“航空救国”之路。1938年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攻读航空工程;1939年获得麻省理工学院硕士学位;1945年到杭州浙江大学航空系任教授;1949年任浙江大学航空系系主任。中国导弹之初,梁守槃被任命为总体设计师,于1960年11月5日,中国仿制的第一枚液体近程弹道导弹发射成功,从而揭开了中国导弹事业的序幕。闯过了航天事业初创时期一系列技术难关。1956年梁守槃(40岁),中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所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梁守槃成为首批科技工作者,为“两弹一星”工程正式奠基。主持和组织研制成功亚音速、超音速、小型固体三个系列岸对舰、舰对舰、空对舰多种海防导弹,C801超音速固体反舰导弹,低空超音速反舰导弹c101,东风一号,东风2号导弹,鹰击8号等一糸列导弹。国际宇航科学院(IAA)院士,美国国际空间大学创办者协会初始会员,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理事长。获国家科委一等功、部一等功等荣誉。获一项国家级科技进步奖特等奖。获中国航天事业五十年最高荣誉奖。

中国一糸列导弹从梁守槃开始。他不是两弹一星成员,但他是两弹一星的奠基者。破除万难为航天事业初创奠定基础,一生共获两次一等功勋,纯金功勋,闪闪发光,可见他在导弹和航天居功厥伟。

沈元(1916.4.28-2004.5.30)福建福州人,空气动力学家和航空工程学家,中国航空航天高等教育事业开拓者和教育家,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中国科学院学部院士。1940年(民国二十九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45年(民国三十四年)获英国伦敦大学帝国理工学院博士学位,1951年,清华大学成立航空工程学院,沈元被任命为院长。1952年,中国将8个大学的航空系合并成立北京航空学院,沈元参加组建工作并任副院长、院长、名誉院长,在培养航空航天科技人才做出了重大贡献,,在空气动力学方面有卓越建树。在北京航空学院的筹建、办学方针确定、专业设置、教学计划制订、师资及实验条件建设、科研教学组织领导以及计算机在航空航天中的推广应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1956年,他参与制定国家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预见到宇航事业和火箭、导弹工业需要人才的紧迫性,率先在全国高校中创建了火箭、导弹等方面的一整套新专业,这些专业的许多毕业生如今已成为中国航天事业的栋梁之才。他率领全校师生在北航自行设计建造了中国第一座中型超声速风洞,在教学和科研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年轻型旅客机、探空火箭、无人驾驶飞机等型号的研制无不凝聚着他的心血和汗水。 沈元早年在福州英华中学任教,其间教过的学生中有后来成为著名数学家的陈景润,他是陈景润开始对“哥德巴赫猜想”产生浓厚兴趣的启蒙老师。60年来他一直从事高等教育管理工作,他从中国航空航天事业的实际及长远发展需要出发,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室建设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的领导作用。获航空航天部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荣誉奖,获航空航天工业部劳动模范称号荣誉奖,获从事高校科技工作40年成绩显著”荣誉证书,获1993年世界杰出知识分子”荣誉称号及金质证章。北航高等理工学院也叫“沈元荣誉学院。北航最高荣誉奖叫“沈元奖章” 。

侯德榜(1890年8月9日~1974年8月26日),生于福建闽侯(今福州),科学家,化学家,赴美留学,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化工科学习,后在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1921年获博士学位。被选入美国最高荣誉sigmaxi科学会会员。他一生共获20多项荣誉。誉满国际化学工业界,英国皇家学会聘他为名誉会员,美国化学工程师学会和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也先后聘他为荣誉会员。中国重化学工业的开拓者。近代化学工业的中国化学科普事业的先驱和奠基人。

高士其(1905年11月—1988年12月19日,原名高仕錤,福建闽县(今福州市区)鳌峰坊人,改名高士其,弃仕途旁和金钱旁不要,立志不做官,不爱钱,以科学家造福中国。1927年获美国芝加哥大学化学学士学位。1930年又毕业于美国芝加哥大学医学研究院。在中国极度需要科普的时候,为中国创作了400多篇科普论文,中国为记念他的贡献,把国际的一颗行星命名为高士其星。科学家,化学家。细菌和病毒学家的中国化学科普事业的先驱和奠基人。

高鲁(1877~1947)中国天文学家。字曙青,号叔钦。福建福州长乐人。1905年去比利时布鲁塞尔大学留学,后来获该校工科博士学位。1909年追随孙中山参加同盟会。1911年回国报效中国。中国近代天文学奠基人之一。中国天文学会创始人。创造发明了天璇式中文打字机,曾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展示并获奖。天文学家李元先生在一篇追念高鲁的文章中曾建议,我国第一座假天馆(即天文馆)应命名为“高鲁假天馆”,以纪念这位我国近代天文界中不朽的伟大人物。对祖国近代天文尤其是科普的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中国为了记念他的功绩,把国际上的一颗星命名为高鲁星。中国天文学一代宗师。高鲁集中西观象学术之大成,对当时中国的科普以及他的天文知识起到了启蒙的作用。

张钰哲(1902.2.16-1986.7.21),福州闽侯人,(1923年),1926年,他以优异成绩毕业于芝加哥大学天文系。留在该校叶凯士天文台做纬度测定工作。 [随后在叶凯士天文台 观测研究工作。1929年,以论文《关于双星轨道极轴指向在空间的分布》获芝加哥大学天文学博士学位。 同年,张钰哲归回报效祖国。誉满国际天文学界,国际天文学界为了纪念他,将美国哈佛大学天文台1976年10月23日发现的一颗新星命名为“张钰哲星。可见他在国际天文学界的地位之崇高。中国天文学的最高奖—张钰哲奖,也是以他的名字命名。中国近代和现代天文学家,科学研究涉及小行星、彗星、日食、恒星天文、航天和中国天文学史等方面, 中国近代天文学的奠基人。

林几(1897~1951),1897年12月20日出生于福建福州一书香世家。1918年考入北平医学专门学校(北京大学医学院前身。1924年由校方派往德国维尔茨堡大学医学院学习两年,专攻法医学,后又在柏林大学医学院法医研究所深造两年。1928年毕业,获医学博士学位。创建了法医学科和法医研究所。创办《法医月刊》;建立“法医学研究会。在医学院创建了法医学科和法医研究所,增设病理、物证、人证、化验等研究室,添设所用的仪器设备,为培养法医人才、接受检案和法医研究工作创造了条件。新中国成立后,他编审法医学教材,为新中国培养了第一批法医检验人才。他为医本科学生或者将从事司、检、法工作的学生上法医课时,编著出版了不同要求的法医学教材。如《医师用简明法医学》、《法官用法医学讲义》、《犯罪侦察学》、《犯罪心理学》等。他主要论文有“二十年来法医学之进步”、“最近法医学界鉴定法之进步”、“疑案鉴定实例”、“法医学史”等40多篇,分别发表在《中华医学杂志》、《北平医刊》、《法医月刊》等杂志上。中国近代和现代法医学创始人,法医科学奠基人。

萨本栋(1902年7月24日—1949年1月31日),字亚栋,福州闽侯县人,物理学家、电机工程专家、教育家,中央研究院第一届院士。1924年,从斯坦福大学毕业,获得工学士学位,之后进入麻省伍斯特理工学院。同年,从伍斯特理工学院毕业,获得电机工程学士学位,旋即转习物理。1927年,从伍斯特理工学院毕业,获得理学博士学位;博士毕业后应聘为伍斯特理工学院研究助理及西屋电机制造公司工程师。1935年9月,应邀为美国俄亥俄大学电机工程系客座教授。在美国电气工程师学会学报上发表了论文《应用于三相电路的并矢代数》,引起国际电工理论界的强烈反响,被认为是开拓了电机工程的一个新研究领域。获得美国的“1937年度理论和研究最佳荣誉奖。用英文撰写成专著,被誉为物理学、电机学巨著。开创了中国科学家编写的自然科学专著被外国人采用为教材的先例。1937年3月放弃高薪厚禄,回国报效中国。他以非凡学识、才智,高尚修养为中国教育贡献巨大。并获中国电机工程师学会第一次荣誉奖章。中国物理学开拓者,中国物理学家一代宗师,物理电子学新领域的双奠基人。

吴宪(1893-1959),福建福州人。生物化学家、营养学家、医学教育家。中央研究院第一届院士。1912年赴美入麻省理工学院攻读造船工程,后改习化学,1916年获理学士学位后留校任助教;1917年被哈佛大学医学院生物化学系录取为研究生;1919 年获博士学位;1920年回国任北京协和医学院生物化学系任教;1946年任中央卫生实验院北平分院院长兼营养研究所所长。吴宪一生发表研究论文l63篇,专著3种。他开拓的领域主要包括:临床生物化学、气体与电解质的平衡、蛋白质化学、免疫化学、营养学以及氨基酸代谢等方面,此外,还涉及到性激素、抗生育等方面。美国学者里尔顿·安德森(J·Reardon-Anderson)将他誉为“中国化学的巨人”,并评价道:“毫无疑问,吴宪是20世纪前半叶中国最伟大的化学家,或者说是最伟大的科学家。当他在1919年发表他的第一项研究时,在中国还没有任何一类的化学研究。他在国际上,是美国科学促进会会员、美国化学会会员、美国生物化学家协会会员、美国实验生物学和医学会会员、荷兰《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顾问委员、原德国自然科学院名誉院士、美国亚拉巴马州科学院院士、美国自然科学荣誉学会(Sigma Xi Society)会员,以及联合国粮食农业组织营养顾问委员会常务委员(1948-1949年)和热能需要量委员会委员(1949-1950年)。他的名字被收入《国际医学名人录》(International Who's Who in World Medicine)、《美国科学名人录》(American Men of Science,第九版)、《中国名人录》(Who's Who in China)、以及《科学家传记大辞典》(Dictionaryof Scientific Biography)等书。他开拓的《一种血液分析系统》引发了一场血液化学方面的革命。吴宪对于国际生物化学和中国科学事业的贡献卓著,并赢得了国际学术界的崇高声望和在中国科学界的地位。生物化学界一代巨人。

蒋丙然,(1883年~1966年),原名幼聪,字右沧,福建闽侯人。中国近代气象事业的开创者、中国气象学会的主要发起人和领导者。天文学家,气象学家,中国近代和现代气象事业奠基人,中国气象学会创建人之一。为我国近代和现代天文事业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成为我国天文界步入国际合作的创举。并且是我国地震、地磁研究开创者。1908年震旦大学毕业后赴比利时留学,并获比利时双卜罗大学农业气象学博士学位。他是我国最早派出学农的留学生之一。1912年11月,蒋丙然学成回国后,应中央观象台台长高鲁之邀,到北京中央观象台任技正、气象科科长,并兼航空署气象科代理科长。还在参谋总部航空学校(北京南苑航空学校)、北京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讲授气象学。1913年7月气象科正式开展工作,从此中国的气象事业正式起步,正如蒋丙然所说:“气象一名词,亦于此时在中国开一新纪元”。并为我国海洋科学的研究和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海洋研究的奠基人。他是国际天文联合会会员,意大利气象学会名誉副会长。

陈俊武,1927年3月出生于北京,原籍福建福州长乐区,194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工系。石油炼制工程专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石化,石油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技术委员会名誉主任。1949年,先后担任石油工程装置设计师、工厂设计师、总工程师,石油工业部炼油技术攻关组专业组长等职。1982年,担任中国石化总公司催化裂化技术攻关组组长,组织科研、设计、炼油等单位和高等院校合作攻关,开发了国家“六五”攻关重点项目“大庆常压渣油催化裂化”技术。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化学部)学部委员(院士)。陈俊武为中国石油化工事业培养了一批高层次人才。陈俊武自觉把个人理想融入党和国家的事业中,攻坚克难,急国家之所急;矢志创新,与国家共奋进,体现了一个知识分子深沉的爱国情怀和坚定的使命担当。陈俊武具有心有大我、至诚报国,敢为人先、勇于登攀,淡泊名利、甘为人梯的崇高精神。陈俊武的典型事迹树立了不忘初心、科技报国的典范。新时代奋斗者都应像陈俊武那样,以关爱之心对人,以无私之心对事,以平和之心对名,以淡泊之心对位,以知足之心对利,用信仰的力量、担当的力量、奋斗的力量汇聚成实现中国梦的磅礴之力。为中国开创了石油炼制、煤化工领域的多个世界第一。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中国工程设计大师。时代楷模”荣誉奖。最美奋斗者奖。

萧光琰(1920—1968),中国物理化学家;福建福州人;一九四二年五月,他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美国坡蒙那大学化学系。一九四五年十二月毕业于美国芝加哥大学研究院,曾专攻物理化学,获得化学博士学位:一九四六年任芝加哥大学化学系助理研究员。一九四七年任芝加哥大学冶金研究所研究员、一九四七年八月任美国美孚石油公司化学师。他在美国时,连得过四枚金质奖章。回国后,把石油科学带到中国,从事的“页岩油催化裂化及其氮中毒的机理研究”和“电子酸性催化剂研究”,在应用的基础理论方面,都有了进展和突破。“页岩油催化裂化”的研究,主要是为了探求以页岩油为原料,制取优质油(包括机油)的途径。开展硅酸铝裂化催化剂的研究,为石油和催化科学发展作出巨大的贡献,填补了中国的空白。中国石油化学领域开拓者,石油化学领域奠基人。一个被湮没于历史长河中的科学巨人,他才是那个真正改变国家之一的人物,填补了中国石油方方面面科学的空白。

张震寰(1915年10月21日—1994年3月23日)籍贯福建福州闽侯县,出生于北京,毕业于北京大学。1961年晋升少将。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荣获中国人民解放军红星功勋荣誉章(一级)。国防科工委科学技术委员会原主任。1982年成功研制“银河”亿次计算机,填补了中国计算机的空白,为国家计算机事业的发展做出极大贡献。组织并指挥了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试验和首次原子弹空爆试验,组织指挥了“两弹”结合试验,为发展我国核武器技术做出了历史性贡献。指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氢弹爆炸试验成功。为争取国防尖端技术的新突破,组织领导了远洋测量船队的组建和洲际导弹、潜地导弹、通信卫星的研制试验。主管国防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和国防科技发展的重大问题,特别是重要武器装备系统、项目及武器战术技术论证工作。张震寰还主编了《中华气功大典》。他还是中国气功科学研究会理事长、中国人体科学会理事长。由他全面负责组织和指挥的亿次计算机研制成功,使我国成为世界上少数拥有巨型机的国家之一。他主管国防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和国防科技发展的重大问题,特别是重要武器装备系统、项目及武器战术技术论证工作,为加强国防科技事业决策的科学化、现代化国防科技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荣获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王绶琯,1923年1月15日出生于福建福州,天文学家、中国现代天体物理学的奠基者之一、科普教育专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名誉台长 。王绶琯是中国现代天体物理学的奠基者之一,他开创了中国射电天文学观测研究。对提高中国授时讯号精度、推动天体测量学发展作出了贡献。负责成功地研制出多种射电天文设备并取得重要研究成果。1955年,王绶琯奉命接受了国家急需的“提高时号精确度”的紧急任务,在二年时间里完成了这一任务,同时也为打下时间、纬度等基本天体测量研究的基础创造了条件。当时引进的光电中星仪及超人差棱镜等高仪技术还为尔后中国发展的光电等高仪起了先导作用 。1966年以来,王绶琯负责成功地研制出了米波16面天线射电干涉仪、分米波复合射电干涉仪、米波综合孔径射电望远镜系统等重要射电天文观测设备,并在相应的观测研究中取得多项创见性成果。20世纪90年代,王绶琯与苏定强等一道提出国家重大科学工程—大天区面积多目标光纤光谱望远镜(LAMOST)的初步方案,被列为国家“九五”期间大型科学工程项目 。中国为了记念他,于1993年10月11日,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向王绶琯颁布小行星命名书:谨以紫金山天文台发现的国际编号为3171号的小行星,命名为王绶琯星 。

陈可忠先生,福建闽县(今福州市仓山区城门镇胪雷村)人,生于民前十三(1898)年十月廿五日。1924年获耶鲁大学学士学位,次年得芝加哥大学硕士学位。1926年获芝加哥大学化学博士学位。曾任国立编译馆馆长、国立中山大学校长、国立台湾师范大学理学院院长。1932年8月4日,中国化学会宣告正式成立,陈可忠当选为理事之一,又被推为会刊《中国化学会会志》的编辑之一。中国化学会是我国成立较早、影响较大的自然科学专门学会之一,中国化学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化学事业发展翻开了新的一页。1926年9月,陈可忠由美国完成学业回国,在理学院化学系讲授有机化学。陈可忠在校内极力倡导树立研究风气,最早申请开辟了教授专用实验室,长日留校从事教学实验。1932年国立编译馆成立,陈可忠任自然组主任兼专任编审。从1932年国立编译馆成立至1948年,陈可忠长期任职于国立编译馆,其间执掌国立编译馆达十二年之久。国立编译馆各项工作中最可称道的是其对科学术语译名统一的领导与推动。随着各学科文献翻译量的增多,许多有识之士很早就认识到译名统一的重要性:“译述之事,定名为难。而在科学,新名尤多。名词不定,则科学无所依倚而立。”(《科学》发刊词,1915年)早期的译名统一工作主要由个别学者或学术团体进行,国立编译馆成立后,在编订、统一、推广译名上具有了性,编译馆制定了详尽的编订译名计划,成立译名委员会各学科组,与各民间学会、协会密切合作,先后不同程度地完成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80个学科领域的译名审定统一工作。统一公布的名词,由编译馆正式出版付印为图书的有《化学命名原则》、《药学名词》、《天文学名词》、《物理学名词》、《矿物学名词》、《细菌学免疫学名词》、《数学名词》及《社会学名词》、《经济学名词》等20余种。这些工作在翻译传播外国先进科学知识和发展我国科学技术的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当时审定公布的许多科学译名一直沿用至今。自然科学领域统一译名的巨人,中国最伟大的自然科学译名编审者。中国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发展必不可缺的倚靠。赋予新中文无可估量的价值,让身怀中文的学者能站在世界竞争之颠。

李俨(1892-1963),福建闽侯(今福州市)人。中国科学院院士、数学史学家、中西数学家,中国古代数学史研究专家,中国科学史事业的开拓者。李俨在中国数学史研究领域内,是当之无愧的学科奠基人。1912年考入唐山路矿学堂(现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科学习,与茅以升是同窗契友。他以大量的史料搜集工作为基础,对中国古代数学史作了大量研究,著作甚丰,是该项研究的开拓者之一。他通过国内外的函授教育自修完了土木工程和数学等大专课程;同时开始了中国数学史的研究工作。根据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珍本与手稿本图书馆的资料,在1915—1917年间,即当李俨刚刚开始中国数学史研究工作不久,他曾与著名的数学史家D.E.史密斯(Smith)多次通信,草拟提纲,书名为《中国数学史》,再由当时正在美留学的茅以升译成英文转交史密斯。但这一编写计划由于各种原因最终未能实现。此后,1917年发表了《中国数学史余录》,1919年又发表了《中国数学源流考略。一生前后共发表了论文百余篇,专著十余种。可以说,李俨在中国数学史研究领域内是当之无愧的学科奠基人。本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李俨编写《中算史论丛》1—4集(商务印书馆,1933、1935、1947)。到《中算史论丛》最后编定,前后历经30余年,可称为是他毕生的得力之作。其中包括分数论、毕达哥拉斯(Pythagoras)定理(勾股定理)研究、平方零约术、大衍求一术、纵横图、帕斯卡(Pascal)三角形(贾宪三角形)研究、方程论、级数论各篇。中算史新资料的发现,以及明代算书志、清代中算著述集录等。明清时期传入的西算以及中算家关于对数、三角术、割圆术、圆锥曲线等方面的研究。编写《微积分学初步》(1936年)《中国数学大纲》上、下册(1958年,《中国古代数学史料》,《近世几何学初编》。开创了中国数学史研究的新局面。

田昭武,1927年6月28日出生于福建福州,物理化学家,中国电化学学科带头人之一,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厦门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原校长 。田昭武主要从事电化学研究,重视与数理及其他化学学科的结合,研究领域包括光电化学、电化学扫描隧道显微技术、三维微加工技术、芯片生化实验研究、谱学电化学和量子电化学等 。1949年,开始独立主讲《物理化学》和《物质结构》两门主干课。他还承担国家部委委托厦门大学举办的全国性电化学培训班、研讨班担任主讲 。田昭武提出多孔电极极化的“特征电流”概念和“不平整液膜”模型,创立电极绝对等效电路的新解法和测量电极瞬间阻抗的选相调辉技术。设计和推广多种电化学技术和仪器,如新一代的离子色谱抑制器、微区腐蚀测量系统和中国国内第一台电化学综合测试仪等。在化学电源、金属腐蚀和电化学分析方面,都有结合生产实际的研究成果] 。截至2014年11月,田昭武先后获得国际发明专利和国家发明专利共35项,其中作为第一发明人的专利为16项、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发明奖以及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共七项。

王世真(1916年3月7日一2016年5月27日):福建福州人, 生物化学家、核医学家,中国核医学事业的创始人。美国爱荷华大学硕士、博士学位。历任美国爱荷华大学放射性研究所副研究员,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首都核医学中心主任,放射医学研究所副所长,名誉所长,核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从1940年代开始,王世真对甲状腺素做了大量系统性的研究工作。1950年和1951年,他首先发表了两类甲状腺素类似物的结构。其中一类具有拟甲状腺素的活性,另一类具有抗甲状腺素的作用。他对这些化合物进行了一系列的结构改造,并对这些化合物的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详尽的研究。他的这些工作在开创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结构和功能关系的研究。他发表了两类甲状腺素类似物的结构。其中一类具有拟甲状腺素的活性,另一类具有抗甲状腺素的作用。他对这些化合物进行了一系列的结构改造,并对这些化合物的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详尽的研究。他的这些工作开创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结构和功能关系的研究1956年在军委卫生部领导下,他创办中国第一个同位素应用训练班,第一批核医学骨干从这里走向全国。在中国创建了同位素标记物合成、液闪测量、放免分析、医用活化分析、稳定核素医学应用,放免显像等技术;他在甲状腺激素(TH)的系统研究中,解开了TH作用机制的一些不解之迷,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他在异军突起的核素示踪技术的研究中,实现了一个又一个突破。70年代末,他就提出在实验核医学领域内以稳定核素作为示踪原子进行生物医学及药学研究。他为中国培养了第一批放射性标记化合物工作者。特别是他在中国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任标记化合物研究室主任期间,在他的领导下,从1959年到1979年共合成、生产了总计多达100多种的标记化合物,极大地促进了中国许多基础与临床学科科研工作的开展。他筹建了正电子发射X线体层摄影(PET PECT)中心。在我国创建了同位素标记物合成、液闪测量、放免分析、医用活化分析、稳定核素医学应用、放免显像等技术。核医学就是运用核技术来诊断、治疗和研究疾病的一门科学。对于普通人来说,知道PET、SPECT、甲功仪、肾图仪、放射性活度计以及用于放射性治疗的伽玛刀、后装治疗机、模拟定位机、直线加速器等设备,就不难明白核医学在现代医学中的重要地位。他所开创的中国核医学综合实力已跻身世界先进行列, 成为亚洲核医学领域的领跑者。

黄翠芬哪里人

黄翠芬

黄翠芬(1921年3月6日—2011年8月9日),广东省台山市人,微生物、免疫及遗传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军事医学科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原名誉所长、一级研究员、全军分子遗传重点实验室原主任。

1944年黄翠芬从岭南大学毕业后到中央卫生实验院流行病微生物研究所工作;1948年赴美留学;1949年获得美国康乃尔大学理学硕士学位;1950年黄翠芬与周廷冲先生一起回国,并到山东医学院工作;1954年被调到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工作,历任研究员、研究室主任等职;1978年组织成立了全军第一个分子遗传学研究室;1984年获得中央军委授予的“模范科技工作者”;1996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黄翠芬先后4次(1959、1984、1999、2009)登上天安门观礼台观看国庆大阅兵;2011年8月9日因病逝世,享年91岁。

20世纪50至60年代,黄翠芬研制成功四联创伤类毒素、高效甲、乙型肉毒类毒素和“354装置”;70年代在中国国内率先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开展细菌毒素的结构与功能研究及基因工程疫苗研究;80年代后开展了基因工程多肽药物研究;2000年以后开展分子肿瘤研究。

中文名:黄翠芬

国籍:中华人民共和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广东省台山市

出生日期:1921年03月06日

逝世日期:2011年08月09日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毕业院校:美国康乃尔大学

主要成就:中国基因工程创始人之一

1996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士

代表作品:《遗传工程理论与方法》

性别:女

人物生平

1921年3月6日,黄翠芬出生于广东省台山市,父母的开明和自身的勤勉使她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1940年9月,黄翠芬考入广州私立岭南大学化学系,适逢抗日年代,几经辗转周折,按期修满学分。

1944年6月,黄翠芬从岭南大学毕业,获得学士学位。大学毕业后来到重庆,在前中央卫生实验院流行病研究所细菌研究室工作。

1948年1月,黄翠芬赴美国康乃尔大学农学院细菌系攻读硕士学位。

1949年8月,黄翠芬从康乃尔大学毕业,获得理学硕士学位,之后在美国突夫斯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进修。同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黄翠芬和丈夫周廷冲从波士顿赶到旧金山,准备乘船回国,然而由于美国政府不愿让高级知识分子回到中国,美国移民局不给签证。在不得已的情况下,黄翠芬夫妇选择了一艘货船“偷渡”,夫妇还把所有积蓄购买了实验仪器和设备,冒着生命危险,在海上漂泊了56天后到达天津大沽口外。

1950年5月,黄翠芬在济南山东医学院(今山东大学医学院)微生物教研室,从事医学微生物方面的教材编写和教学工作。

1954年4月,黄翠芬被调到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免疫室工作,主要从事微生物致病机理及综合防治的研究。

1959年10月,黄翠芬参加国庆大阅兵,她戴着自己第一枚军功章前来观礼。

1960年1月,黄翠芬加入中国***。

1962年2月,黄翠芬担任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第十三研究院副所长(至1979年8月)。

1978年,在时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副主任钱学森的支持下,黄翠芬抽调近30人分赴北京和上海学习,并因陋就简办起了全军第一个分子遗传学研究室。

1980年3月,黄翠芬前往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肿瘤研究所分子遗传室,进行客座研究至9月,之后在美国罗氏药厂分子生物研究所进修至10月。

1984年10月,国庆大阅兵时,黄翠芬作为中央军委授予的“模范科技工作者”被邀请参加。同年担任军事医学科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分子遗传中心主任、名誉所长。

1996年,黄翠芬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隶属于医药卫生学部。

1999年10月,国庆大阅兵时,黄翠芬再次登上观礼台。

2009年10月,国庆大阅兵时,黄翠芬再次登上观礼台。

2011年8月9日7时,黄翠芬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解放军总医院逝世,享年91岁。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20世纪50—60年代,黄翠芬研制成功四联创伤类毒素、高效甲、乙型肉毒类毒素和“354装置”。70年代,在中国国内率先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开展细菌毒素的结构与功能研究及基因工程疫苗研究,研制出高保护率的幼畜大肠菌腹泻预防基因工程疫苗及人用腹泻预防基因工程疫苗。80年代后,开展了基因工程多肽药物研究,首先在中国国内获得尿激酶原(Pro-UK)基因克隆及表达,并对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结构改造,提高其性能,是当前溶血栓特效的多肽药物。2000年后开展分子肿瘤研究。

截至2011年8月,黄翠芬发表论文100余篇;编著学术专著3部;教材2本。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黄翠芬开始全面参与到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的研究中,特别是在“863”项目中承担指导了致腹泻微生物的基因工程疫苗的研制和尿激酶原及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等基因工程药物和基因工程抗体的研究和开发工作。从90年代她开始着手进行肿瘤的相关研究,并承担了“973”等国家和军队的重大课题。

截至2011年9月,黄翠芬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

人才培养

1950年黄翠芬回国任教以来,先后带过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她始终坚持身教重于言教,使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和技能,而且领悟到了许多做人的道理。她喜欢和学生之间在学术上进行充分的讨论,每人都可以畅谈自己的观点,也可以对不同的观点进行讨论甚至辩论。

黄翠芬对科研把关严格得近乎“死板”,学生的论文写出来了,她要把原始实验记录从头查到尾,她一页一页地看,一项一项地比对。

黄翠芬千方百计地打通各种渠道,把优秀的年轻人介绍出国进修学习,开阔视野,先后送几十位学生留学,又想方设法创造条件,吸引学成后的年轻人回国建功立业,她的学生已经有许多成为新的学科带头人和科研骨干。

荣誉表彰

社会任职

个人生活

黄翠芬的丈夫周廷冲是中国科学院院士、生化药理学家,夫妻俩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对院士夫妇。1949年怀孕7个月的黄翠芬和丈夫周廷冲花高价买了两张船票,在货船里颠簸了两个多月回到中国。文革期间,周廷冲被打成“反动学术权威”,发配到西北放羊,她也因“海外关系复杂”被审查,一家6口四散各地。

在生命的最后12年,黄翠芬先后被检查出结肠癌和肺癌。在与病魔抗争的12年时间里,黄翠芬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巨大痛苦,却仍然坚持每天上半天班。

人物评价

“直腰为人梯,弯腰为人桥”,黄翠芬千方百计先后把几十位优秀的年轻人介绍出国进修学习,又想方设法吸引学成后的年轻人回国建功立业。爱才惜才,甘做人梯和人桥,这种精神应当大力弘扬。(央视网评)

“黄翠芬同志是立志为社会主义事业献身的优秀知识分子,优秀的科学带头人,她怀着报国之志,返回祖国后,无论在建国初期百废待兴的困难面前,还是在十年内乱身处逆境之中,始终对党的领导,对社会主义制度坚信不疑。她发奋学习现代技术,努力开拓新的领域”,号召“全军指战员,特别是科研战线上的同志,都要向黄翠芬同志学习。”(1984年10月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同志签署中央军委授予“模范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的命令中指出)

“黄翠芬院士的伟大之处在于她老人家总能站在医学科学的最前沿,洞察医学科学发展趋势,准确把握科研的大方向。”(军事医学科学院研究员黄培堂评)

“视名利淡如水,追求真理一生无怨无悔,声名存海内;看事业重如山,领军科研一世有功有德,桃李遍天下”。(黄翠芬的长子、美国马里昂大学终身教授周哈阳评)

李政道简介

李政道美籍华裔物理学家,1926年11月25日生于上海,抗战时期在国立浙江大学(当时在贵州省)和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学习,1946年赴美国芝加哥大学深造,1950年获博士学位。被医学界誉为“血清之父”的李政道教授是当代国际著名的骨髓移植配型专家。1972年获美国RUTGERS大学博士学位。

1993年10月,由台湾佛教慈济慈善事业基金会的证严法师发起,由李政道着手组建的台湾慈济骨髓捐献中心正式成立。李政道担任了该中心基因和免疫实验室主任。

李政道为慈济骨髓捐献中心带来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在他的指导下,骨髓捐受双方基因分型检验准确率得到迅速提高,成绩远胜于欧美发达国家

扩展资料

李政道,1926年11月25日生于上海,江苏苏州人,哥伦比亚大学全校级教授,美籍华裔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因在宇称不守恒、李模型、相对论性重离子碰撞(RHIC)物理、和非拓扑孤立子场论等领域的贡献闻名。

1957年,与杨振宁一起,因发现弱作用中宇称不守恒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1979年到1989年的十年内,共派出了915位研究生,并得到美方资助。1985年,他又倡导成立了中国博士后流动站和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并担任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顾问和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名誉理事长。

1986年,他争取到意大利的经费,在中国科学院的支持下,创立了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CCAST)并担任主任。其后,成立了在浙江大学的浙江近代物理中心和在复旦大学的李政道实验物理中心。

2018年4月7日,担任上海交通大学李政道研究所名誉所长。

参考资料:

李政道(物理学家)-百度百科

音乐英国留学专业排名前十

1.皇家音乐学院(RoyalCollegeofMusic)

皇家音乐学院是英国最负盛名的音乐学院之一,成立于1882年。它位于伦敦南肯星顿区,拥有高质量的音乐教育和广泛丰富的文化活动。该学院有超过800名学生和250名教职员工,包括一些全球知名的音乐家和音乐学者。学院的课程涵盖了所有古典音乐领域,诸如器乐、声乐、作曲、音乐技术、音乐治疗等等。此外,学院还拥有各种表演场所,包括剧院、教堂、演奏厅和录音室,提供给学生丰富的表演机会。

2.皇家北方音乐学院(RoyalNorthernCollegeofMusic)

皇家北方音乐学院创建于1972年,位于曼彻斯特市中心。该学院以其高质量的音乐教育和出色的音乐表演而着名。它的课程包括器乐、声乐、作曲和音乐表演,也涉及到其他音乐领域。学院拥有最先进的音乐教学设施,包括演奏厅、音乐实验室、录音工作室,以及中央音乐厅,可以提供丰富的表演机会。此外,学院还与曼彻斯特大厅等音乐机构合作,扩大了学生的表现机会。

3.皇家学院音乐学院(RoyalAcademyofMusic)

皇家学院音乐学院成立于1822年,位于伦敦玛丽尔本区。学院提供广泛的音乐课程,包括器乐、声乐、作曲和音乐表演等领域,此外还有音乐技术、音乐学与表演学位。学院的教育理念是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和独特的风格。学院的教师由知名的音乐家和音乐学者组成,为学生提供最专业的指导。此外,学院还有独特的表演机会,包括在伦敦知名的音乐厅和现场演出。

4.皇家威尔士音乐学院(RoyalWelshCollegeofMusicandDrama)

皇家威尔士音乐学院成立于1949年,位于威尔士首府卡迪夫。该学院提供丰富多样的课程,包括音乐表演和戏剧表演。音乐课程包括器乐、声乐、作曲、音乐学和音乐技术等领域,学院还提供最高水平的表演机会。另外,该学院为学生提供了一系列的国际交流项目和实习机会,为学生提供了与全球音乐和戏剧行业建立联系的机会。

5.爱丁堡大学音乐学院(MusicSchool,UniversityofEdinburgh)

爱丁堡大学音乐学院建立于1919年,位于苏格兰首府爱丁堡市。该学院拥有广泛的课程,包括器乐、声乐、作曲、音乐治疗和音乐学,以及爱丁堡大学的媒体学和艺术史课程。学院注重拓展学生在艺术领域的思维和实践能力,教师们着重培养学生独特的音乐风格。该学院提供了包括音乐厅和录音棚在内的先进音乐设施,并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表演机会。

6.伯明翰音乐学院(BirminghamConservatoire)

伯明翰音乐学院成立于1886年,位于英格兰第二大城市伯明翰市中心。该学院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音乐教育和表演机会,涉及领域广泛,包括器乐、声乐、作曲、音乐技术、音乐学和音乐治疗等。它拥有先进的音乐设施,如三个音乐厅和录音室等,并且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表演机会,例如可以参与管理举办的调音比赛。

7.伦敦国王学院音乐学院(King’sCollegeLondon)

伦敦国王学院音乐学院是英国最着名的大学之一,也是全球领先的研究机构之一。它的音乐课程包括音乐学、音乐技术、作曲、表演等领域。学院注重音乐学的研究与教授,同时也积极培养学生的表演技巧。学院设施先进,包括音乐技术实验室、音乐图书馆和表演基地,为学生提供了广泛的研究和表演机会。

8.伦敦大学金史密斯学院音乐系(MusicDepartment,Goldsmiths,UniversityofLondon)

伦敦大学金史密斯学院音乐系成立于1970年,位于伦敦东南部的莱温斯顿。该学院提供多元化的音乐课程,包括作曲、音乐学、音乐技术、音乐治疗、表演等领域。学院注重音乐学的研究和教授,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和表演机会。学院设施包括音乐技术实验室、录音室、表演厅以及音乐图书馆。学院还与许多音乐组织和学院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表演机会。

9.莱斯特大学(UniversityofLeicester)

莱斯特大学的音乐课程建立于1960年代,是英国最早提供音乐学位的大学之一。学院涉及的领域包括音乐学、作曲、音乐技术、表演等,注重知识和技能均衡的培养。学院设施包括音乐技术实验室、图书馆、演奏厅和排练室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表演和研究机会。学院与许多音乐机构、学院和表演机构有着广泛的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10.谢菲尔德大学音乐学院(MusicDepartment,UniversityofSheffield)

谢菲尔德大学音乐学院是英国最着名的大学之一,建立于1905年。该学院提供优质的音乐教育和广泛丰富的文化活动。音乐课程涵盖器乐、声乐、作曲、音乐学和音乐技术等领域。学院设施包括音乐图书馆、音乐厅、录音室和实验室等。该学院积极发展国际交流项目和实习机会,为学生提供更多与全球音乐行业建立联系的机会。

内蒙古财经大学的历史沿革

1960年,绥远省工商厅贸易干部培训学校、内蒙古自治区工业干部学校、内蒙古自治区商业干部学校、内蒙古自治区财政干部训练班合并组建内蒙古财经学院

1962年,内蒙古商业学校、内蒙古财政金融学校并入内蒙古财经学院

1962年,内蒙古财经学院改建内蒙古财贸干部进修学院

1965年,内蒙古财贸干部进修学院改建内蒙古财贸学校

1980年,内蒙古财贸学校升格为(复建)内蒙古财经学院

2000年,内蒙古自治区管理干部学院并入内蒙古财经学院

2006年,内蒙古财税职业学院(合署)、内蒙古工商行政管理学校并入内蒙古财经学院

2009年,内蒙古财税职业学院撤销 截至2014年5月,学校有4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3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MBA、高校教师2个专业硕士授权点;有48个本科专业,15个蒙汉双语授课专业;7个自治区级重点学科。

本科专业:财政学、税收筹划、税务、税务(蒙)、投资学、金融学、金融学(蒙)、金融工程、保险学、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法学、法学(蒙)、政治学与行政学、会计学、会计学(蒙)、财务管理 、审计学、项目管理、工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蒙)、物业管理、公共事业管理、行政管理、公共关系学、市场营销、市场营销(蒙)、物流管理、商务策划管理、旅游管理、旅游管理(蒙)、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电子商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劳动与社会保障、资产评估、统计学、数学与应用数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土地资源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英语、能源经济

专科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酒店管理、工程造价、财政、税务、金融保险、资产评估与管理、投资与理财、财务管理、会计、会计电算化、会计与审计、公共关系

中外合作办学本科专业:会计学、工商管理、市场营销、旅游管理、电子商务

自治区重点学科:会计学、财政学、统计学、企业管理、政治经济学、金融学、旅游管理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统计学 质量工程 截至2014年5月,学校有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内蒙古自治区示范性实验教学中心,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0个自治区级品牌专业,37门自治区级精品课程。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经济管理实验实训中心

国家级特色专业:会计学、财政学、金融学

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会计学

内蒙古自治区示范性实验教学中心:计算机信息管理实验教学中心

自治区品牌专业:财政学、会计学、金融学、统计学、经济学、市场营销、工商管理、酒店管理、物流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旅游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法学、国际经济与贸易

自治区精品课程:资产评估、经济数学基础(微积分)、民族政策与民族理论、财务会计(高职)、社会保障学、财务分析、公共政策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市场营销、市场营销(高职)、经济法、统计预测与决策、组织行为学、国际市场营销学、财政学 、现代物流管理概论、财务管理、统计学、西方经济学、基础会计、基础会计(高职)、税收经济学、中国税制、国际税收、政治经济学、中国旅游地理、金融学、企业战略管理、财务管理学、投资学、数据库系统概论、中国近现代经济史、人力资源管理、管理学、审计学、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课程、酒店管理(高职) 教学成果 学校学生在全国大学生“挑战杯”、课外科技学术作品竞赛和创业计划大赛、“CCTV”英语演讲大赛、数学建模大赛等活动中均取得了骄人成绩。学校的“招生-培养-就业(创业)”一体化联动机制逐步完善,招生与就业良性循环,多年来第一志愿录取率保持100%,本科毕业生一次就业率保持在85%以上,居于自治区高校前列。2000-2014年,学校有2400多人次获得省、部级表彰奖励,有864人被评为自治区优秀毕业生,有774人次被评为自治区三好学生,有717人次被评为自治区优秀学生干部。 学校荣誉 2013年,学校被教育厅推荐参评“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学校先后获得内蒙古百姓最佳口碑单位、内蒙古人民满意品牌单位、内蒙古人民满意的“金牌形象使者”等荣誉称号。学校连续多年获得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优秀组织单位称号。 截至2014年5月,学校有教职工1445人,其中专任教师980人,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任教师441名,占专任教师的45%;博士和在读博士教师222人,占专任教师的22.7%;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教师占专任教师的76.43%。有自治区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0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9人,自治区“新世纪321人才工程”一、二层次人选16人,自治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111”工程人选4人,有出国留学教师100余名。自治区教学团队2个。2009年,有26名教师考取了博士研究生,有1名教师获得国务院特殊津贴,2名教师获得自治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1名教师获得自治区青年科技奖。

自治区教学团队(2个):统计学教学团队、市场营销教学团队

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人):李晶、李兴旺

南京大学海外教育学院

作为一名学院学子。在学院学习和生活的日子里,无论是从学术还是人文方面,我都得到了许多锻炼和提升。接下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咱们学校的情况。

1、学校实力

南京大学海外教育学院是全国最早接受留学生的高校院系之一,是国内唯一的联合国官员中文培训基地,是全国第一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点;《中国科教评价网》中,南京大学“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连续五年全国排名第一。本科教学成果丰硕,荣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江苏省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

2、对外交流

南京大学海外教育学院是联合国中文部、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教育部、美国中文领航项目等机构的中文培训基地,在多年实践和探索的基础上已经形成了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相结合的多类型、对外汉语教学体系,在留学生汉语教学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多年来已向国内外输送了大批优秀的人才,教学体系和质量得到国内外普遍好评,在本学科领域居于全国领先地位。

3、学校历史

南京大学是中国最早接受留学生的几所高校之一。1960年起接受外国留学生,1985年学校成立“外国学者留学生研修部”,1997年成立“海外教育学院”,时任副校长的洪银兴教授兼任第一任院长。学院现有汉语言系、研究生教研室、短期培训部和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与教材研发中心等教学科研机构,具有短期汉语研修培训,本科、硕士学位汉语言及中国文化培养体系。

好了,今天关于“1960年研究生留学”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对“1960年研究生留学”有更深入的认识,并且从我的回答中得到一些帮助。

微信号咨询

请添加微信号咨询:19071507959

在线报名

郑重声明:本文内容、数据、图表等来源于网络引用或其他公开资料,版权归属原作者、原发表出处。若版权所有方对本文的引用持有异议,请联系留学指南网,本方将及时处理。本文的引用仅供读者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目的。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网站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读者阅读本文后做出的决定或行为,是基于自主意愿和独立判断做出的,请读者明确相关结果。如需转载本方拥有版权的文章,请联系留学指南网www.liuxue678.com注明“转载原因”。未经允许私自转载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上一篇:18岁的研究生留学,18岁的研究生留学有用吗

下一篇:1加1留学研究生,1+1研究生留学

相关推荐

关注我们

    留学指南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