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指南网

您好,欢迎访问留学指南网,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每年有多少硕士留学生出国

2024-11-27 02:16分类: 硕士留学 阅读:

感谢大家提供这个每年有多少硕士留学生出国问题集合,让我有机会和大家交流和分享。我将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学习,为每个问题提供清晰而有条理的回答。

文章目录列表:

1.为什么选择出国深造
2.我们需要深思了!清华北大经费均被削减,这反应了什么问题?
3.中国有多少外国留学生?
4.浙江10年外国留学生增长13倍已达万人
5.学医出国留学:一项极具挑战的任务

每年有多少硕士留学生出国

为什么选择出国深造

又到了一年升学季,无论是高中升本科,还是本科升研究生,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出国这条路。在这个改变人生轨迹的节点,无论是出国还是留在国内,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氛围,文化环境,专业方向对以后的发展方向是十分关键的。

数据调查,每年很多中国留学生没有办法在欧洲校园继续进行学习与研究。38%的的学生发现语言障碍和文化冲击是主要原因。24%的学生发现国外课程难度太高,导致无法完成学业。(数据来自2017-2018年度留学白皮书)

如果你留学前的准备不足,你可能会发现从舒适的家庭生活到国外独立生活的过渡,是非常困难且具有压力的。如果我们在决定出国前事先了解一些有用的信息作准备,或者任何可能在留学期间发生问题的应急计划。我想这样可以帮助你尽快适应国外学习氛围,以及尽可能轻松地完成在国外学习。

1 /CULTURE SHOCK & HOMESICKNESS文化冲击&想家情绪很多人在经历了国内十几年生活环境下,突然来到完全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生活与学习时,首先一定会经历的就是文化冲击。所谓“文化冲击”就是指一个人从自己熟悉的环境走进一个不熟悉的环境之后引起的不适应甚至是排斥。短时间内无法适应不同文化、制度和价值观带来的心理波动。以及找不到本身的归属感,或多或少会引起心里的孤独和恐惧,导致想家情绪飙升。

即使你所在的国家与即将前往国家的文化非常相似,或者母语都是英语,大多数留学生仍然会经历文化冲击,尤其是节假日如春节中秋节尤其明显。这些时刻都是完全自然的现象,每个出国的人都会体验到。但是如果你很容易陷入这样的情绪之中,或许有一些方法可以让你尽量的缩短这个周期,最终尽快并完全的融入异国文化中。解决方法:1、对周围发生的事情保持开放和积极的态度并寻求帮助。2、定期给您的父母打电话,期盼着假期的回国的心态。3、考虑渐进式留学方式,通常在国内提前适应外国生活氛围,再进行出国留学。

2 /LANGUAGE语言问题语言也是作为文化冲击的一个主要部分。如果你决定出国留学,就必须冲破母语和外语之间障碍。在国外学习,我们需要尊重以及尽快融入当地生活,工作和学习时所需要的主要语言。因此,在决定出国时,所以需要考虑的问题:你是否了解足够的外语,或者说你是否愿意提前接触陌生的语言环境并随时学习?

再有就是担心无法和老师、同学建立良好的关系,沟通中的失误和措辞不当可能会加深了这种挫败感。无论你在何处,何时以及如何在国外学习,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就是要把自己从舒适区里中拉出来,锻炼自己的外语能力。

解决方法:1、尽全力去与当地人沟通闲聊,慢慢了解对当地语言的语感。2、多听多说当地语言,可以通过**、音乐、书籍等有趣的方式学习。3、考虑渐进式留学方式,提前感受外语课堂,在母语和外语双重环境下慢慢过渡到完全外语的环境。3 /FROM DEPENDTTO INDEPENDT从依赖到独立很多人对于出国这个决定不是出于自己的意愿,可能是受于父母或者老师的指引,或者是对自己的发展方向的不明确草率的做了决定。出国虽然有很多优势,但是并不是适合所有人。很多人即便出国了很多年,依旧保持者国内的生活习惯,不愿踏出自己的舒适圈去寻找更多的机会以及机遇。突然来到一个陌生的文化氛围,一切生活起居以及做决定都是要靠自己独立完成。导致他们沉浸在自己的世界,甚至产生了孤僻的心理。

尤其是由于教育体制的不同,从教师处处关照的被动接受到一切依靠自己发挥,这个过程会给学习带来额外的压力甚至是无助感。一旦你选择了出国留学,你在国外的生活是由你自己掌控的。出国留学是你的选择,不是别人的,所以由你来决定你的体验最有意义。

解决方法:1、出国前提前适应独立自主的能力,养成独立生活与学习的习惯。2、走出舒适圈,勇敢克服体制与文化障碍,锻炼独立判断能力。3、考虑渐进式留学方式,提前感受国外生活氛围,在老师辅助下慢慢过渡到完全独立的环境。4/BUDGETING AND FINANCES 预算和学费出国期间大部分的费用可能还是由家长支付,但是对于出国这样一笔昂贵的数目,对于普通家庭来说还是一笔非常大的开支。除了学费之外,生活费、住宿费等各种费用可能都会让预算超标。不然给家里造成太大的经济负担,那么留学显得并不那么值得。

尽管成为留学生的成本很高,但许多学生都想方设法去国外上学。因为国外的教育资源非常丰富,全然放弃实属可惜。从贷款和补助金,到奖学金和储蓄,有很多方法可以支付大学费用。解决方案:1、申请奖学金,靠自己能力缓解经济压力。2、在国外打工,赚取生活费减轻家庭经济压力。3、考虑渐进式留学方式,前期以较低的学费价格享受到国外教育,后期完全融入国外学校获得国外文凭。5/TIME MANAGING时间规划问题很多情况下我们进入学校之后,对于玲琅满目的课程以及专业,我们可能很容易花费较长的时间去了解与规划我们的课程。大学是培养和提高综合能力的很好平台,所以对于时间规划上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这样不仅仅可以按时毕业,也可以节省很多时间与金钱。

除了选择专业,可能还会遇到很多其他的琐碎的事情,比如办签证的风险,以及环境不适宜需要回国的风险,从而导致我们对于学业规划以及职业安排会打乱。所以这个时候找到平衡的一种方法是制定计划,以及对意外发生事件侵入的备用计划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解决方案:1、提前发觉自己感兴趣课程,规划整个大学期间的时间安排。2、对于发生过的突发状况寻找其他解决方式,如转学,保留学位。3、考虑渐进式留学方式,缩短大学时间,预留长时间的时间规划后期职业与学习。

不要只是为了出国留学而留学,而未思考过出国留学能为自己带来什么样的提升,以及为自己今后的人生道路带来什么样的帮助。出国的意义就在于,通过在国外全新的环境下挑战和生活,确定自己究竟想要什么,想得到什么。这样才能将这个人生中难得的机会显得更加珍贵。

马兰戈尼渐进式留学

马兰戈尼上海校区1+2和2+1项目

马兰戈尼上海的本科课程让中国校区和欧洲校区无缝衔接,将米兰校区最受欢迎的课程时装设计带来上海,学员将就时装设计、开发、制作、发布会等专业课题全面展开学习和探索,同时掌握意大利设计风格与工艺精髓。最终成为一名能够将创意与商业诉求完美结合的时装设计师,也可与时尚品牌、时装工作室、媒体、公关、顾问咨询等公司合作,成为时尚界的先锋。

马兰戈尼上海校区成立5年,是马兰戈尼进入亚太区的第一站。地处国际公认的中国时尚最前沿上海的时尚核心地带,便于参加各类品牌实践活动。全真海外授课模式,配备和欧洲校区一样的师资。

马兰戈尼上海优势

渐进式留学,2+1模式,中国校区和欧洲校区无缝衔接同等课程,缩短毕业时间,降低零拒签风险。

同等课程学费价格要低于欧洲校区。

全英文授课,配有中文翻译,帮助学生尽快适应欧洲课堂。

课程期间有机会赴意大利校区参加2周海外游学课程。

拥有强大的意大利使馆、商会、奢侈品牌资源,全部免费开放给学生实习和就业。

我们需要深思了!清华北大经费均被削减,这反应了什么问题?

能进入清华北大的,语文成绩很可能平常(考120左右的一抓一把),但是没有英语差的,英语好的学生必然是具备西方英语思维的学生,即被洗脑的学生。

高考要么把英语当成副科,要么分数比重降低到80分左右就行,而且去掉听力,让英语只考阅读和写作能力(为科研能看懂英文论文和发表论文打基础),而不去拉总分,至于听说能力,英语又不是母语,没那个环境,完全没必要把这些能力放国内考察。

我认为清华北大已经偏离了教育的初心,那么大一所学府,没有教出爱国情怀的学生,这是谁之错,另外国家对每个省校补助应该均衡,不要搞特殊,这样也会滋生堕落,本人学问不大,但我爱国,听不得中国为别国家做嫁衣,每当看到曾经的大家院士,为国家呕心沥血,默默无闻没有半点怨言,把青春和人生献给国家,我们这代人就应该向他们学习,都几十岁人了,还用在教育。

以前清华北大毕业生去国外畄学后都千方百计回国报効祖国。可解放后这两校的毕业生多数为美国所用。很多都不愿为国効劳。很多人忘了本。不知道自己是中国人。多美化美国而恶化中国。我总觉得北大,清华不是中国的大学。这两所大学是用中国的资金和物资在免费为美国培养人材。是不值的,这是解放后中国教育上的一个大败笔。中国敎肓部应该清醒了。不要再为敌国免费培养人材了。培养出的人祖国不但不能用反到成了祖国前进途中的拌脚石。

我乃一介布衣,出来说两句吧,本以为清华北大是中国真正高等学府,看了这篇报道之后,虽说是雾里看花,但似乎也看出了一些端倪,感觉清华北大的某些人早也被西化了,对中国辛辛学子的不公就不难看出,这帮人早就已经亲美了。

校风的问题!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一些考清北的学生,在考入清北之前,只把分数及未来出国当成目标,爱国主义教育在家庭、学校严重缺失,因此培养到最后培养成了精致利己主义者甚至白眼狼!

1:爱国主义教育缺失,不能仅仅归责于清北二校。举国皆然。 2:高精坚人才流失,与科研学领域缺乏公平公正公开的机制有关。清北人失去其先贤精神,泯然众校罢了。 3:对外国学生与国内生差异化的录用政策,确实让人愤怒。清北究竟要干嘛? 4:国家应进一步减少对高校财政补贴,让他们通过市场化手段筹集经费,教学科研要服务于市场,才能找到自己的市场。

长期以优质生源为营养而养成的,因为生源优质,而形成高地效应,但其科研能力的不足导致连导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出国留学,美其名曰不能耽误学生的前途。可惜,学生的前途似锦了,他们却希望留在美国。其实原因也很简单,人家已经形成技术高地,他们只能留在那里才能出成绩!因为在他们眼里,邓稼先的学术成绩不如杨振宁!

对清华北大学生从高考录取的时候就应该签订协议,如果有不爱国,不道德的行为一律不予录取,录取后签订协议,留在美国不回国效力的一律返还所有相关费用,还要有相应的惩罚措施。

应该标本兼治,别用西医哪里痛割哪里。要用中医方式标木兼治,爱国情怀不是喊句话就能唤醒国人。还是要从娃娃抓起从骨子里让他们爱祖国。中小学思想品德课作为同语数外一样重要,甚更重要。没有道德修养,又何谈爱国建国。

清北的优秀原于学生的优秀,教育资源的不均衡,现在在每所大学都培养一个重点学科建设,培养各个专业人才是教育改革重点,取消985,各大院校应百花齐放,每个学校不需要综合最强,更注重各个领域各个学科各个专业的纵深发展。

关键在于清北没有把培育人才的品德提高,思想体悟太少,还停留在几十年前的外国的月亮更圆,我的学生都在国外取得了不俗的成绩这种俗套中,更没有把建设祖国当成这类拔尖学生的学习目标,所以他们更在乎的是校庆谁捐了多少钱?我们在海外有多少校友之类的,所以国家急刹车看能否锤醒他们。我认为每年报考清华、北大的学生要签署协议,毕业后除非国家保送或者特殊原因除外,要留在国内,为国作贡献!当然国家也要重视人才,制约演员的高收入,用在科研人员身上。

中国有多少外国留学生?

这是2012年2月底的报道。希望对你有所帮助。谢谢!

《在华留学生去年突破29万,韩国人最多》

如果按洲别统计,来自亚洲的留学生人数占首位,占全年来华留学生总数的64.21%,其次是欧洲和美洲。

法制晚报报道 2011年,在华学习的外国留学人员总数首次突破29万人,创新中国成立以来新高。

今天上午,教育部公布2011年全国来华留学生情况。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有超过六成的来华留学人员来自亚洲。此外,韩国来华留学生人数最多,有62442人,其次是美国和日本。

记者从教育部获悉,近几年,我国来华留学人员的规模在稳步扩大,学生结构不断优化,生源国别日益多元化。

2011年,全年在华学习的外国留学人员总数首次突破29万人,共有来自194个国家和地区的292611名各类来华留学人员,分布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含港澳台)的660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其它教学机构中学习。

与2010年相比,2011年来华留学生总人数增长27521名,同比增长10.38%。

其中中国政府奖学金生达25687名,自费生达266924名。来华留学生来源国家和地区数与去年持平,接收留学生单位增加了40所。

记者注意到,如果按洲别统计,来自亚洲的留学生人数占首位,占全年来华留学生总数的64.21%,其次是欧洲和美洲。

从增幅上看,来自非洲和美洲的留学生人数增长显著,同比增长率分别为26.46%和18.75%。

2011年来华留学生总人数、生源国家和地区数、我国接收留学生单位数及中国政府奖学金生人数四项均创新中国成立以来新高。

根据教育部的规划,争取到2020年全国当年外国留学人员数量达到50万人,使我国成为亚洲最大的国际学生流动目的地国家。

另据教育部统计,2011年度我国出国留学人员总数为33.97万人,2011年度与2010年度的统计数据相比较,我国出国留学人数增加5.5万人,增长了19.32%。

去年来华留学人员总数排行(前十)

韩国 62442人

美国 23292人

日本 17961人

泰国 14145人

越南 13549人

俄罗斯 13340人

印度尼西亚 10957人

印度 9370人

巴基斯坦 8516人

哈萨克斯坦 8287人

来华留学人员洲际排名

亚洲 187871人

欧洲 47271人

美洲 32333人

非洲 20744人

大洋洲 4392人

解读

据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介绍,周边国家可能受地缘、文化的影响,来中国留学的人数要相对多一些,尤其是东亚地区。

据介绍,韩国近年来一直是来华留学人员最多的国家。

来华第二多的国家以前是日本,但是从2009年开始,美国跃居第二。

据了解,美国总统奥巴马2009年到中国访问提出十万人留学中国计划。由于我国也在积极推动中美双边教育交流,使得更多的美国留学生选择到中国来留学。

由于日本本国的学生人数整体在下降,也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来华留学生的数量。

(本文来源:法制晚报 )

浙江10年外国留学生增长13倍已达万人

昨天下午6点,韩国留学生罗正殷在浙大紫金港校区上完课走到公交站开始等车,她跟朋友约好,到东坡路一家茶餐厅吃饭。

这已经是罗正殷来杭州的第六个年头了。说起在杭州留学的经历,她用“非常喜欢”来形容。

昨天,浙江省教育厅通报了一个数据:据最新统计,2010年像罗正殷一样在我省高校学习的外国留学生达到10571人,首次突破万人。

10年留学生增长13倍

据了解,1999年,我省留学生人数为735人,而去年则达到10571人,10年间留学生总量增长了13倍之多。留学生来源国也更为广泛,从当年的49个扩大为107个国家。

“之前的国家多以亚非等发展中国家为主,现在欧美等发达国家的人数也逐年增多了。”省教育厅副厅长蒋胜祥举了个例子,根据去年的统计,美、英、德三国留学生的数量在我省留学生国别排名中分别位列第三、第四和第五位。

同时,我省接受外国留学生的高校数量也显著增加,从1999年的11所增加到了现在的33所,其中,中国政府来华留学奖学金接收院校从2所增加到6所。

仍属“贸易逆差”

不过,虽然我省留学生教育发展形势喜人,但却一直是“贸易逆差”的状况。而且与全国其他省市相比,我省留学生数前年仅位居第八,这与我省在全国所处的经济地位明显不相称。

蒋胜祥举例,根据留学中介的统计,去年我省去国外高校留学的人数为12000多人。不仅人数上有差距,双方在消费水平方面也有大不同:来我省的外国留学生每年花费也就几万元,而我省学生出国留学每年花费动辄一二十万。

罗正殷是2005年来到杭州的,她说,自己喜欢杭州优美的景色,非常适合学习和生活。在对浙大的教学水平进行了解后,她最后选择了浙大的英语专业。

“是自费的,当时学费是19800元一年,住宿费也不贵,一年不到1000元,其他方面我也很省,每个月生活费在2000元左右。”罗正殷说,比起韩国的高校,这个费用很实惠。她举了个例子,韩国大学的学费大概是每年34000元,接近浙大的两倍。生活成本则更高,1500元人民币也就够每个月坐坐地铁、公交车的交通费。

去年,罗正殷读完了本科的课程,但却一直舍不得离开杭州,刚好她申请到了孔子学院的奖学金,于是继续留在浙大,开始攻读国际汉语教育专业的硕士学位。

比起在浙江的留学生,我省学生出国留学的花费则要高得多。华通国际科友留学的曹晔说,据他们统计,到美国留学每年学费加生活费大概要25万到30万元人民币,到英国的费用也差不多,德、意、法相对要便宜些,但每年也要10万到15万元。

杭州的小陈今年高考结束后到佛罗里达州的南佛罗里达大学留学,学的是工程专业,一年的学费就要14万元人民币,住宿费每年也要5万多。在那边,吃一顿普通的午饭,大概要3美元,自助餐是5美元左右。

多项举措吸引留学生来浙

蒋胜祥说,加快留学生教育的发展,不仅有利于改变现在贸易逆差的状况,也是高校自身发展的需要。一方面,国际生的数量是高校国际化程度的表现,另外,这也能增加学校里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改变校园生态。

为加快留学生教育发展,近年来我省每年拨款500万元,设立浙江省政府来华留学生奖学金。另外,还在孔庙、武术学校等具有中国特色的地方设立“外国留学生社会实践教育基地”。

目前,全省普通高校留学生数量已略超在校生数的1%,下一步的目标是,到2015年,达到在校生数的2%,到2020年达到4%以上。

学医出国留学:一项极具挑战的任务

你是否在考虑出国留学学医?在这里,我们将为你深入解析学医出国留学的内情,帮助你更好地了解这项极具挑战的任务。

理论要求

想要出国留学学医,你需要通过GRE考试,并达到所报考院校的托福成绩标准。通常,医学院要求托福成绩达到600分以上。

实际情况

以美国为例,虽然理论上你可以申请,但实际录取难度极大。美国本土申请者的录取比例仅为2.7%,而留学生的比例更是微乎其微。以哈佛医学院为例,每年招收140-165人,但只有两个留学生名额。这意味着你需要在这3-4万名申请者中脱颖而出。

财务压力

全美医学院基本不提供奖学金,学费高昂,需要学生自己承担。托福成绩要达到600分以上,还要提供7万美金左右的银行储蓄证明。

欧洲情况

相比之下,欧洲的申请难度相对较低。以德国为例,医学院招生留学生的比例较大,不需要财力证明,并提供留学生奖学金。但你需要有优秀的学校成绩证明和通过一定的德语考试。

日本情况

对于日本的情况,虽然不太了解,但有直接去念硕士和博士的案例,比如早稻田大学。

准备工作

学医出国留学是一项极具挑战的任务。你需要充分准备,不仅要有优秀的成绩和语言能力,还要面对激烈的竞争和极高的录取门槛。

非常高兴能与大家分享这些有关“每年有多少硕士留学生出国”的信息。在今天的讨论中,我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全面地了解这个主题。感谢大家的参与和聆听,希望这些信息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微信号咨询

请添加微信号咨询:19071507959

在线报名

郑重声明:本文内容、数据、图表等来源于网络引用或其他公开资料,版权归属原作者、原发表出处。若版权所有方对本文的引用持有异议,请联系留学指南网,本方将及时处理。本文的引用仅供读者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目的。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网站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读者阅读本文后做出的决定或行为,是基于自主意愿和独立判断做出的,请读者明确相关结果。如需转载本方拥有版权的文章,请联系留学指南网www.liuxue678.com注明“转载原因”。未经允许私自转载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上一篇:每年有多少硕士留学生入学

下一篇:暂无

相关推荐

关注我们

    留学指南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