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前辈赴法留学时间_中国前辈赴法留学时间多久
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详细讲解一下关于“中国前辈赴法留学时间”的知识。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我将相关资料进行了分类,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
文章目录列表:
1.有谁知道中国首位进入WTO的法官张月娇的一些故事啊?2.到法国留学要注意什么?
3.物理学家介绍
4.清朝末年,中国有哪些著名的科学家?越多越好……
有谁知道中国首位进入WTO的法官张月娇的一些故事啊?
张月姣出生于1944年10月,是吉林省人。2007年11月27日,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构(DSB),正式任命张月姣为上诉机构成员(大法官),这是中国人首次在世贸组织中担任这一重要职务。
张月娇曾留学法国、美国,通晓英、法两种外语。她还具有极其丰富的实战经验。早在上世纪90年代前后,美国四度在知识产权问题上和中国“起火”,甚至对中国发起了“特殊301调查”。最终,张月娇和时任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部长吴仪一起同美方“过招”,将此事平息。
张月娇在日内瓦工作的8年多时间,已经让她习惯了终日忙碌。她告诉《法制日报》记者,她确确实实拿出了百分之百的精力在做上诉法官的事情。“所有的周末都在办公室度过。”一如她周围的同事们对她的一个评价:刻苦、敬业。
扩展资料
人物履历
张月姣,汕头大学法学院教授。吉林省人,生于1944年10月,
张月姣在“文革”前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后被派赴法国留学。
1968年获法国汉纳大学学士学位。
1978年起,张月姣律师在中国国家进出口委员会、中国外国投资委员会参与了起草中外合资企业法、经济特区条例等。
1981-1982年赴美国学习,获法学硕士学位。
1982-1984为世界银行法律部法律顾问;
1984-1990年任中国对外经济贸易部条约法律司任副处长、处长,经济法副研究员,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委员,中国司法部批准律师资格;
1990-1998年任中国对外经济贸易部条约法律司任副司长、司长,中美知识产权谈判代表,中国入关谈判法律总顾问,国际统一私法协会理事,国际发展法学院董事,中国人民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兼职教授。
1997-1998年,在哥伦比亚大学讲授中国法律,完成JSD博士课程。
1998-2004 年任亚洲开发银行 助理法律总顾问、东亚局副局长、嵋公地区局副局长、亚洲开发银行上诉委员会主席、亚洲开发银行欧洲局局长;
2007年11月27日,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构(DSB),正式任命张月姣为上诉机构成员(大法官)这是中国人首次在世贸组织中担任这一重要职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张月姣
到法国留学要注意什么?
1)找学校
无论你是以求学为目的而赴法,或是以赴法为目的而求学,选择一个好的学校都是很关键的。
如何找
在法国的亲友是你可以依靠的。另外,法国驻北京、上海、广州三个总领事馆的文化处备有法国高等学校的资料,比如有一本叫《Je Vais En France》的书,均可以参考。
开始接触
法国的学年和中国的相类似,都是在十月份左右开学,到次年一、二月份第一学期结束,寒假后,于次年三月份开始第二学期,到七月份结束整个学年,然後是漫长的暑假。所以,十月份以前,你都可以申请最近一学年的学习,而超过十月,一般只能申请下一学年了。个别学校和课程也能在三月前申请该学年下半学期的学习。至于私立学校和一些专门的学校,则往往有更灵活的学期制度供你选择。
与学校接触的第一步一般是通过书信向校方的秘书处(Administration Secretaria general)索取学校的有关材料,也可与要就读的科系直接联系,了解入学的情况。一般应注明本人学历,工作履历、法语程度及留学的动机和目的。可附上你的出生证明、学历证明、学习成绩单、法语考核证明(如有的话)等等。此信用英语写也可以。你不妨多申请几个学校。
然后,校方会将学校的材料寄给你,告知你所适合的科系和程度,并附入学申请表格及请你补充某些材料的要求。
接下来,就是考察各学校的情况和要求,进行选择,以做进一步的接触。
如何选择
对于中国学生,如果持有高中或中专文凭,可以申请就读法国大学的第一阶段D.E.U.G.或D.E.U.S.T.,入学容易,但签证较难;持有大学本科或大专文凭的学生,既可以申请法国大学第二阶段的Licence或Maitrise,也可以申请第三阶段的DESS或DEA,甚至博士,签证容易,但入学较难;持有硕士学位的,则可直接申请就读博士。(有关法国大学,请参阅《法国高等教育简介》)至于各类专门学校,如语言、美术、音乐、服装设计、商业管理等,则可在与学校联络后,选定所学程度。公立学校收费低,签证较易,但入学颇难;私立学校收费高,入学易,如确有名气或收费奇高则容易签证,反之则较难。
近年来,流行一种做法是:在法亲友选择一个收费较高的私立学校为你报名,并取得预注册证明(一般要缴一部分订金),凭此证明签证来法后,再另行注册一所学费较低的学校或语言学校来办理在法的居留。此法是针对那些为来法国而求学,有打工意愿且法语尚未过关的人,成功率较高。
(2)办签证
中国人申请赴法国的留学签证一般需要以下这些材料:有效护照,本人出生公证书,相关学历及学校成绩公证书,法国学校的入学通知书,在法的住房担保、经济担保等等。详细资料可从法国驻北京、上海和广州的总领事馆获得。
学历及学校成绩公证书
包括高中和大学的学历和成绩公证。如果是注册法国大学的第一阶段(D.E.U.G.),需要高中或大学本科的学历和成绩公证;如果是注册法国大学第二或第三阶段(Licence,maitrise,D.E.A.,D.E.S.S.,Doctorat),则需要有大学本科以上的学历和成绩公证。
入学通知书
除了奖学金获得者,一般留学生在到法国学校亲自注册以前所收到的入学通知书其实是一张所谓的"预注册证明",该证明可以用以申请签证。证明必须注明学校的名称,地址,注册的学年、专业、学位名称,学习期限,学生的姓名,出生年月及地点,学校盖章及负责人签名。
经济担保
拥有法国国籍或取得法国十年居留证(Carte de residence)的人可作为你的经济担保人。他(她)必须去区政府(mairie)领取专门的表格,并提供身份证明及最近3个月的工资单。他(她)必须在银行里冻结一定数额的钱,等你到达法国后或在你被拒签的情况下即可解冻。经济担保新标准是每月不得低于2500法郎,即每年30000法郎。一般以略多于此标准(35000-40000)较容易签出。
住房担保
拥有法国国籍或取得法国十年居留证(Carte de residence)的人可作为你的住房担保人,区政府也有专门的表格可领取。法国巴黎大学城(Cite Universitaire)或各学生公寓(Foyer)的入住证明则可直接作经济担保使用。
签证要诀
首先,最好是有点法语基础,特别是注册那些没有英语课程的学校,对法语的要求就更高一点。
其次,签证官在面谈时主要询问你的个人情况,其中有两点要注意:一是有关你去法留学的动机和目的是肯定要问的,你必须做好充分准备。二是他也许会问你到法后以何为生,你千万不可直言要在法国打工,以亲友赞助的名义糊弄过去即可。
最后,穿戴整齐,举止得体也很重要,法国也是个以貌取人的国家。
物理学家介绍
物理学家介绍——霍金
1942年1月8日,霍金出生于英国牛津。这一天正是伟大的物理学家、天文学家伽利略300年前阖然长逝的日子。伽利略是最先提出了惯性定律原理(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都会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的人,后来牛顿系统地归纳了这个定律(因此后人也叫它“牛顿第一定律”),使之成为一切力学定律的基石。爱因斯坦提出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彻底改变了人类的时空观念。霍金的成就与这几位前辈相比又如何呢?他有资格跻身科学名人堂吗?让我们从他在学术界的第一次亮相看起:
1970年,28岁的霍金和彭罗斯(R. Penrose)合作,证明了“奇点定理”:在一定条件下,按照广义相对论,宇宙大爆炸必然从一个“奇点”开始。为此,他们共同获得1988年的沃尔夫物理奖。
霍金的贡献——对黑洞性质的研究和提出量子引力论——论重要程度虽赶不上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和爱因斯坦的两个相对论,但是足以为他在科学名人堂中留下一席之地。尤其是他的量子引力论,整合了现代物理学的两大领域,自成体系,使他能与创立分子生物学(生物学与量子力学的成功结合)的科学家平起平坐。
在霍金之前,所有的宇宙理论都以广义相对论为基础,但是只有霍金发现并证明了广义相对论只是一个不完全的理论,它不能告诉我们宇宙起源的细节。因为根据广义相对论得出的结论,所有的物理理论(包括它自己在内)都将在宇宙的开端处失效。显然,广义相对论只是一个不完全的“部分”理论,所以奇点定理真正所显示的是,在极早期宇宙中有过一个时刻,那时宇宙是如此之小,以至于人们不得不考虑用20世纪另一个伟大的“部分”理论——专门描述微观世界的量子力学——来研究它。霍金和他的搭档被迫从对极其巨大范围的理论研究转到对极其微小范围的理论研究。
恰好有这样一种可能存在的微型天体可作为研究对象。正如霍金后来回忆的:“研究黑洞的性质,有助于我们同时理解大爆炸奇点,因为他们之间实在是太相似了。”于是他开始潜心研究黑洞问题。
名词解释 黑洞:一颗内部燃烧尽了的大质量恒星由于自身的重力作用,外壳不断向中心坍塌缩小,最后就会形成致密的黑洞。黑洞是宇宙中的实体微粒,它们的体积趋向于零,而密度(密度=质量÷体积)几乎是无穷大,由于具有强大的引力,物体只要靠近这个微粒,就会被强大的引力吸住,连每秒传播30万千米的光也不能幸免。也就是说,没有任何信号能够从黑洞的作用范围内传出,这个作用范围的界限被称为“视界”,人类无法看到里面的情形——对于观测者来说,那就是漆黑一片——这也是黑洞名字的由来。
1971年,霍金指出,宇宙大爆炸时间可能产生像质子那么小(半径10-13厘米)的重约十亿吨的“太初黑洞”,它们的寿命大约和宇宙年龄相同。
1973年霍金、卡特尔(B. Carter)等人严格证明了“黑洞无毛定理”:“无论什么样的黑洞,其最终性质仅由几个物理量(质量、角动量、电荷)惟一确定”。即当黑洞形成之后,只剩下这三个不能变为电磁辐射的守恒量,其他一切信息(“毛发”)都丧失了。“黑洞”的命名者惠勒(J.A. Wheeler)戏称这特性为“黑洞无毛”。
华裔著名物理学家介绍
吴有训
吴有训先生于1916年考入南京高等师范学校理化部,受教于留美归来的胡刚复博士。在胡先生的指导下,吴有训在国内即对X射线有了一定的了解。1921年以优异成绩获得赴美留学机会。该年底吴有训赴美,1922年初进入芝加哥大学。其时,著名物理学家A?H?康普顿正以访问学者身份在芝加哥大学从事研究与教学,1923年他正式成为该校教授,该年5月康普顿发表了解释X射线被石墨散射后频率改变现象(后称康普顿效应)的论文。当时也研究这一现象的美国物理界一位重要人物杜安已有所谓“箱子效应”和“三次辐射”的理论,因此他极力反对康普顿的工作。吴有训先后以十几种元素为散射物质进一步做了大量深入研究,通过精心设计实验方案以无法辩驳的事实对康普顿的理论给予了极大支持。这些成果得到了国际物理界的关注和承认。相关数据被一些国际著作引用。吴先生1926年获博士学位。国外有的物理教科书,因尊重吴先生的工作而将康普顿效应称为康普顿—吴有训效应。
严济慈
严先生1923年赴法国留学,1927年获科学博士学位。1880年著名物理学家比埃尔?居里发现了晶体的压电效应,但压电效应的定量数据的获得,是严先生深入研究并精确测量给出的。严济慈的导师是物理学家夏尔?法布里,他是居里夫妇的好朋友。玛丽?居里夫人对严先生的研究非常支持,并把四十年前居里用过的石英晶体样品借给了严济慈。著名的物理学家朗之万对严济慈也非常赏识,给予了许多指导和帮助。严先生在大量实验基础上,总结出了石英晶体的压电效应及其反效应具有各向异性、饱和现象以及瞬时性等特性,扩充发展了居里的理论。1927年法布里当选为法国科学院院士,在就职仪式上他宣读了他的得意弟子---严济慈的博士论文。1931年严先生回国。1935年与著名物理学家F?约里奥—居里及卡皮察同时当选为法国物理学会理事。
赵忠尧
赵忠尧先生1927年到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受教于1923年诺贝尔奖得主密里根,1930年获博士学位。1979年丁肇中在西德同步幅射中心“佩特拉”加速器落成典礼时,向十多个国家上百名科学家这样介绍赵忠尧:“这位是正负电子产生和湮灭的最早发现者,没有他的发现,就没有现在正负电子对撞机”这是指赵先生在研究密里根给出的第二个课题(第一个课题被赵先生拒绝了)“硬γ射线通过物质时的吸收系数”时,测量到了反常吸收和特殊辐射现象。所谓反常就是与当时比较公认的克莱因---仁科公式有很大出入,即只有在轻元素上的散射才符合而在通过重元素时相差很大,如当硬γ射线被铅散射时吸收系数比公式结果大了约40%。由于密里根相信克莱因---仁科公式的结果,而对赵先生的结果不甚相信,以至将论文搁置了2个多月。后来由于鲍文教授十分了解赵先生的工作,向密里根作了保证,文章才于1930年5月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报》发表。在接下来的实验中赵忠尧发现γ射线被铅散射时,除康普顿散射外,伴随着反常吸收还有一种特殊的光辐射出现。由于当时所用的方法不能显示详细的机制,只能断定这两种现象不是由于核外壳层电子而是由于原子核所引起的。事实上,反常吸收是由γ射线在原子核周围产生正负电子对而减少的结果,而特殊辐射就是一个正电子和一个负电子碰撞湮没而产生二个(或二个以上)光子的湮没辐射。
王淦昌
丁肇中先生说过:“中国老一辈物理学家能留名学史上的有赵忠尧和王淦昌先生等。”
王先生1930年考取官费留学生,到德国柏林大学威廉皇家化学研究所,师从迈特纳,他先后在哥廷根和柏林大学有幸听过玻恩、米泽斯、海特勒、诺特海姆、弗兰克、薛定谔以及德拜等人的课。1933年26岁的王先生完成博士论文《ThB+C+C11的β谱》,年底由著名物理学家冯?劳厄、玻登斯坦以及迈特纳等人组成的答辩委员会审查并通过了王淦昌的博士论文。1934年1月王淦昌参观了卡文迪许实验室,拜会了卢瑟福、查得威克等物理学家。1934年4月回国。
王先生的科学贡献主要有:提出了验证中微子存在的实验方案;利用宇宙线研究了μ介子衰变特性;首次发现了反西格马负超子;首次观察到在基本粒子相互作用中产生的带奇异夸克的反粒子,获1982年国家发明一等奖。
王先生参与了我国两弹研制的试验研究和组织领导,是我国核武器研制的主要奠基人之一。
钱学森
钱学森(1911—),中国科学家,火箭专家,1911年12月1日生于上海,3岁时随父来到北京,1934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1935年赴美国研究航空工程和空气动力学,1938年获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博士学位。后留在美国任讲师、副教授、教授以及超音速实验室主任和古根罕喷气推进研究中心主任。1950年开始争取回归祖国,受到美国政府迫害,失去自由,历经5年于1955年才回到祖国,1958年起长期担任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研制的技术领导职务。1959年,加入中国***。现任中国科技协会名誉主席等职。
钱学森1935年进入麻省理工学院航空工程系。当时美国唯独加州理工学院有一所空气动力学实验室,主任是匈牙利著名学者冯?卡门(也译为冯?卡曼)。冯?卡门早年也是有成就的物理学家,是麦克斯?玻恩的好朋友及合作伙伴之一。后来,卡门专门研究流体动力学和空气动力学,成为在这两方面极富盛名的权威。1936年秋,钱先生慕名到加州访问卡门。卡门对钱学森敏捷而又富于智慧的思维非常欣赏,建议钱学森到他这里来读博士学位。从此钱学森在卡门指导下专攻高速空气动力学。中国学生赢得了卡门的特殊感情,除钱先生外,他还培养出了林家翘、钱伟长及郭永怀等中国著名数学家、科学家。他常说:“世界上最聪明的民族有两个,一个是匈牙利,一个是中国”。
在卡门的指导下,钱学森1933-1945年间在《航空科学》、《应用力学》等杂志发表8篇论文,推出了卡门---钱学森公式,提出了跨声速流动相似律等许多开创性工作。1945年卡门任美国空军科学顾问团团长,授少将军衔,钱学森任顾问团火箭组组长,上校军衔。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空军当局高度评价钱学森的工作,认为他为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卡门更是器重他的得意门生,称他为火箭方面最得力的专家。钱学森几经磨难1955年才得以回国,为新中国火箭、导弹以及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做出了奠基性的工作。1991年荣获《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的称号。
钱三强
钱三强(1913—1992),中国实验物理学家,浙江省吴兴县。1929年考入北京大学理科预科,1932年考入清华大学物理系,1936年清华大学物理学系毕业。1937年赴法国留学,在约里奥?居里夫妇指导下,在巴黎大学镭学研究所居里实验室和法兰西学院原子核化学实验室进行原子核物理的研究工作,1940年获法国国家博士学位,1942年底赴里昂等待乘船回国,由于太平洋航线中断,他滞留里昂大学任教,1944年和1947年起先后担任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和研究导师,1946年获法国科学院亨利?德巴微奖金。1948年回国后,任清华大学物理学系教授和北平研究院原子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成立后历任近代物理研究所副所长、所长、计划局副局长、局长,学术秘书处秘书长,1956—1978年任副秘书长、1958年任原子能研究所所长,1978—1984年任副院长;1955年受聘为数学物理学化学部(现为数学物理学部)学部委员,任中国科学院主席团成员,特邀顾问。1956—1978年还担任第二机械工业部副部长。1951年起选为中国物理学会副理事长,1982年被选为理事长。1978年被遴选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1992年6月28日0时28分于北京病逝,终年79岁。
钱三强1948年回国后培养了一批从事研究原子核科学的人材,建立起中国研究原子核科学的基地。1955年起参加了原子能事业的建立和组织工作,将近代物理所改建为原子能研究所,
领导并促进了这一事业的发展以及有关科技工作的开展,对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原子能事业的建设、计划和学术领导都做出了贡献。
1937年,钱三强考取了中法教育基金委员会留法公费生。夏到达巴黎,当时正在法国参加会议的严济慈亲自将他介绍给了伊莱娜?居里。伊莱娜?居里和约里奥?居里人称“小居里夫妇”。钱三强进入居里实验室后,尽量多干具体的工作。除了自己的论文工作,有机会就帮助别人,目的是想多学一点实验本领。有人问他为什么这样?钱三强说:“我比不得你们,你们这里有那么多人,各人各干各人的事。我回国后只有我自己一个人,什么都得会干才行。”就这样东问西问两年多的实验室工作使钱三强增加了丰富的知识和实际技能。
1939年希特勒军队占领法国,钱三强随同事想逃难,但未能成功。这时他的公费留学费用中断了,回国不能,留下又没有生计。在钱三强最困难的时候,当时不肯离开法国的约里奥向他伸出了援助之手,他说:“既然是这样,那还是想法留下吧,只要我们自己能活下去,实验室还开着,就总能设法给你安排”。1943钱三强回到了巴黎继续在居里实验室做研究工作,直到回国。钱三强不仅完成了学业,而且凭他的卓越贡献已成为著名的物理学家。1946年他领导的研究小组利用核乳胶研究铀裂变,发现了著名的铀核三分裂四分裂现象,荣获法国科学院享利?德巴微物理学奖金。约里奥曾说:“铀核三分裂和四分裂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法国核物理界一个重要工作。”1947年钱三强担任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导师一职。
1948年钱三强回国时小居里夫妇给他写的评语中说:“他对科学事业的满腔热忱,并且聪慧有创见。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那些到我们实验室来并由我们指导的同一代科学家中,他最为优秀。......我们的国家承认钱先生的才干,曾先后命他担任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和研究导师的高职。他曾受到法兰西科学院的嘉奖。”
“钱先生还是一位优秀的组织工作者,在精神、科学与技术方面他具备研究机构的领导者所应用的各种品德。”
彭桓武
在《我的一生和我的观点》一书中玻恩提到:“在我的学生中有四个很有才华的中国人;其中之一是黄昆...”,另外三人是彭桓武、程开甲和杨立铭。
彭桓武1915年生于吉林长春市,1938年秋赴英在爱丁堡大学随玻恩学习,1940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45年获科学博士学位,1947年底回国。玻恩在他的著作《我的一生》中回忆说:“我的第一个中国学生是个矮小而强壮的小伙子,名叫彭(桓武)。他天赋出众...我记得有一次他在一个理论问题上出了一个错,错误找出来后,他非常沮丧,以致决定放弃科学研究,代之以为中国人民撰写一部大《科学百科全书》,包括西方所有重要的发现和技术方法。当我说到我以为这对单个人来说是个太大的任务时,他回答道,一个中国人能做10个欧洲人的工作。...他被任命为爱尔兰都柏林薛定谔高级研究院的教授,作为亥特勒(W.Heitler)的继任,...我想彭是得到欧洲教授职位的第一个中国人。几年以后他决定回中国,在走以前他来看望我们并和我们(指玻恩一家,本文作者注)一路到苏格兰西北高地的尤拉浦尔去,我们在那里度假。...我们一起度过了美好的几天。然后他离开了我们再没见过他,他也没写信来。”玻恩说:“彭除了他那神秘的才干外是很单纯的,外表象一个壮实的农民。”从玻恩的字里行间渗透出他对这位倔强的中国北方小伙子的喜爱欣赏与想念。彭先生在英国时与亥特勒合作做介子理论方面的研究,并由于在理论物理方面的贡献1945年与玻恩分享了英国爱丁堡皇家学会麦支杜加尔---布列斯班奖。回国后继续进行核物理研究,对分子结构提出了以电子键波函数为基础的计算方法。1956-1957年在他的领导下邓稼先与何祚庥、徐建铭、于敏等合作发表一系列重要论文,为中国核物理研究做了开拓性工作。
彭先生198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杨振宁
杨振宁(1922—),美籍华人,理论物理学家,1922年10月1日生于安徽省合肥县(今合肥市)。
在西南联合大学物理学系吴大猷指导下完成学士论文,1942年毕业后即入研究院深造,在王竹溪指导下研究统计物理学。1945年赴美,入芝加哥大学做研究生,
受E?费米熏陶,在导师E?特勒的指导下完成博士论文,1948年获博士学位。1948—1949年任芝加哥大学教员,1948—1955年在普林斯顿高级研究院工作,1955—1966年任该所教授,1966年任纽约州立大学
石
溪分校的爱因斯坦物理学讲座教授,并任新创办的该校理论物理研究所所长,美国总统授予他1985年的国家科学技术奖章。1948年12月27日,北京大学授予杨振宁名誉教授授证书。
杨振宁对理论物理学的贡献范围很广,包括基本粒子、统计力学和凝聚态物理学等领域。对理论结构和唯象分析他都有多方面的贡献。
邓稼先
邓稼先(1924—1986),中国核物理学家,1924年6月25日生于安徽怀宁,祖父是清代著名书法家和篆刻家,其父是著名的美学家和美术史家。七七事变后,全家滞留北平,16岁随其姐来到四川江津念完高中。1941—1945年在西南联大物理系学习,受业王竹溪、郑华炽等著名教授。1945年抗战胜利后,迁返北平,应聘于北大物理系任教。1948年到美国印第安那州普渡大学念研究生,被选入“留美科协”总会干事会。新中国的诞生促使他决心尽早回到祖国。1950年8月,在他取得学位后的第九天,冲破重重险阻登上了回国轮船。1950年10月在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员,从事原子核理论研究。1958年8月调到新筹建的核武器研究所任理论部主任,负责领导核武器的理论设计,后历任研究所副所长、所长,核工业部第九研究设计院副院长、院长,核工业部科技委副主任,国防科工委科技委副主任,是我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和领导者。
1956年加入中国***,曾任中共第十二届中共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委员。
1985年7月患直肠癌,坚持工作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1986年7月29日卒于北京,终年62岁。
李政道
李政道(1926—),理论物理学家。1926年11月25日生于上海。1943—1944年在浙江大学(当时一年级在贵州永兴)物理学系学习,得到老师束星北的启迪,而开始了他的学术生涯。1944年因翻车受伤停学。1945年转学到昆明西南联合大学物理学系。1946年受他的老师吴大猷的推荐,得国家奖学金,去美国深造,入芝加哥大学研究院,1948年春天,李政道通过了研究生资格考试,开始在费米的指导下作博士论文研究。
1949年底,在费米的指导下,李政道完成了关于白矮星的博士论文,获得博士学位。以后在该校天文学系半年和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莱)物理系一年任讲师并从事研究工作。
1950年,李政道和来自上海的大学生秦惠君结婚。他们有两个孩子,长子李中清,现任加州理工学院历史教授;次子李中汉,现任密歇根大学化学系助理教授。1951年到普林斯顿高级研究院工作。1953年任哥伦比亚大学物理学助理教授,1955年任副教授,1956年任教授,1957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1960—1963年任普林斯顿高级研究院教授兼哥伦比亚大学教授。1963年任哥伦比亚大学物理学讲座教授,1964年任该大学费米物理学讲座教授,1983年任该大学全校讲座教授。他还是美国科学院院士。
李政道对近代物理学的杰出贡献是:1956年和杨振宁合作,深入研究了当时令人困惑的“θ?γ”之谜,即后来所谓的K介子有两种不同的衰变方式,一种衰变变成偶宇称态,一种衰变成奇宇称态。认识到很可能在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进一步提出了几种检验弱相互作用中宇称是不是守恒的实验途径。次年,这一理论预见得到吴健雄小组的实验证实。因此,李政道与杨振宁的工作迅速得到了学术界的公认,并获得了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丁肇中
丁肇中(1936—),实验物理学家。祖籍山东日照。1956年到美国密执安大学,在物理系和数学系学习,1960年获硕士学位,1962年获物理学博士学位。1963年,他获得福特基金会的奖学金,到瑞士日内瓦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工作。1964年起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工作。1965
年成为纽约哥伦比亚大学讲师。1967年起任麻省理工学院物理学系教授。他的研究方向是高能实验粒子物理学,包括量子电动力学、电弱统一理论、量子色动力学的研究。他所领导的马克?杰实验组先后在几个国际实验中心工作。
由于丁肇中对物理学的贡献,他在1976年被授予诺贝尔物理奖(发现J/Ψ粒子),并被美国政府授予洛仑兹奖,1988年被意大利政府授予特卡斯佩里科学奖。他是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文理科学院院士,前苏联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国台北中央研究院院士,巴基斯坦科学院院士。他曾被密歇根大学(1978年)、香港中文大学(1987年)、意大利波洛格那大学(1988年) 和哥伦比亚大学(1990年)授予名誉博士学位。他是中国上海交通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的名誉教授。他曾获得过许多奖章,如1977年获美国工程科学学会的埃林金奖章,1988年获意大利陶尔米纳市的金豹优秀奖及意大利布雷西亚市的科学金质奖章。他也是《原子核物理B(Nuclear Physics B)》、《核仪器方法(Nuclear Instruments and Methods)》和《数学模型(Mathem atical Modeling)》等科学期刊的编委。
清朝末年,中国有哪些著名的科学家?越多越好……
侯德榜 詹天佑
冯如 (Feng Ru 1883—1912) 中国第一位飞机制造家和飞行家。号鼎三。广东恩平人。出身在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12岁时随舅父赴美国旧金山谋生。年少有志,白天做工,晚上攻读科学知识,努力掌握机器制造技术。1903年世界上第一架飞机试飞成功之后,他萌发出制造飞机救国的思想。1905年日俄战争在中国爆发,曾表示:“倘得千数百万飞机分守中国港口,微特可以固吾圉,并足于慑强邻。”从此开始致力航空事业,发誓:“苟无成,无宁死!”在爱国华侨大力资助下,创办飞机制造公司,历经千辛万苦,克服无数困难。终于1909年试制成功第一架飞机。次年,又制造出当时世界上性能较先进的“顿异前制”飞机。10月,参加国际飞行协会举办的飞行比赛,创造了飞行高度230多米、距离30多公里的成绩,折算时速达104公里,获得比赛第一名。1911年3月,谢绝美国的重金聘用,毅然带着两架自制飞机投到祖国怀抱。武昌起义后,参加革命,被广东军政府任命为飞机队飞行长。为了开通民智,宣传航空知识,于1912年8月25日,在广州燕塘为民众作飞行表演时,不幸失事,受重伤牺牲。弥留之际,勉励他的助手“勿因是而失其进取心”(以上引文见《中国飞行家冯君如行状》,《东方杂志》,9卷5号),至死念念不忘祖国的航空事业。遵其遗志,安葬在黄花岗。
徐寿
我国清末科学家。江苏无锡人。我国近代化学史上一位重要人物。他一生著作很多,在化学方面主要有《化学鉴原补编》、《化学考质》、《化学求数》等书籍。他的著作系统地介绍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化学知识的主要内容。此外他于1875年在上海创立了“格致书院”(格致即格物致知,清末时对物理、化学的总称)公开讲演自然科学知识,还进行化学演示实验,对我国近代化学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氧气的名称就是徐寿命名的。他认为人的生存离不开氧气,所以就命名为“养气”即“养气之质”,后来为了统一就用“氧”代替了“养”字,便叫这“氧气”。
徐建寅(1845~1901) 现代兵工学家字仲虎。江苏无锡人。清末科学家。其父徐寿为中国近代化学先驱。自幼受其父影响,热爱自然科学。1861年(咸丰十一年)随其父在安庆军械所供职。在徐寿研造我国第一艘轮船“黄鹄”号时,“屡出奇思以佐之”。1867年(同治六年)后,在江南机器制造局任提调,协助其父研制轮船多艘,开中国造船工业之先河。徐建寅父子与西人傅兰雅、金楷理协作翻译了《化学分策》《冷机尺寸》《炮和铁甲论》等西方科学技术论著。其间,徐建寅还与傅兰雅等在上海创办格致书院,为传播近代科学知识,兴办近代科学教育起了示范作用。1875年(光绪元年),应山东巡抚丁宝桢聘请在济南筹办山东机器局(今山东化工厂前身),被委任为总办。该厂创办中未用外国人,从选址到规划设计、施工安装,皆倾心为之,徐建寅“胸有成竹,亲标规尺,一人足抵洋匠数人”,受到清政府的褒扬。翌年,山东机器局建成投产。1879年(光绪五年)6月,奉调北上,以驻德国二等参赞名义出使德、英、法等国进行技术考察,写成《欧游杂录》2卷,为我国最早派出国外考察的工程技术人员之一。1886年(光绪十二年)在会办金陵机器局时,采用西法制成新式后膛招枪和铸钢。1889年(光绪十五年),维新变法时任农工商督办。后任福建船政局马尾造船厂提调,湖北省营务总办,保安火药局、汉阳钢药厂督办。1901年(光绪二十七年)3月,在钢药厂与员工试制无烟药时,失事殉职。著译有《造船全书》、《兵学新书》、《化学分原》、《水雷录要》、《欧游杂录》等40余种。
邹伯奇(1819-1869年) 字特夫,广东南海县泌冲人。他自少受在乡村私塾教学的父亲影响,对传统文化有较多的认知,尤其是对算术有浓厚的兴趣。邹伯奇的悟性甚高,当西方的科学知识传入广东后,他就通过自学将中西方的文化精粹加以融合,并独自对光学、数学、天文学、测绘学、力学、化学及地理学进行研究。
邹在25岁时就已参照西方的地图测绘术自创了“方格地图绘制法”以此绘制中国地图全册——《皇舆全图》,并于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完成(总图1幅,分图66幅)。该图的制成标显出传统的地图绘制技术有了突破性的提高,被誉之为近代中国科学技术的重大成果之一。
他对天文学、数学、光学、 地理学等都很有研究。《南海县志》称他“尤精于天文历算,能萃中西之说而贯通之, 为吾粤向来名儒所未有。”邹伯奇在整理和研究我国最早的一部天文历算著作《周髀算经》方面,取得不少成果,为历史上著名的天文学家所不及。他运用了当时先进的钟表机械,设计和制造了不少天文仪器,如浑天仪、“七政仪”。他还善于运用天文学知识破除迷信。当时民间纷纷传说道光十九年焚烧鸦片的那天,正是太白星经天,所以认为太白经天是干戈兵乱之兆。于是他在南海学宫谈艺时,指出星变与灾祥风马牛不相及,他绘图说明,形象讲授,并预言第二年太白星又要出现了。后来事实证明确是如此。
邹伯奇的数学成就体现在他的一系列著述中,为当时中国数学界填补了不少空白。他撰写的《学计一得》二卷和《补小尔雅释度量衡》一卷,以数学知识解释儒家经籍;《乘方捷法》三卷,对二项式的n次根和对数的幂级数展开式进行深入探讨,扩大了它们的应用;又撰《对数尺记》一卷,阐述计算尺的构造和它在数字计算中所起的作用。
邹伯奇在光学方面也获得显著成就。二十六岁时他写了《格术补》。当中用数学的方法叙述了平面镜、透镜、透镜组等成像的规律;对眼镜、望远镜、显微镜 等光学仪器的工作原理进行了解释。他对摄影(当时称为照相术)进行了全面的研究,亲自制造了摄影机,用这部摄影机为自己拍摄的照片至今还保存在广州博物馆。他的《摄影之器记》和另一篇文稿论述了光学原理、暗箱制作、感光版制造以及拍摄、冲洗等方法,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的、全面的摄影著作,当时摄影刚传入中国,这对传播和普及摄影技术起了很大的作用。
邹伯奇从事科技研究的范围很广。他绘制的《舆地全图》一册,是清代有名的地图,他著述的《测量备要》四卷,详细地介绍了绘制地图的方法。邹伯奇由于在科学研究上很有成就,1857年被推举为当时广东著名的学府――广东学海堂的学长。
李善兰(1811.1.22~1882.12.9),中国清代数学家、天文学家、力学家、植物学家。原名心兰,字壬叔,号秋纫。浙江海宁人,清嘉庆十五年十二月二十八日(1811年1月22日)浙江海宁县生,光绪八年十月二十九日(1882年12月9日)卒于北京。
他自幼学习算学。1852年在上海结识传教士伟烈亚力、艾约瑟等人。此后即和他们合作,翻译西方自然科学著作多种。 在天文学方面,他与伟烈亚力合译英国天文学家J.F.赫歇耳所著《天文学纲要》一书,中译本名《谈天》,于咸丰九年(公元1859年)出版。该书共十八卷,全面介绍当时天文学的各个方面,如天体测量学、天体力学、太阳系诸天体的运动和性质、恒星天文学、银河系和河外星云、历法知识等。《谈天》首次向中国介绍了一系列天文新发现,如恒星周年视差、光行差、小行星、天王星、海王星等。在序言中,李善兰说明日心体系和椭圆定律等是客观实在,不是为了推算所作的假设。他批判了阮元等人对哥白尼学说的攻击。《谈天》一书的出版,使近代天文学第一次系统地传入中国。李善兰对天体椭圆轨道运动的解算法问题进行了研究,著有《椭圆正术解》二卷、《椭圆新术》一卷和《椭圆拾遗》三卷。《椭圆正术解》是对他的好友徐有壬所著《椭圆正术》一书的解释。《椭圆新术》则提出他自己的解算法。其中最主要的是他第一次在中国使用了无穷级数来求解开普勒方程。级数展开的方法是他自己在前辈中国数学家工作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级数回求法。《椭圆拾遗》则介绍了有关椭圆的种种几何性质和命题。李善兰还著有《麟德术解》三卷,研究唐代李淳风所著《麟德历》,它的二次差内插法及其对元代《授时历》的影响。在所著《天算或问》中,摘要编进了跟学生答难的二十个数学天文问题。其中有一条是他改进了恒星子午观测定纬度的方法和计算公式。在数学方面,他也有著作多种,如《方圆阐幽》、《弧矢启秘》、《对数探源》等。他的主要贡献有三:求自然对数的方法,级数求和的“李善兰恒等式”以及素数论。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出版了他的主要天文、数学著作汇集《则古昔斋算学》。
王清任(Wang Qingren,1768~1831)又名全任,字勋臣。清代直隶省(今河北省)玉田县人。富有革新精神的解剖学家与医学家。
他从少年时期开始学医,由于学习刻苦,他很快就精通了医学理论,医术也很高明。他开过药铺,对许多药物的性味、功用都很熟悉。王清任根据自己丰富的实践经验,对疾病的病因、病理有独到的见解。他认为:许多病是由于血液流通不畅引起的。血液不流畅,淤积在某个器官或血管里,就影响了这个部位周围组织的生理功能,引起疾病。根据这种“血淤致病”的学说,他研究处一些方剂,除上面说到的“通窍活血汤”外,还有“血府逐淤汤”、“嗝下逐淤汤”等,都很有效。
他认为人的脏腑结构对医疗非常重要,认为“治病不明脏腑,何异于盲人夜行”,认为古医书中关于人体记述错误不少。他多次到疫病暴死者乱葬岗中和死刑场观察人体内脏结构,于1830年著成《医林改错》,附图25幅,他首先记载了人体腔由膈膜分为胸、腹两腔,而非古书图中所给两个隔膜,三个体腔——三焦。又改正了古图中肺有六叶两耳二十四管的错误,“肺有左、右两大叶,肺外皮实无透窍,亦无行气的24孔。”认为肝有四叶,胆附于肝右第二叶,纠正了古图肝为七叶的错误。关于胰腺、胆管、幽门括约肌、肠系膜等的描绘更符合实际。对心脏左、右颈总动脉的分布,由于系在尸体所见,误认为动脉为行气的管道。他精辟地论证了思维产生于脑而不在心。“两耳通脑,所听之声归于脑,……两目系如线,长于脑,所见之物归于脑,……鼻通于脑,所闻香臭归于脑……”这些看法都与现代解剖学及生理学看法相近。在临床医学上以活血化瘀为治疗原则,其所立活血化瘀方剂至今仍为中医临床广泛采用。
王清任的著作为《医林改错》,这是一部几百年来令医学界争论不休的书。书中主要阐述了两各方面的观点。其一便是“改错”,王清任认为,我国古代医书中对人体脏腑的位置、大小和重量的描述并不确切,他曾在瘟疫流行的灾区观察未掩埋的儿童尸体300多例,逐一进行了解剖和观察,绘制了大量的脏腑图。他认为前世许多医书的讲法不正确,须改正,故书名便为《医林改错》;另一主要内容主要表明了他对人体气血的一个特殊的认识。他认为气与血皆为人体生命的源泉,但同时也是致病因素。不论外感内伤,对于人体的损伤,皆伤于气血而非脏腑。气有虚实:实为邪实,虚为正虚;血有亏瘀,亏为失血,瘀为阻滞。他认为瘀血是由于正气虚,推动无力造成的,故血瘀证皆属虚中夹实。故而他倡导“补气活血”和“逐瘀活血”两大法则,这就是他的著名的“瘀血说”。
虽然后世医家对王清任的《医林改错》有着褒贬不一的评价,但是他肯于实地观察,亲自动手的精神值得肯定。他为医世者留下了宝贵的资料,在瘀血证的立法及方剂的创立上,其发扬和革新有着很大的学术价值。
另一说法:
王清任(1768~1831) 字勋臣。玉田县鸦鸿桥河东村人。清任自幼习武,曾为武庠生,捐过千总衔。乾隆、嘉庆年间,王之故乡还乡河上,仅有渡桥,因“官桥官渡”进行勒索,还是“善桥善渡”以行善引起讼端。王清任力主“善桥善渡”。开庭审理时,知县几次摘去凉帽,清任几次站诉不屈,并义正辞严:“我跪的是大清法制‘顶戴花翎’,不是为你下跪”,而触怒县官。他平时还多用文言、辞令蔑视封建统治者的衙门。久之,县衙与当地豪绅合流对其进行迫害。王清任不得不离乡出走,辗转去滦县稻地镇(今属丰南区),东北奉天(今沈阳)等地行医。
王清任受祖上行医影响,20岁便弃武习医,几年间已誉满玉田;30多岁时,到北京设立医馆“知一堂”,为京师名医,善用黄芪。他医病不为前人所困,用药独到,治愈不少疑难病症。据清光绪十年《玉田县志》载,有1人夜寝,须用物压在胸上始能成眠;另1人仰卧就寝,只要胸间稍盖被便不能交睫,王则用1张药方,治愈两症。
王清任一生读了大量医书,曾说:“尝阅古人脏腑论及所绘之图,立言处处自相矛盾”。在临床实践中,就感到中医解剖学知识不足,提出“夫业医诊病,当先明脏腑”的论点。王认为“著书不明脏腑,岂不是痴人说梦;治病不明脏腑,何异于盲子夜行。”从此,王冲破封建礼教束缚,进行近30年的解剖学研究活动。
嘉庆二年(1797),王清任至滦县稻地镇行医时,适逢流行“温疹痢症”,每日死小儿百余,王冒染病之险,一连10多天,详细对照研究了30多具尸体内脏。他与古医书所绘的“脏腑图”相比较,发现古书中的记载多不相合。王为解除对古医书中说的小儿“五脏六腑,成而未全”的怀疑,嘉庆四年(1799)六月,在奉天行医时,闻听有1女犯将被判处剐刑(肢体割碎),他赶赴刑场,仔细观察,发现成人与小儿的脏腑结构大致相同。后又去北京、奉天等地多次观察尸体。并向恒敬(道光年间领兵官员,见过死人颇多)求教,明确了横隔膜是人体内脏上下的分界线。
王清任也曾多次做过“以畜较之,遂喂遂杀”的动物解剖实验。经过几十年的钻研,本着“非欲后人知我,亦不避后人罪我”,“唯愿医林中人,……临症有所遵循,不致南辕北辙”的愿望和态度,于道光十年(1830)即他逝世的前1年,著成《医林改错》一书(两卷),刊行于世。梁启超评论“王勋臣……诚中国医界极大胆革命论者,其人之学术,亦饶有科学的精神”。范行准所著《中国医学史略》评价王清任:“就他伟大实践精神而言,已觉难能可贵,绝不逊于修制《本草纲目》的李时珍”。唐宗海《中西汇通医经精义》云:“中国《医林改错》中,剖视脏腑与西医所言略同,因采其图以为印证。”]50多年来,此书已多次重版刊印。1949年后全国各地介绍王清任,研究《医林改错》的论文、评注,已不下50余篇(册)。
丁拱辰,机械工程专家。最早系统考察了西方火器的使用和构造并研究制造了中国火器。在中国首先进行了蒸汽机、机车和轮船的模型制造。撰写了中国第一部有关蒸汽机、机车和轮船的著作,为创建中国近代机械工程做出了贡献。
好了,今天关于“中国前辈赴法留学时间”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对“中国前辈赴法留学时间”有更深入的认识,并且从我的回答中得到一些帮助。
请添加微信号咨询:19071507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