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奘师留学时间_玄奘留学的最高学府
谢谢大家对玄奘师留学时间问题集合的提问。作为一个对此领域感兴趣的人,我期待着和大家分享我的见解和解答各个问题,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文章目录列表:
1.玄奘法师讲法多少年?共翻译过多少部经文?都有哪些?2.历史上玄奘取经是几个人去的?究竟去了多久?
3.神话剧《西游记》里面唐玄奘不远万里去取经,是什么让他有这样的意志力?
4.在历史上,西天取经的唐僧,究竟取的什么经,有什么作用?
玄奘法师讲法多少年?共翻译过多少部经文?都有哪些?
玄奖对中国文化的发展所做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伟大的是他对佛学典籍“截续真,开兹后学”的翻译。唐贞观十九年(645年),46岁的玄奘自印度归国。此后的20年中,他把全部的心血和智慧奉献给了译经事业。在长安和洛阳两地,玄奘在助手们的帮助下,共译出佛教经论74部,1335卷,每卷万字左右,合计1335万字,占去整个唐代译经总数的一半以上,相当于中国历史上另外三大翻译家译经总数的一倍多,而且在质量上大大超越前人,成为翻译史上的杰出典范。玄奘的译典著作有《大般若经》《心经》《解深密经》《瑜伽师地论》《成唯识论》等。《大唐西域记》十二卷,记述他西游亲身经历的110个国家及传闻的28个国家的山川、地邑、物产、习俗等。
主要学说:
五种姓说
玄奘进一步发挥了印度戒贤一系五种姓说,即把一切众生划分为声闻种姓、缘觉种姓、如来种姓、不定种姓、无种姓。认为根据人的先天素质可以决定修道的结果。玄奘在此总赅印度诸家的学说,对五种姓说作了系统的阐述。
唯识哲学
玄奘对唯识学说的整理和研究,付出了很大的力量。他在印度求学时,在杖林山胜军居士处学习唯识两年。
回国之前,把那烂陀寺解释世亲《唯识三十颂》及十大论师的注疏共2500颂,统统搜集起来,并揉译成《成唯识论》一书,成为中国唯识宗的主要经典。同时,他还独创“三境理论”,推动了唯识学的发展。不仅如此,玄奖与门人窥基、慧沼等在中国开创了唯识宗,在中国哲学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辗转传到韩半岛、日本各地,创宗立派,盛极一时。
因明学
玄奘游学印度时,曾随精通因明学的论师学习。回国后,译出商揭罗主的《入正理论》、陈那的《正理门论》等因明学著作。其弟子们相继弘扬,很有成效,玄奘还亲自出面,纠正了吕才对因明的误解。可见他对因明的重视非同一般。
传承弟子:
玄奘之弟子:神昉、嘉尚、普光、窥基,号称奘门四哲,皆为法相之大家;普光、法宝、神泰,则称俱舍三大家;窥基、神泰、顺憬又为因明巨匠;新罗高僧圆测,为玄奘神足,新罗元晓,为华严大家;西域利涉,为护法名僧;南山道宣为之证义,乃律学宗师;玄应,义学名家;东塔怀素,后为新疏之主。
历史上玄奘取经是几个人去的?究竟去了多久?
历史上玄奘取经去了一个人,去了十七年。
为探究佛教各派学说分歧,玄奘于贞观元年一人西行五万里,历经艰辛到达印度佛教中心那烂陀寺取真经,前后十七年,遍学了当时大小乘各种学说。
公元645年玄奘归来一共带回佛舍利150粒、佛像7尊、经论657部,并长期从事翻译佛经的工作。玄奘及其弟子翻译出典75部。
译典著作有《大般若经》《心经》《解深密经》《瑜伽师地论》《成唯识论》等。《大唐西域记》十二卷,记述他西游亲身经历的110个国家及传闻的28个国家的山川、地邑、物产、习俗等。
扩展资料:
玄奘法师自出家以后,在各地参访学习佛教大小乘教典。由于当时传入中国的经典有限,很不完备,众师解说不同,深感异说纷纭、无从获解。
于是为了一睹明法了义真文,以求得佛教真理,在中国译经史上,玄奘结束了一个旧时代,开辟了一个新时代。
从东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外翻译家对于译经各有贡献,但从总体上说,玄奘的成就都在他们之上。印度佛学从弥勒、无著、世亲,次第相承,直到陈那、护法、戒贤等人。
已定为因明、对法、戒律、中观和瑜伽五科。玄奘的翻译工作,在中印文化交流史上,无疑起到了相互了解、相互学习的作用。
百度百科—玄奘
神话剧《西游记》里面唐玄奘不远万里去取经,是什么让他有这样的意志力?
历史上真实的玄奘被后世称为“唐僧”、“唐三藏”或“三藏法师”。一般认为,他出生在隋文帝开皇二十年,出生在今河南偃师市缑氏镇陈河村的一个官宦之家,排行第四。因其从小就出生在书香之家,幼年时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为期打下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玄奘5岁、10岁的时候,母亲、父亲相继去世。于是,11岁时,他就跟随在洛阳净土寺中出家的二哥,学习佛家经典,直到13岁那年,正式在净土寺出家,法名玄奘。
玄奘不远万里去西天取经的故事,是真实的。他下决心去取经,大概经历了以下几个过程:
第一,混沌与不解,让其有了求学之心。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由于战乱,玄奘与二哥长捷法师离开洛阳赴四川,到成都求学,不久又游历各地。通过学习,他深感许多佛经译著不完善、不明确,义理含混,理解不一,注疏不同,对一些重要的理论问题分歧很大,为了对佛家经典做出最准确、最科学的诠释,玄奘有了留学佛国,学习经典的志向。
第二,榜样的力量,引导其心向佛祖。东晋时期的佛学大师法显,曾经前往佛国,并撰写了在著作《佛国记》,直接激发了玄奘求取佛教经典的决心。要解决内心的混沌,只有真正到了佛国,才会得到真正的点播。
第三,长安城里的外藩僧侣,让其有了语言上的准备。唐武德九年(公元629年),玄奘在长安城遇到了来自中印度的僧人波罗颇密多罗,玄奘亲自登门请教。知道了那时的佛家大人物——戒贤法师,深谙百家佛学经典,并且正在那烂陀寺讲学,于是,更加坚定了西行求法的决心。玄奘在长安广求蕃人,便学其语言,熟练掌握梵文和巴利文,对西域和中亚的各种语言、风俗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
第四,苦行僧的日子,让其到达了圣地。在西行的日子里,玄奘一次又一次在自设与严酷环境中,进行生存训练,锻炼和考验自己的体能和意志。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玄奘成功到达印度,并且顺利进行学习与深造,回国后成就了一番伟业。
在历史上,西天取经的唐僧,究竟取的什么经,有什么作用?
玄奘法师,唐太宗时代的高僧,由于小说《西游记》的缘故,我们将其称为“唐僧。”
在《西游记》中,唐僧率领三位徒弟跋山涉水,千里迢迢,历尽千辛万苦,战胜无数妖魔鬼怪,目的是要到“西天”求取“真经。”
那么,历史上的唐玄奘去“西天”到底求的是什么“真经”呢?他又为什么要去取经呢?
唐僧玄奘是和尚,佛教徒,所以,他所求取的经书一定是佛经,这一点自不待言。在小说《西游记》中,唐僧取经的目的是:大唐国境内流通的佛经质量不高,翻译不准,篇幅残缺。而佛经作为当时的“无上宝典”,可以起到避邪驱魔,保佑国土,滋润万民的效果。
因此,唐僧发愿要去“西天”求取真经。所谓西天,就是历史上的天竺,也就是今天的印度。
在真实的历史上,玄奘去西天取经的目的,与小说几乎等同,当时唐朝国境内的佛经质量参差不齐,而且很多理论都不完整。因此,玄奘要去印度,佛教的发源地,去寻找佛陀真经。
历史上的玄奘要求取的佛经是什么经书呢?
这部经书就是当时佛教世界最高超的论藏巨著:《瑜伽师地论》。
传说,这部论典是弥勒菩萨亲口宣说,是一部了不起的巨著。
这就是唐玄奘西行求法的最主要目的。
那么,玄奘实现了愿望吗?
玄奘当然是实现了愿望的。
在小说《西游记》中,唐僧是向如来佛祖直接求取真经。
而在历史上,玄奘大师是进入了当时印度最高的佛教理论学府:那烂陀寺。
那烂陀寺当时在佛教世界的地位约等于今天的剑桥、哈佛之类的世界最顶尖名校。
也就是说,历史上的玄奘取经不是直接向佛祖取,而进入了印度最高级的佛教学校去学习。
玄奘大师在印度学习了十余年,终于将《瑜伽师地论》全部融会贯通,圆满毕业。
在他留学期间,他还通过辩论战胜了不少向那烂陀寺挑战的论敌,从而名震全印度,被印度人称为“解脱天”“大乘天”,就连当时印度最有实力的国王戒日王都很器重玄奘。当时戒日王与中国的皇帝李世民关系很好,两国用公文交流时,戒日王多次提到玄奘,认为玄奘是大唐的骄傲。
所以说,历史上的玄奘法师绝不是《西游记》中那个肉眼凡胎,懦弱保守的迂腐和尚,而是一位聪明绝顶,刚毅果敢的一代人杰。
玄奘法师在他心目中的“圣地”天竺取到了真经,但是,天竺同时令他有些失望!
在玄奘的想象中,天竺应该是金碧辉煌,人物茂盛,经济发达,学术高超的国度。
然而,玄奘到了天竺才发现,这是一片四分五裂,佛教开始衰落,到处是断壁残垣,到处是混乱的思想,到处是小国战争的印度。
玄奘大师在取得《瑜伽师地论》真经后,毅然回国,将真经留在了中国。
后来,外敌入侵印度,那烂陀寺毁于一旦。现在,印度人想要重修自己的古代史,还必须要求助于中国,去查找玄奘大师当年留下的记录。
好了,今天关于“玄奘师留学时间”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我的介绍对“玄奘师留学时间”有更全面的认识,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实践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信息,请随时告诉我。
请添加微信号咨询:19071507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