辟公府,“连辟公府不就”的“辟”是什么意思?
1、“连辟公府不就”的“辟”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征召。
出自东汉时期范晔所作的《张衡传》。
原文节选如下: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
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译文如下:
张衡,字平子,是南阳郡西鄂县人。张衡年轻时就擅长写文章,在“三辅”一带游学,趁机进入京城洛阳,在太学学习,于是通晓五经,贯通六艺,虽然才华比一般的人高,但并不因此而骄傲自大。
(他)平时举止从容,态度平静,不喜欢与世俗之人交往。永元年间,他被推举为孝廉,却不应荐,多次被公府征召,都没有就任。此时社会长期太平无事,从王公贵族到一般官吏,没有不过度奢侈的。
张衡于是模仿班固的《两都赋》写了《二京赋》,用它来(向朝廷)讽喻规劝。(这篇赋,他)精心构思文章的组织、布局、命意、修辞,用了十年才完成。大将军邓骘对他的才能感到惊讶,屡次征召他,他也不去应召。
:
张衡简介
张衡(78~139),中国东汉科学家、文学家、政治家。字平子。河南南阳西鄂(今河南南阳)人。出身望族,汉安帝永初五年(111)在洛阳任郎中,元初元年(114)迁升尚书侍郎。元初二年起,曾两度担任太史令,前后共14 年。
在天文学,中国古代宇宙论中的浑天说的代表人物。汉代关于宇宙结构的理论有三家学说:盖天说、浑天说和宣夜说。张衡认为天如蛋壳,地如蛋黄,天大地小,天地各乘气而立,载水而浮。并认为蛋壳之外的宇宙是无限的,在天地未分之前,混混沌沌,既分之后轻者上升为天,重者凝结为地。
天为阳气,地为阴气,二气互相作用创造万物。由地溢出之气化为星。这些关于宇宙起源的认识具有朴素的变化发展的辩证思想。正确指出“月光生于日之所照”(月球本身不发光,月光是日光的反射,正确解释月食成因是月球进入地影而造成的)。
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用水力推动的大型观察星象的天文仪器“浑天仪”:采用齿轮系统把浑象(天球仪)和计时漏壶结合起来,制成漏水转浑天仪,用来演示星空变化,说明浑天说。著有《灵宪》、《灵宪图》、《浑天仪图注》等。画出了完备的星象图。
作品赏析
《张衡传》以张衡“善属文”“善机巧”“善理政”为纲组织全文,显示了张衡作为文学家、科学家、政治家的才干与成就。范晔继承了司马迁、班固等人关于史传文写作的传统,并因人取事,因事敷文,形成了自己记写人物传记的特色。
张衡一生行事众多,成就卓著,品格高尚,如何取其精又不失于偏,虑及全又不流于繁,写其形又得其神,确要费一番匠心。
来源:百度百科——张衡传
2、连辟公府不就的辟是什么意思
辟就是征辟、征召的意思,就是朝廷征辟、征召其出山做官。
“连辟公府不就”的意思就是:多次被公府征召,都没有去就任。
这句话应该出自《后汉书·张衡传》:“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张衡多次拒绝当官,展现了在当时人看来很高洁的品德。
3、连辟公府不就的就是什么意思
t take the post even though a high-ranking post is offered] 连:屡次。辟:征召。这个意思现已不用。公府: 三公 的官署,东汉以太尉(军事)、 司徒 (政事)、司空(工程)为三公。就:上任。连辟公府即连辟于公府的意思,于表被 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后汉书·张衡传》 词语分解 不就的解释 .不能完成。《史记·礼书》:“今上即位,招致儒术之士,令共定仪,十馀年不就。” 宋 曾巩 《<陈书>目录序》:“ 思廉 遂受诏为《陈书》, 久之 犹不就。”.不就职,谓不接受任命。《后汉书·仲长统传》:
", 'contentText': "连辟公府不就的解释 [don't take the post even though a high-ranking post is offered] 连:屡次。辟:征召。这个意思现已不用。公府: 三公 的官署,东汉以太尉(军事)、 司徒 (政事)、司空(工程)为三公。就:上任。连辟公府即连辟于公府的意思,于表被 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后汉书·张衡传》 词语分解 不就的解释 .不能完成。《史记·礼书》:“今上即位,招致儒术之士,令共定仪,十馀年不就。” 宋 曾巩 《<陈书>目录序》:“ 思廉 遂受诏为《陈书》, 久之 犹不就。”.不就职,谓不接受任命。《后汉书·仲长统传》:", 'goodValueNum': 0, 'badValueNum': 0, 'collectNum': 0, 'publishTime': '2023-06-20
4、连辟公府不就的辟读音
连辟公府不就[ lián bì gōng fǔ bù jiù ]
连:屡次。辟:征召。这个意思现已不用。公府:三公的官署,东汉以太尉(军事)、司徒(政事)、司空(工程)为三公。就:上任。连辟公府即连辟于公府的意思,于表被。
读音:[pì][bì]
部首:辛 五笔:NKUH 笔画:13
释义:
[ pì ]
1.开发建设:开~。
2.驳斥,排除:~邪。~谣。~蠹。
3.透彻:精~。透~。鞭~入里。
4.法,刑:大~(古代指死刑)。
[ bì ]
1.君主:复~。
2.指君主招来,授予官职:~召。~引。~书。~除(征召推举授官)。~举。
3.古同“避”,躲,设法躲开。
4.古同“睥”,睥睨。
详细释义:
辟 [bì]
〈名〉〈动〉
通“避”。回避,躲避
使咸知王之好恶辟行之。——《周礼·掌交》
秦子梁子以公旗辟于下道,是以皆止。——《左传·庄公九年》
子曰:贤者辟世,其次辟地,其次辟色,其次辟言。——《论语·宪问》
行辟人可也。——《孟子》
不辟死伤。——《荀子·荣辱》
文王之所辟(后作“避”)风雨也。——《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高祖尝(曾经)辟吏。——《史记·张丞相列传》
又如:辟邪(避免或驱除邪恶)
征召来授予官职
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后汉书·张衡传》
(会意。小篆字形,从卩,从辛,从口。“卩”,音 jié,甲骨文象人曲膝而跪的样子。“辛”,甲骨文象古代酷刑用的一种刀具。本义:法律,法度)
同本义
辟,法也。从卩、从辛,节制其罪也。从口,用法者也。——《说文》
“辟言不信”。(法度之言,而不听信。)——《诗·小雅·雨无止》
君主
辟遏有德。——《汉书·五行志》。注:“天子也。”
皇王(指周武王)维(语气词)辟。——《诗经·大雅·文王有责》
又如:复辟
古称官吏
厥辟不辟。——《礼记·坊记》
三卿一长曰辟。——《周书·武顺》
正殿路寝,用朝群辟。——《文选》
罪,罪行
言奇者见疑,行殊者得辟。——《汉书》
辟 [pì]
〈动〉〈形〉
通“僻”。偏僻 [remote;out of-the-way]
秦国辟远。——《史记·范雎传》
邪僻
境内之民无辟滛之心。——《商君书·弱民》
开阔;宽广
不若从炉塘道,稍迂而路辟。——《徐霞客游记》
(形声。从门,辟声。本义:打开,开启)
同本义
辟,开也。——《说文》
辟四门。——《虞书》
辟户为之乾。——《易·系辞传》
唇吻翕辟。——《聊斋志异·促织》
语毕而宫门辟。——唐· 李朝威《柳毅传》
又如:辟阖(开合);辟翕(开合);辟门(开门。后比喻广开贤路,访求人才);辟面(辟头。开头,起首);辟道(开道);
开辟;开拓
欲辟土地。——《孟子·梁惠王上》
周宣王辟国千里,非贪侵也。——《盐铁论·地广》
辟病梅之馆以贮之。——清· 龚自珍《病梅馆记》
又如:辟地(开辟疆域);辟土(开拓疆域)
驳斥
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又如:辟谣;辟佛(反佛教,驳斥佛理);辟驳(驳斥)
开垦
农辟地。——《商君书·弱民》
隙地未尽辟。——清· 洪亮吉《治平篇》
又如:辟田(开垦田地。同辟土);辟治(开发治理);辟除(开垦)
屏除;驱除
举公义,辟私怨。——《墨子·尚贤上》
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为为己。——《孟子·梁惠王上》
又如:辟邪(屏除邪恶)
请添加微信号咨询:19071507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