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初中去英国留学_名人初中去英国留学的有哪些
名人初中去英国留学_名人初中去英国留学的有哪些
非常感谢大家聚集在这里共同探讨名人初中去英国留学的话题。这个问题集合涵盖了名人初中去英国留学的广泛内容,我将用我的知识和经验为大家提供全面而深入的回答。
文章目录列表:
1.急求十个清末时期到民国时期文化名人 的事迹!最好具体一点!注意是文化名人!有教育意义的!2.2021年英国中学留学的申请条件有哪些
3.中国有那些名人出国留学?
4.英国小留学生怎么去的?什么人的孩子从小就可以去英国留学?
5.英国留学名校有哪些
急求十个清末时期到民国时期文化名人 的事迹!最好具体一点!注意是文化名人!有教育意义的!
王国维(1877—1927),字静安,号观堂,浙江海宁人,是我国近代享有国际盛誉的著名学者。1903年起,任通州、苏州等地师范学堂教习,讲授哲学、心理学、逻辑学,著有《静安文集》。1907年起,任学部图书局编辑,从事中国戏曲史和词曲的研究,著有《曲录》、《宋元戏曲考》、《人间词话》等,重视小说戏曲在文学上的地位,开创了研究戏曲史的风气,对当时文艺界颇有影响,辛亥革命后以清室遗老自居。至老,王国维也没有剪掉作为时代象征的辫子。1913年起转治经史之学,专攻古文字学、古器物学、古史地学,先后致力于历代古器物、甲骨金文、齐鲁封泥、汉魏碑刻、汉晋简牍、敦煌唐写经、西北地理、殷周秦汉古史和蒙古史等等的考释研究,还做了很多古籍的校勘注疏工作。他治史严谨,考证精湛,信而有征,不囿成见,主张以地下史料参订文献史料,多能发前人所未发,对史学界有开一代学风的影响。1923年春,当时溥仪小朝廷要选海内硕学之士,王国维经升允推荐,到北京充任逊帝溥仪的南书房行走(五品)。次年冬天,冯玉祥“逼宫”事件发生,王国维结束了“南书房行走”的工作。胡适、顾颉刚等人邀约他出任新成立的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王国维推而不就,仅任教授;以其精深的学识、笃实的学风、科学的治学方法和朴素的生活影响了清华学人,培养和造就了一批文字学、历史学、考古学方面的专家学者。时与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并称清华四大导师“教授的教授”。1927年在北京颐和园投水自尽,给中国知识界留下了深深的颤栗和遗憾,也给后人留下了难解之谜。当时的一些清朝遗老把王国维比作屈原怀忠而自沉汨罗。《清史稿》还为他立了个“忠义传”。一向苛以誉人的鲁迅先生认为“他才可以算一个研究国学的人物”(《热风·不懂的音译》)。郭沫若称他为新史学的开山。
鲁迅,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号豫才。浙江绍兴人。七岁开始读书,十二岁从寿镜吾老先生就读于三味书屋。十三岁那年家里发生一场很大的变故,经济状况渐入困顿,接着父亲一病不起,使他饱尝了冷眼和侮蔑的滋味,“看见世人的真面目”。1898年离开故乡考进南京江南水师学堂;后又转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矿路学堂。1902年初毕业后被选派赴日留学,先是学医,后为改变国民精神,弃医从文。1909年8月回国。辛亥革命后应蔡元培之邀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供职,后又随部迁住到北平。1918年在《新青年》上发表新文学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正式开始了辉煌的创作生涯,至1926年,又相继出版短篇小说集《呐喊》和《彷徨》等。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使其思想产生了飞跃,由此进化论思想为主导,转向以马克思主义的阶级论思想为主导。1930年3月“左联”成立时,被推荐为常委,成为中国***领导下的左翼文化运动的主将。后十年的杂文,更加深刻、犀利,有如匕首、投枪,充满了唯物辨证的精神。这些作品收在《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等专集中。1936年10月19日病逝于上海。毛泽东认为:鲁迅是“文化新军的最伟大和最英勇的旗手”,是“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笔名主要有过哀时客、饮冰子、饮冰室主人、新民子、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曼殊室主人、少年中国之少年等。广东新会人。他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改良派的著名政治活动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学者。他的一生,经历了晚清与民国两个时期;他的业绩,并包了政治和学术两个方面。
梁启超出生于一个半耕半读的家庭,自幼聪颖,四岁开始学习四书五经,九岁即能写出上千言的八股文章,十二岁中秀才,十六岁中举人。1890年,他十七岁时拜康有为为师,从康学习四年,受康有为的影响,开始探索挽救祖国危亡的变法维新之术。1894年6月,他随康有为入京参加会试。7月,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次年中国战败,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康有为、梁启超联合在京参加会试的1300多名举人,上书皇帝,要求拒签和约、迁都抗战、变法图强。这就是著名的“公车上书”。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强烈反响。这年七月,宣传变法维新的第一个刊物《中外纪闻》在京创刊,梁启超是主要撰稿人。八月,维新团体“强学会”成立,梁任书记,成为康有为进行维新活动的得力助手。
梁启超的后半生与图书馆事业结下了不解之缘。1916年,反对袁士凯称帝的蔡锷(字松坡)将军病逝,梁启超上书大总统黎元洪《接受快雪堂设立松坡图书馆呈》,请拨北海快雪堂设立图书馆。此议得到批准。1923年松坡图书馆成立,后庑奉祀蔡锷及护国战争死难烈士,前楹设图书馆。为此,梁启超作《松坡图书馆记》及《松坡图书馆劝捐启》,号召社会各界关心该馆藏书建设及资金筹备,"庶仗群力,共襄阙成"。短短时间内,松坡图书馆已经办的颇有起色。
1925年5月,中华图书馆协会在北京成立,梁启超出席并在会上作《演说辞》,备述"建设中国图书馆学"和"养成管理图书馆人才"的重要性,提出了中华图书馆协会的具体任务:(一)、"把分类、编目两专门组切实组织,……制成极绵密极利便的目录,务使这种目录不惟可以适用于全国,并可以适用于外国图书馆内中国书之部分。"(二)、"择一个适当都市,建设一个大规模的图书馆,全国图书馆学者都借他作研究中心。"这是因为"一则财力不逮,二则人才不彀,与其贪多鹜广,闹得量多而质坏,不如聚精会神,不如将'一个'模范馆先行办好,不愁将来不会分枝发展。"(三)、"在这个模范图书馆内设一个图书馆专门学校,除教授现代图书馆学外,尤注重于'中国的图书馆学'之建设。"(四)、与私人藏书楼不同,这个图书馆"提倡不收费","许借书出外"。(五)、"另筹基金,编纂类书"。在本次会上,中华图书馆协会举行董事会第一次会议,公选梁启超为董事长。
1925年梁启超兼任国立京师图书馆(馆址在方家胡同)馆长和北京图书馆(馆址在北海庆霄楼)馆长,至1927年6月卸任,秉馆长职一年有余。
从1925年起到1929年梁启超病逝前,梁启超为中国图书馆事业做了大量实际工作,其中重点还在于"建设中国图书馆学"和"养成管理图书馆人才"两件事项上。1925年12月20日梁启超在至副馆长李四光、图书部长袁同礼的信中说:"购书事日本方面不可忽略,……最要者为几种专门杂志,最好能自第一号搜起,购一全份,例如《史学杂志》、《史林》、《支那学》、《佛教研究》、《宗教研究》、《佛教学杂志》、《东洋学艺》、《外交时报》等。"1926年4月14日至张元济的信说:"闻东方图书馆购取孟苹蒋氏密韵楼之藏,神往无已。……其中倘有副本,而可以见让者,愿为北京图书馆求分一脔,则南北学者,胥渥嘉惠,宁非盛事。"
在争取图书馆办公和购书经费方面,更让梁启超费尽精力。1926年7月5日,梁启超致信李四光、袁同礼:"颇闻日人之东方文化会眈眈于方家旧籍,吾馆似不能不乘此时急起直追……。"在至任志清等人信中又云:"馆中国宝甚多,仆尸馆长之名,而未举其实,万一有疏虞,责将谁卸?半年以来为兹事寝不安席。"1926年10月15日又致张东荪信云:"此馆诚为美庚款所办,但款极有限,开办费仅一百万元,建筑及购书在内(现所划建筑费仅六十万元,实不成门面,余三十五万供购书费),无法敷分配,每月经常费仅三千耳。"甚至在不得已之中,将自己十余年来在永年保险公司所买保险单向北京通易信托公司押款,用以支撑经费周转,半年之间,共垫出九千七百五十元。
1927年梁启超因身体状况,辞去馆长职务。1929年1月19日,梁启超病逝于北京协和医院。
康有为(1858~1927)清末资产阶级改良派领袖,后为保皇派首领。又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广东南海人。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进士。初年从简凤仪受传统儒学。继从朱次琦学,朱主“济人经世,不为无用之空谈高论”,力除汉、宋门户之见,而归宗于孔子。康有为受其影响,始觉“日埋古纸堆中,汨其灵明,因弃之”,“静坐养心”。国家的危亡,现实的刺激,使他对旧学发生怀疑。1879年,接触到西方资本主义思想和当时的改良思潮。后游香港,以为“西人治国有法度”。1882年,过上海,购读各种西书译本和报刊,开始向西方寻找真理。1885年,撰《康子内外篇》和《实理公法全书》,想往“平等公同”。1886年撰《教学通议》,主张“言教通治”、“言古切今”、尊周公、崇《周礼》,企图揉合古今中西之学,改良政治。1888年10月,鉴于中法战争后“国势日蹙”,形势险恶,第一次上书光绪帝,指出日本“伺吉林于东,英启藏卫而窥川滇于西,俄筑铁路于北而迫盛京。法煽乱民于南以取滇粤”,提出变成法、通下情、慎左右三事。返粤后,受今文经学家廖平启示,“明今学之正”。1890~1893年,在广州、桂林聚徒讲学,著有《长兴学记》、《桂学答问》,主张“勉强为学,务在逆乎常纬。”运用今文经学讲求变革,将《公羊传》的“三统”说阐发为“改制”、“因革”的理论,“三世”说推演为“乱世”、“升平世”(“小康”)、“太平世”(“大同”)的社会历史的演变程序,认为只有变法,才能使中国富强,最后达到“大同”的境界。1891年,刊印《新学伪经考》,谓东汉以来经学,多出刘歆伪造,是新莽一朝之学,“非孔子之经”(见经今古文学)。用以推翻古文经学“述而不作”的旧说,打击封建顽固派的“恪守祖训”,为扫除变法维新的障碍准备理论条件。继又编纂《孔子改制考》,尊孔子为教主,用孔教名义,提出变法要求。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次年,《马关条约》签订时,他正在北京应会试。听到与日本议和,割让奉天沿边及台湾一省的消息,震惊愤慨,于5月2日联合在北京会试的举人一千三百余人发动“公车上书”,极陈时局忧危,请求拒和、迁都、练兵、变法,并在政治、经济、文教等各个方面,提出了具体改革措施,初步形成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变法纲领。会试榜发,康得中进士,授工部主事。5月29日,在《上清帝第三书》中,再次阐述变法的理由和步骤,提出富国、养民、养士、练兵的自强雪耻之策。接着,又上“第四书”,正式提出“设议院以通下情”的主张。8月17日,创《万国公报》,宣传“新法之益”。11月中旬(一说为八月),与帝党开明官僚文廷式、陈炽等创立强学会,改《万国公报》为《中外纪闻》。随后赴上海设强学会,创《强学报》,推动各地设立学会、报馆、鼓吹变法维新。1897年11月,德国强占胶州湾,康又赶赴北京,上书光绪帝,要求“采法俄、日以定国是,大集群才而谋变政,听任疆臣各自变法”,还向光绪帝提出不变法即将亡国的严重警告。1898年1月24日,光绪帝命王、大臣传康有为到总理各国事务衙门问话。康批驳了荣禄“祖宗之法不可变”的顽固思想与李鸿章维持现状的保守思想,讲述了变法的必要性和具体措施。经翁同□奏报推荐,康有为上书统筹全局,请誓群臣以定国是,设制度局以行新制。4月,于北京成立保国会,以“保国、保种、保教”为宗旨。根据翁同□、徐致靖、杨深秀等人建议,光绪帝于6月11日下诏明定国是,宣布变法。康有为亦于6月16日被光绪帝召见,深得倚重。康又将所撰《俄大彼得变法考》、《日本变政考》等进呈。在维新变法期间,康有为迭上奏折,起草诏令,对政治、经济、军事、文教等方面提出改革建议,与谭嗣同等全力策划新政,期望按照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模式改变中国的国家制度和社会制度,挽救民族危亡(见戊戌变法)。康有为等维新派人士在光绪帝支持下,联合一部分帝党官僚,虽然力排旧议,锐意维新,但遭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势力的极力反对,时时准备扑灭新政。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以“结党营私,莠言乱政”为名,将康通缉。康有为由北京逃沪转港,又离港赴日,旋抵加拿大,越大西洋赴英国,再返加拿大。1899年7月20日,与李福基等创设保皇会,以保救光绪帝,排除慈禧太后、荣禄、刚毅等顽固势力为宗旨,成为保皇派首领。次年,义和团运动发生,他主张“助外人攻团匪以救上”,策动唐才常等人主持的自立军“勤王”,虽言定在海外筹办经费,却迟迟不寄。自立军因宗旨模糊,经费无着,旋即失败。康亦再无作为。1901~1903年间,他在印度撰《大同书》、《中庸注》、《论语注》、《春秋笔削微言大义考》诸书,阐述“循序渐进”、“不能躐等”的改制说,反对资产阶级革命运动。1907年,改保皇会为国民宪政会(后正式定为“帝国宪政会”),成为推动清政府实施宪政的政治团体。辛亥革命成功后,康仍以为“共和政体不能行于中国”,鼓吹“虚君共和”。1913年返国,在上海主编《不忍》杂志,发表反对共和、保存国粹的言论,并任孔教会会长。1917年和张勋策划溥仪复辟(见张勋复辟),迅告失败。晚年在上海办天游学院,讲授国学。康生平著作甚丰,有人统计,达一百三十九种。台湾蒋贵麟辑成《康南海先生遗著汇刊》、《万木草堂遗稿》、《万木草堂遗稿外编》等。
章太炎(1869—1936):原名学乘,字枚叔,后改名炳麟,号太炎,浙江余杭人。少从俞樾学经史,1897年任《时务报》撰述和《经世报》编辑,因参加维新运动被通缉,1898年避往台湾,任《台北日报》记者。1899年东渡日本,结识孙中山。1902年在东京发起支那亡国二百四十二周年纪念会,号召推翻满清政府。旋回国与蔡元培等共组中国教育会,设立爱国学社。1903年在《苏报》上发表革命排满文章,被捕入狱。1906年出狱后东渡日本,参加中国同盟会,主编《民报》。后与陶成章等重组光复会,任会长。辛亥革命上海光复后回国,宣传“革命军兴,革命党消”。宋教仁被刺后,参与反袁斗争。1917年7月任广州大元帅府秘书长。1922年在上海组织联省自治促进会,1924年脱离孙中山改组的国民党,在苏州设立章氏国学讲习会。1936年病逝于苏州。
严复(1853——1921),原名宗光,字又陵,后改名复,字几道,福建侯官人。少年时期,严复考入了家乡的船政学堂,接受了广泛的自然科学的教育。1877年到1879年,严复等被公派到英国留学,先入普茨毛斯大学,后转到格林威治海军学院。留学期间,严复对英国的社会政治发生兴趣,涉猎了大量资产阶级政治学术理论,并且尤为赞赏达尔文的进化论观点。回国后,严复从海军界转入思想界,积极倡导西学的启蒙教育,完成了著名的《天演论》的翻译工作。 他的译著既区别与赫胥黎的原著,又不同于斯宾塞的普遍进化观。在《天演论》中,严复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生物进化理论阐发其救亡图存的观点,提倡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自强自立、“与天交胜”在当时的知识界广为流传。他的著名译著还有亚当·斯密的《原富》、斯宾塞的《群学肄言》、孟德斯鸠的《法意》等,他第一次把西方的古典经济学、政治学理论以及自然科学和哲学理论较为系统地引入中国,启蒙与教育了一代国人。辛亥革命后,京师大学堂改名为北京大学。1912年严复受袁世凯命担任北大校长之职,这也说明严复在思想界和学术界的令人信服的显赫地位。此时严复的中西文化比较观走向成熟,开始进入自身反省阶段,趋向对传统文化的复归。他担忧中国丧失本民族的“国种特性”会“如鱼之离水而处空,如蹩跛者之挟拐以行,如短于精神者之恃鸦片为发越,此谓之失其本性,”而“失其本性未能有久存者也。”出于这样一种对中华民族前途与命运的更深一层的忧虑,严复曾经试图将北京大学的文科与经学合而为一,完全用来治旧学,“用以保持吾国四、五千载圣圣相传之纲纪彝伦道德文章于不坠。”这一行为在当时称得上用心良苦,但也因其逆潮流而为多受世人的指责。
郑观应(1842.7.24—1922.5),本名官应,字正翔,号陶斋,别号杞忧生、慕雍山人、待鹤山人。广东香山(今中山)人。父亲郑文瑞是一个无功名的读书人,在家乡设帐授徒,并督促郑观应习帖括之学。咸丰八年(1858年),应童子试未中,即奉父命远游上海,弃学从商,在任上海新德洋行买办的叔父郑廷江处“供走奔之劳”。次年,由亲友介绍进入上海一流的英商宝顺洋行任职。同年冬,被派赴天津考察商务。十年(1860年)返回上海后掌管洋行的丝楼,并兼管轮船揽载事项。同时进入英国人傅兰雅所办的英华书馆夜校学习英语,并对西方政治、经济方面的知识产生了浓厚兴趣。同治七年(1868年),宝顺洋行停业,郑观应转任生祥茶栈的通事,并出资合伙经营公正轮船公司。十二年(1873年),参与创办太古轮船公司。次年,受聘为该公司总理之职并兼管帐房、栈房等事,郑观应着手在长江各主要口岸开设了商务机构和金融机构,太古船运生意颇为红火。郑观应同时还投资于实业,先后参股于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上海造纸公司、上海机器织布局等企业,并纳资捐得郎中、道员衔,与李鸿章等洋务派大员也交纳日深。光绪六年(1880年),编定刊行反映他改良主义思想的《易言》一书,书中提出了一系列以国富为中心的内政改革措施,主张向西方学习,组织人员将西方国富强兵的书籍翻译过来,广泛传播于天下,使人人得而学之。并主张采用机器生产,加快工商业发展,鼓励商民投资实业,鼓励民办开矿、造船、铁路。对华洋商税赋不平等的关税政策表示了强烈的不满,主张“我国所有者轻税以广去路,我国所无者重税以遏来源”的保护性关税政策。郑观应在《易言》中还大力宣扬了西方议会制度,力主中国应实行政治制度的变革,实行君主立宪制。光绪四年(1878年),直隶总督李鸿章札委郑观应筹办上海机器织布局。六年(1880年),正式委派郑观应为织布局总办,旋又委郑观应为上海电报局总办。八年(1882年),郑观应与太古洋行聘期届满以后,正式脱离太古,接收李鸿章之聘,出任当时几至不能维持的轮船招商局帮办。上任伊始,即拟“救弊大纲”十六条上呈李鸿章,从得人用人、职责相符、赏罚分明、增加盈利、降低消耗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建议并付诸实施。对外为制止太古、怡和洋行的削价竞争,郑观应亲与二洋行交涉签订了齐价合同。由于他的内外治理,轮船招商局的营业额和股票市值大幅提高。九年(1883年)十月,李鸿章擢升郑观应为轮船招商局总办。光绪十年(1884年),中法战争爆发,郑观应自荐并经王之春推荐,粤东防务大臣彭玉麟调郑观应前往广东,总办湘军营务处事宜。彭玉麟与两广总督张之洞筹划袭击法军粮草储存地西贡,派郑观应潜往越南西贡、柬埔寨金边等地侦察敌情,并谋联络南洋各地人士袭击法军。回到广州后不久,法国舰队进攻台湾,郑观应建议与法军决战,并条陈作战建议七条。旋被委任办理援台事宜,郑观应随即去香港租船,向台湾运送军队和粮草弹药。于此同时,郑观应被织布局案和太古轮船公司追赔案所缠绕。前一案是由于中法战争期间上海市面银根抽紧,股票大跌,使织布局外放之款收不回而出现亏损,经元善等受清政府委派来清理局务,发现总办龚寿图有挪用公款的行为,而龚寿图却攀诬郑观应经营不善,郑观应只得垫出两万金了结此案。后一案由于郑观应离开太古时所推荐的继任者杨桂轩经营不善,挪用公司款项,致使太古公司损失十万余元,太古援引保人亏欠有偿还义务的法律,将郑观应扣留于香港追索赔款。经过这两件案子,郑观应已是心力交瘁。光绪十年(1884年)十月十三日,他在给盛宣怀的信中感慨道:“年来命运坎坷,事多拂逆。以致上司朋友责于外,父兄妻子怨于内,进退维谷,申诉无门。惟今身败名裂,不足取信于人,虽到处乞怜,终难应手。”于是退隐澳门,寄情山水,将全幅精力用于修订重写《易言》,直至光绪二十年(1894年),一部体现他成熟而完整维新体系的《盛世危言》终于杀青。《盛世危言》贯穿着“富强救国”的主题,对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诸方面的改革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方案,给甲午战败以后沮丧、迷茫的晚清末世开出了一帖拯危于安的良药。洋务干将张之洞读了《盛世危言》以后评点道:“论时务之书虽多,究不及此书之统筹全局择精语详”。“上而以此辅世,可谓良药之方;下而以此储才,可作金针之度”。《盛世危言》在政治方面超越同时代其他思想家的是,提出了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的议会政治;这一思想早在《易言》中已经表露,在《盛世危言》中更是张大之。他认为“专制政体利于官,利于外人耳。利于官者,借压力以剥削百姓;利于外人者,借官力以压迫百姓。”竭力主张速行君主立宪,针对清政府在这一问题上的顽固和强硬态度,以及英国、日本实行君主立宪后的成效,郑观应愤愤说“犹谓议院不可行哉?而犹谓中国尚不亟行哉?噫!傎奕!”并主张赋予议会以“揽庶政之纲领”之权。为了君主立宪能顺利推行,郑观应还提出了一系列与之配套的内政改革,主张广办报纸,以使下隐可以上达,并对大小官员起舆论监督作用,以劝善惩恶,兴利除弊。主张改革官员选拔制度,官吏应由民选产生,淘汰冗员和年老让贤。“延聘名师,广开艺院”。认为要国强必须重视西学,发展教育,注重掌握西方天文、地理、人学的新式人才的培养,他说按古今中外各国立教养之规,奏富强之效,厚本首在学校,“艺院日多,书物日备,制造日广,国势日强”。主张大力翻译西方书籍,改革科举考试,增设格致、电子、医学等新科目,录用精通西学的人才。在经济方面,郑观应提出了著名的“商战”理论。他认为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目的是要把中国变成他们的“取材之地、牟利之场”,遂采用“兵战”和“商战”的手段来对付中国,而商战比兵战的手法更为隐密,危害更大,所谓“兵之并吞祸人易觉,商之捭可敝国无形”。主张“西人以商为战,……彼既以商来,我亦当以商往”。既然“我之商一日不兴,由彼之贪谋亦一日不辍”。只有以商立国,以工翼商,“欲制西人以自强,莫如振兴商务”。该书一出,朝野震动,各界人士纷纷争阅,求书者络绎不绝,以致一印再印仍不敷需求,甚至科场考试也常以书中所谈时务为题目。礼部尚书孙家鼐将该书推荐给光绪皇帝,光绪读毕嘉叹不已,诏命分发大臣阅读。该书思想不仅影响了当时的思想界,而且惠及后世,如康有为、孙中山即颇受该书影响,毛泽东年轻时也经常阅读《盛世危言》。光绪十七年(1891年)三月,郑观应蛰久思动,自请盛宣怀举荐,由李鸿章委任为开平煤矿粤局总办,负责购地建厂,填筑码头。第二年李鸿章再度委任其为招商局帮办,整顿经营不景气的招商局,入局伊始,郑观应即与最大竞争对手太古、怡和洋行再签齐价合同。并拟出《整顿招商局十条》,旋又作《上北洋大臣李傅相禀陈招商局情形并整顿条陈》十四条,内容涉及到开源节流及具体经营方略。十九年(1893年),郑观应微服寻视长江各口,了解各分局利弊情形,调查怡和、太古在各地的经营情况,后又巡视汕头、厦门、福州、浙江、天津各分局。中日甲午战争前夕,郑观应上书清廷说日本人将偷袭清军,开战后,又多次上书提请防备日本奸细、采取不准日本人使用电报密码等措施,报告日军运送军械的情况,决定将招商局部分船只拨作军用以运送人员军械。日军攻占东北后,郑观应等将招商局轮船20艘“明卖暗托”于德、英等国洋行,挂外国旗照常行驶,并上《条陈中日战事》,反对向日本乞和。战争结束后,郑观应将轮船全部收回,并坚决反对《马关条约》。二十二年(1896年)五月,张之洞委任郑观应为汉阳铁厂总办。次年元月,兼任粤汉铁路总董。五月,由轮船招商局帮办改称为会同办理。二十五年(1899年)十月,又兼任吉林矿务公司驻沪总董,广招股份。李鸿章死后,继任北洋大臣、直隶总督袁世凯将轮船招商局和电报局夺为己有。郑观应离开招商局,应广西巡抚王之春之邀去桂,署理左江道,同时兼办粤汉铁路工程局务并粤汉铁路购地局总办,旋因王之春被革职而去职赴粤,参与收回粤汉铁路路权的活动。任广州商务总会协理。三十二年(1906年)三月,被广东商民推举为广东商办粤汉铁路有限公司总办,主持募股集资工作,旋因“守制”去职。宣统元年(1909年),三入招商局任董事,负责招商局商办去商部注册之事。次年,盛宣怀任命郑观应为会办,全权委托郑观应整顿商办以后的轮船招商局,再度出巡长江各口岸局务。武昌起义爆发后,郑观应自川回沪。民国以后,郑观应倾主要精力办教育,并兼招商局公学住校董事、主任、上海商务中学名誉董事等职。十年(1921年)四月,郑观应致书招商局董事会,请求辞职退休。一年后,病逝于上海提篮桥招商公学宿舍。
2021年英国中学留学的申请条件有哪些
目前低龄留学是越来越热门了,其中有很多中学生选择的都是英国的留学。那英国初中留学申请条件都是哪些?随来看看英国中学留学的要求以及优势吧。
一、申请英国初中条件
1.语言条件
去英国初中留学要求英语能力比较好,年龄18周岁以下的学生不需要考雅思,如果有雅思成绩也可以提供,另外有的学校会有英语入学考试,学生按规定参加考试即可。
2.学历要求
就读A-LEVEL(高中)课程需拥有初中毕业证书,年龄不超过19周岁
就读GCSE(初中)课程初三、高一在读
3.年龄
申请七八年级学生年龄需在11周岁以上;申请九年级年龄需在13周岁以上;申请十年级年龄需在14周岁以上;申请A-Level课程年龄需在16周岁以上。
4.英国中学申请经济担保要求
经济担保额度计算公式:(年度学费+年度生活费)*学习年限(注:一般年度学费+年度生活费约为人民币20-30万元)
经济担保形式:银行定期存款
担保人范围:本人、父母、配偶、祖父母、外祖父母
5.自身条件
去英国留学初中需要有较强的经济能力来支付学生在英国留学期间的费用,而且初中留学的话学生年龄一般都比较小,所以学生需要有较强的自理能力和学习能力,否则很有可能无法适应国外学习生活。
二、英国知名中学
1、伊顿公学Eton College(男校)——英国最顶尖的公学名校之一
建校时间:1440年
在校人数:1,300名全寄宿男生
注册申请:需在10周岁半前提出申请,注册费£300
牛津剑桥录取比率:33%
曾就读的名人:威廉王子、哈利王子、戴维-卡梅伦、鲍里斯-约翰逊及18位前首相等。
2、温切斯特学院Winchester College(男校)——一所名副其实的学术性学校,学术氛围浓郁,学术之风严谨,学生们温文尔雅
建校时间:1382年
在校人数:684名男生,寄宿生680名,走读生4名。
牛津剑桥录取比率:37%
曾就读的名人:亨利·齐契利(Henry Chichele)、托马斯布郎爵士(Sir Thomas Browne)、乔治·马洛里(George Mallory)、阿诺尔德·约瑟·汤因比(Arnold Joseph Toynbee)等。
3、威斯敏斯特学校Westminster School(私立伦敦地区混校)——一所古老的学校,学术成就卓越
建校时间:可追溯到1179年
4、圣保罗女子学校StPaul's Girls'School(私立伦敦地区女校)——英国著名女中
建校时间:1904年
在校人数:现有学生690人
注册要求:学校只招收11-18岁的女生
牛津剑桥录取比率:40%以上
5、麦钱特泰勒斯学校Merchant Taylors'School(伦敦北边男校)——院校历史悠久
建校时间:1561年
在校人数:现有865名学生
注册要求:学校招收11-18岁的男生
牛津剑桥录取比率:20%以上
三、英国留学中学优势
1、语言优势
孩子越小,模仿语言的能力就越强。经过两三年的高中教育,孩子的英文程度一般可以达到国内英文系毕业生的水平,实际运用的能力还会更强。这样在语言水平上就比那些大学后去英国留学的具有一定的优势。<<<申请英国的中小学需要雅思成绩吗?点击津桥在线名师咨询
2、因材施教
英国高中一般采用选课制,可以让学生更早地直面自己的兴趣、爱好,针对性地选课。学生完全可以根据将来要就读大学的专业和未来从业的方向选择课程,从而大大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也较容易取得高分,进入名牌大学深造就不再话下。
3、英国不再是中国高考一考定终身的制度
在国内孩子如果平时成绩不错,考试时因为紧张常常发挥不佳而导致考试结果不好的情况在国外是不会发生的,英国高中普遍采用的平时表现持续评估制,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结合才是孩子*后的成绩,这样显然更有助于孩子得到公正的衡量。<<<英国中小学排名是怎样的?点击津桥在线名师咨询
4、获得更多高等教育机会
英国是世界上文凭含金量*高的国家,也是世界上公认的学历国家,孩子在英国念完本科想选择其他国家继续接受高等教育就很便利,比国内的本科生容易得多。
5、磨炼独立性格
早日出国留学,孩子在自主学习、自理生活的过程中更易于培养独立自主、自强不息的性格,这对他们将来适应社会有很大的帮助
中国有那些名人出国留学?
老一辈的有很多,那个年代出国是时尚和救国的途径。
去法国的有很多,包括邓小平。最值得一提的是:1854年,容闳从耶鲁大学毕业并获得学士学位,成为中国首位留美学生。当时,留美幼童中,涌现出“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中华民国第一任国务总理唐绍仪、中国第一位大学校长蔡绍基等历史名人。
英国小留学生怎么去的?什么人的孩子从小就可以去英国留学?
英国小留学生问题最近牵动了国人的心,有的人认为这么小的孩子,快点回国离开采取群体免疫的英国吧,有的人认为,还是待在英国,不要回来传染给我们,不管大家什么意见,有很多人好奇,怎么会有1.5万小留学生在英国,都是什么样的人把这么小的孩子送到英国留学?
留英学生人数众多
我们来看一组数据,根据《中国留学市场2019年盘点与2020年展望》,2019年中国赴美留学人数最多,一年留学签人数为9.9万,其次是英国、澳大利亚、日本、加拿大等。据美国《门户开放报告》显示,2018-2019学年中国学生数量达到369548人,占国际生总数的33.7%,而英国大学和学院招生服务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仅2018年,中国学生注册就读英国硕士就达到66225人,应该说,最近几年出国留学人数激增,和我们传统思维里出国人数很少的观念相差很大。
留英小学生今年来人数增长很快
近年来,留学低龄化的趋势非常明显,在以前一提起留学,一般都是指上大学或者读研读博,从高中去国外读书的都是少数,更别说是小学生留学了。最近几年,留学生年龄层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一方面是由于我国教育体系的压力,导致一部分孩子在国内很难升入较好的中学,进而获得较好的教育,迫使家长“另辟蹊径”,另一方面,也有一些家长认为从小接受西方的教育理念,有助于孩子的发展。这里我不对这些家长的做法做出任何评价,只是说出小留学生人数激增的种种可能。
哪些家庭会送孩子去英国留学
毫无疑问,能够送孩子去国外留学的家庭,收入条件都不错,特别是去英国留学,在所有留学的国家里,英国的留学费用是最高的,大概一年要30万人民币左右,当然,小留学生无法生活在校园内,很可能会寄宿在英国本地家庭里,这也是一笔不菲的费用。而且,相比于读本科或者读硕士,读小学就意味着整个留学生涯会很长,累计的费用将十分昂贵。因此,我认为能送孩子去英国留学的,一定是家庭收入很好的一类人,即有钱人。
其实很讨厌中国这个群体,他们父母赚大陆人钱,去外国缴税消费,更主要的是送孩子去西方学习没意义,除了接受西方普世价值观和英语,其它在没什么了,西方的教育是建立在金钱基础上的,有钱可以去如何最好的私立学校,没钱只能读公立学校,就像中国的普通高中和重点高中,中国就不一样了,是应试教育,你必须努力学习,考好成绩才能进入重点高中学习,和钱没关系,这个也是比较公平的,照顾了大多数穷人家孩子,中国这个群体出国留学主要也是这个原因,在国内考不上重点高中,只好用钱去国外读重点高中。
我是数学李老师,来说说我的看法。
关于英国留学生
近日,国外疫情形势严峻,一则新闻引起了我们的注意。由于欧洲疫情严重,1.5万小留学生滞留在英国,他们年龄从10岁到17岁不等,平均年龄14岁。多名留学生家长联名申请祖国包机将小留学生接回国。
也是从这条消息中,我们才了解到,在英国有22万中国留学生,其中有1.5万小留学生。看到这里,我们不禁有疑问,为什么这么小的孩子要去英国留学,他们是怎么去的?
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英国留学费用
学费、住宿费、水电气、交通费、电话费、宽带费、饮食费、课本及学习用品费用等。
参考下表,所有费用加起来留学一年将花费34327英镑,折合人民币大概为30万人民币。
在英国留学,一年就要花费30万左右,可见这不是普通家庭可以做到的,最起码得是中产家庭才可以做到。
为什么去英国留学?
既然一年留学费用这么高,为什么还要如此多人要送孩子去英国留学呢?而且为什么年龄还那么小就要送出国,而偏偏又是英国呢?
据了解,原来是英国的十年永居政策:在英国居住满十年即可申请永居。具体条件参考如下:
申请人在英国连续合法居住10年;10年中离境英国总天数不超过540天,单次离开时间不超过180天;申请人没有违法或犯罪记录;满足英语语言考试要求。
而假设学生在初中就选择在英国留学,大概是12岁开始,然后初中加高中5年,大学本科3年,研究生2年。那么22岁研究生毕业后就可以达到10年要求,申请永久居住了。
我认为孩子很小就被送到国外,对孩子的身心 健康 发展都有影响,且原生家庭的教育对于孩子的成长也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外国的月亮不比我们的国家圆,我们的祖国现在日益强大,经济,文化、教育等发展也越来越强,在自己的国家成长才是更好的!
让小孩到英国读小学,你肯定是有钱人。首先你的钱是赚中国其他人的剩余劳动。其次,小学、初中教育是培养为国家服务人的教育。你孩子在英国受教育就是培养为英国服务的。结果是你把中国的钱去培养为英国服务、为英国卖命的人!除了这个就没有人叫汉奸了。
出国留学,据我所知,一年三万欧元在英德这样的国家差不多可以拿下来,那么根据这个数字,反推家庭收入,一年至少要收入50万以上,假设只有一个人挣钱,月薪至少需要40000+,才可以支撑得起一个小留学生。
年薪50万,即便是北上广深,大概也没有太多人能达到这个收入,不过以我们的人口基数,这个收入的人也不少,所以光是去留英的小留学生,就有小两万,还有成年留学生二十多万。
所以我得出的结论是,我家孩子去不起,然后,去得起的对我来说都很有钱,难怪某个小留学生的母亲理直气壮的说“你们就是仇富”,当我推算出上面的数字时,说实话我真有点仇富,不过这就是人生,仇富不带来任何收益,还是免了吧。
至于他们是怎么去的,那就更简单了,根据收入与信息成正比的一般规律,收入越高,信息渠道和来源就越多,越准确,他们自然有我们不知道的方法,或者我们知道了也用不起的方法。
要不然怎么会有人想出办法,通过小留学生入外籍,然后高考申请国内顶级大学,以留学生的身份免试入学,还能一年拿到十几几十万的国家补贴,若是继续读研读博,稍微省省,光是补贴都能在北上广买房了吧?
所以,如果你想过更精彩的人生,就得努力挣钱,有了钱,你的人生自然精彩!
最后说一句,不推荐送自己未成年的孩子出国读书,如果你也想移民不做中国人了请随便。
恕我直言,如果不是这次境外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如此猛烈,担心造成我们这边输入性疫情发生,我确实不怎么关心国外的疫情;我们国内的事情都还关心不过来呢,谁有那份闲情逸致。
最近吵得沸沸扬扬的一位留学英国小学生的妈妈,提出让政府包机接英国留学的小学生回国的事情,已经得到了中国驻英国大使的回应,我相信应该很快就会有眉目的:
确实,可怜天下父母心,尤其是我们中国的父母,因为把自己曾经有过的梦想,都转变成对孩子的希望,造成做父母的活得累,孩子也过得累。
坊间有朋友说,现在的孩子,竞争已经从娘胎里就开始了!你看看书市、书店里,是不是有胎教音乐一类的东西?看来我朋友说得还真是有根有据。
据了解,许多国家为了吸引中国留学生,确实是使出了浑身解数。尤其是英国,听说还是留学学费相对比较低的国家,
在英国的寄宿制小学读书,一年费用大概在20万元到30万元(人民币)。这个费用可能对于国外来说并不高,但对于我们国内的小学费用来说,那就近乎天价了!因为我们的小学生是免费的义务教育。
我身边把小学生孩子送到英国留学的,目前确实还没有,但把孩子送到英国高中留学的,我见过。
按我了解,把孩子送去英国读小学、中学的,应该是那些经商有成,经济相对富裕一些的家庭,或者是公司高管,尤其是外资公司的高管居多;也有经济条件中上,但孩子国内学习情况很一般,父母期望却比较高的家庭。
不过,是哪些家庭出于怎样的考虑把孩子送到英国去读书,我们并不关心,也不是该我们关心的事情。
现在英国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确实已经很严重了,希望这些留学英国的小学生能够平安度过这次危机。
真是不离开家不知道家的好,不出国不知道国家的好啊!这些小留学生这次真遭罪了!
有钱,有关系的人能去。特别是这样的少年儿童,送出去的家庭有几个不是为了将来既享受国内的上层圈子的经济利益,同时享受国外的高福利。这样的家庭,这样的小孩绝对说不上有多爱国,也说不上能给国家带来什么帮助。这样的洋孩子,从来没有接受过我们的 历史 文化和美好传统,有的只是效忠于外国的理念。他们实际上已不是中国人,也不是华人,也不是华裔,是彻底的黄皮肤的洋人。所以首要的就是,请保护好国内的儿童。
英国有很多中国的小留学生,他们是怎么去的呢?大家很好奇,我来说一下。
由于国内学习竞争压力的增大,很多有钱人家的家长想要孩子,减轻学习负担,以及去西方,开阔眼界,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取得同等的学历,那么出国无非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而英国又是中国留学生最多的国家之一,所以很多家长会选择让自己的孩子从小就去英国读书。
那么这些孩子去英国读书,生活起居怎么办呢?它们会寄居在一些老人的家庭里,但是也是需要给他们相应的费用的。总共下来一个家庭,对孩子在国外留学的费用是二三十万左右。这是一般家庭难以接受和承受的,所以能去国外读书的孩子,家庭条件都是非常优越的。
中国有句古话,子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而很多人崇洋媚外,认为西方国家的教育质量好,把孩子送到国外,现在遇到了疫情,没有人替他们考虑,还是寻求中国***的帮助。现在才知道,只有自己国家才会把你当作珍宝对待。
是金子到哪儿都会发光的,所以不要一致认为,国外的教育好,只是国外跟国内的教育方式不一样,对于同等学力的学生来说,我认为国外的学生是比不上中国的学生的。国外的教学方式大多是寓教于乐,让孩子在玩耍当中学习。所以他们的理念跟国内的理念不同。
在中国同样可以学到好的知识,你若聪明同样可以在玩耍当中学习,在玩耍当中进步。我们普通人的家庭还是比较多的,就让孩子安心的在家接受国内的教育,将来同样可以在 社会 上发光发热。同样可以寻找自己的一片舞台。
中国在英国的小留学生多达1.5万人,他们的平均年龄14岁。这几天因为国外疫情特别严重,有的父母想着孩子远在异国他乡,特别着急,曾经166个家庭一起提出让政府包机接孩子回来。
这样庞大数量的孩子,不是说接就能接回来的,于是网上有了很多反对的声音,听着这些反对的声音,有的人就坐不住了,觉得我们是在嫉妒他。嫉妒他能够给孩子更好的生活。我想说我历来的观点就是有什么样的钱过什么样的日子,不与人攀比,不与人计较,但是一定要让孩子爱国。
他们为什么会把孩子送出国呢?我想这个中理由大家都心知肚明,我想绝大部分家长都不愿意让孩子离开自己太远。我记得我孩子上初中时说要去南充读,南充到我们家也就40分钟车程。我都没有同意,上高中时才勉强把孩子送到外面去读书。我想我们真的没有他们有远见,让我把孩子送到那么遥远的地方,我是真心舍不得。 孩子到外面读书真的就那么好吗?孩子从小就离开了父母,就像我们这里的孩子,父母离开了他们,成了留守儿童。尽管小留学生没有物质上的忧虑,但是会不会有精神上的缺失呢?长期得不到爸爸妈妈的关爱,不能经常与爸爸妈妈进行心与心的沟通,他们会不会变得性格孤僻?会不会真的完全被欧洲化?部分人会不会变得没有亲情?我想这些都未可知。
但是有一点我是可以肯定的,这些孩子对祖国的了解知之甚少。对祖国灿烂文化的了解仅限于纸质上,甚至有可能连祖国叫什么名字都不知道。一个不爱国的父母教不出爱国的孩子,一个不爱国的孩子长大后怎么可能报效祖国?
能够把孩子送出国的人必须有雄厚的经济实力,也必须有割舍亲情的勇气,还必须有能忍受骨肉分离的耐性。我想大多数中国人都很难做到的吧!
我身边正好有这样的孩子,我来说说吧。
1、对于他们是怎么去的呢?
大部分人都是看身边朋友的孩子有在国外念书的,觉得不错,然后就找到了留学中介,给孩子办理了留学手续,并送出国的。
2、家里比较有钱但学习并不顶尖的
我的一个客户虽然是工薪阶层,但是家里有6套房子,而且位置都很好,在省城基本上每套都价值几百万,总资产加起来有1千多万,而家里呢就只有这一个孩子。
他的孩子呢,小的时候学习成绩还好,但是到了初中除了英语,其他一般吧。如果想考上一个好高中,难度很大,如果去不了这些高中呢,考大学也是个问题了。
他父母,还有爷爷奶奶等都是国内211名校毕业,但是以孩子的情况根本不行。父母觉得孩子上不了名校,太丢人了,在亲戚朋友面前也抬不起头来。
父母根据中介的介绍呢,在英国上高中,并且考大学或者走针对中国留学生的绿色通道,能考上的学校呢是可以排在世界前200名的学校,也算是名校了。明显比在国内上的学校高一个档次,也能满足他们家的需求。
3、家里有权有势的
我认识的另一家的孩子就是这个样子。
孩子初中的时候就开始一对一辅导了,一个月几万的补习费,但是效果并不是特别好。
后来孩子的妈妈就辞职了,专门在家照顾孩子。后来孩子的爸爸升了职成为了二把手,调到了一个发达的省市,家里的经济条件更好了,就直接把孩子送出国读高中了,而且孩子的母亲也跟着一起去了国外。
出国了,孩子是好了,但是夫妻关系和以前相比快名存实亡了,只是不敢离婚而已。他们不常回国,这么多年,也很少见到了,不知道现在如何了?
英国留学名校有哪些
英国教育历史悠久,学术氛围浓厚。很多学生申请英国上大学,英国的教学模式非常成功,吸引了很多中国的学生。去英国留学,选个好高中,也是学生和家长的心愿。下面我为大家了解一下英国留学名校有哪些。
一、留学英国高中院校介绍1、圣保罗女子中学
圣保罗女子中学St Paul’s Girls’ School以A-Level成绩A*-B在97.4%和GCSE成绩A*/A/9/8/7在99.2%的分数名列榜首。
该校位于伦敦西部的Hammersmith地区,成立于1904年,是一所走读制女校,招收11-18岁的女生,以文学和音乐盛名,当前世界许多知名模特儿、**演员、女经济学家、社会名人都是出身于圣保罗女中。
2、威克姆阿贝学校
威克姆阿贝学校是一所私立寄宿制女校,创办于1896年,位于英格兰的白金汉郡,招收11-18岁学生。
3、英国国王学院学校
国王学院学校创办于1829年,原为伦敦大学国王学院的附属中学,由英国国王乔治四世颁布皇家特许状创建。国王学院学校是英国乃至全球学术教育质量最负盛名的中学之一。近年来,更是以其优异的学术成绩和升学率享誉全英,其A-Level/IB成绩多次荣登全英学校排行榜前三。
国王学院学校的毕业生均入读世界一流,是牛津和剑桥最重要的生源学校之一,每年会有10%的毕业生被美国的常青藤大学录取,包括哈佛、耶鲁和普林斯顿大学。
4、吉尔福德女子高中
吉尔福德女子高中1888年创立,位于伦敦西南部的萨里市。该校以A-Level成绩A*-B在97.5%分数位列第四。
5、威斯敏斯特公学
威斯敏斯特公学,全名威斯敏斯特皇家书院(The Royal College of St. Peter at Westminster),是英国九大公学之一,位于伦敦市中心威斯敏斯特区。
其建校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179年,由伊丽莎白一世建立,每年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学生进入牛津和剑桥就读。男生的主要入学年级在13+和16+,而女孩可以在16岁在威斯敏斯特接受高中教育,同时只在16+接收国际学生。
6、莫德林学院学校
莫德林学院学校是由威廉韦恩弗利特先生建立于1480年,可容纳700人年龄在7-18岁的男生。1/3的毕业生进入牛津、剑桥学习。运动、戏剧和音乐是学校的强项,学校还负责向莫德林学校提供16名学生为唱诗班歌手。
7、伦敦城市女子学校
伦敦城市女子学校是一所非宗教性质私立制走读学校,成立于1894年,为7-18岁的学生提供教育。学校毕业生被牛津和剑桥大学录取比例超过10%,甚至能到20%以上。
8、七橡树中学
七橡树中学创立于1432年,位于英格兰东南肯特郡七橡树镇。学校只提供IB课程,占地面积100英亩,招收11岁到18岁学生,这是一所男女合校。
9、圣保罗中学
位于英国伦敦的圣保罗中学(SaintPaul’s School)由当时身为教会教父和牛津讲师的柯乐特John Colet于1509年创办,招收13到18岁的男生,提供走读或者寄宿两种选择,提供Alevel,GCSE及其他相关课程。
10、埃莉诺·霍利斯夫人学校
这是英国一所具有近300年办学历史、全英国排名前十的老牌。学校还开设了丰富的课程和多元化的课外活动,毕业生升读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的比例高达15-20%。
二、英国留学签证详细流程英国留学签证详细流程
第一步:在线填写申请表
首先我们需要注册并登录英国签证中心的官方网站在线填写并提交签证申请表,填写完之后需要支付348英镑的申请费和150英镑/年的医疗附加费。
第二步:打印申请表并签名
完成在线申请留学后,将会收到一封包含申请号码(即“GWF参考号码”)的电子邮件;提交以后需要将申请表打印并签名(申请表一经提交便无法修改,因此提交前需保证信息准确无误)。
第三步:递签
在预定日期携带所有申请材料亲自前往签证申请中心,提交申请材料和录取生物指纹;申请T4留学需要准备的材料有在线签证申请表、有效的护照、CAS号、肺结核证明、学历证明、英语能力证明、存款证明等等。
国内有15个城市可以办理英国签证,北京、武汉、深圳、长沙、沈阳、成都、上海、杭州、济南、南京、福州、广州、西安、昆明、重庆都可以,大家可以选择自己就近的城市去递交签证申请材料。
英国签证中心一般是上午7点半就开始放号,大家取号之后只需耐心等待;在递签的时候我们还需要进行指纹的采集和照相,也就是收集生物识别信息,这个过程完成之后我们的递签过程一般也就结束了。
第四步:领取签证
签证申请受理结束后,可以选择直接前往签证申请中心领取护照,或支付额外费用通过快递方式领取,领取时需要携带收据和本人护照复印件;如果是请他人代领,则需代领人出示您签名的委托书、您的收据以及他们本人的身份证明。
英国留学签证多久出签
英国留学签证一般需要15个工作日左右出签,在这段时间内英国大使馆会处理80%左右的申请,但是如果赶到高峰期的话签证出签的时间就会长一些,比如每年的5-9月份是英国留学签证的申请高峰期,在这段时间办理签证可能会需要20-30个工作日才会出签,所以这就需要提早准备了,以免耽误签证的办理。
英国留学签证还可以申请加急业务,这样签证的费用会在原来的费用基础上再加收100英镑,签证出签的时间就会快很多,一般5天左右就会出签,所以如果办理签证的时间比较晚,就快要到开学时间的话,就可以办理加急业务。由于英国留学签证出签的时间有早有晚,所以为了保险起见建议同学应该提前准备,尽早办理,以免耽误留学。
三、英国留学高中优势一览优势一、安全的环境
英国是一个相对保守的国家,社会环境安全稳定,治安良好,同时校风也是比较保守的,很适合中国中学生学习生活。
优势二、灵活的课程
在英国不仅侧重书本知识,更侧重学生的各项发展。课程设置非常丰富:生物学,化学,经济学,英语文学,政治,历史学,商业研究,数学,现代语言学,哲学,物理学和心理学等。还会提供很多课外活动比如游泳,爬山,野营,音乐比赛,艺术设计等选修课程。学生可以充分发挥积极性和自身的优势,为今后选择大学和专业奠定基础。
优势三、因材施教
英国的中学一般都是小班教学,一个班级只有9、10个学生,大的班级也就20个左右,所以老师可以充分关注到每个学生的特点和优势,因人施教,鼓励孩子个性化发展。
优势四、非一次考试定未来
英国的教学制度允许学生从12年级开始参加Alevel考试,每年2次,学生可以选择成绩的一次保留记录到13年级结束,一共四次考试机会。因此不会因为一次发挥失常而与理想学校失之交臂。
优势五、语言环境
作为英语母语的发源地,得天独厚的语言环境,年龄越小语言能力相对适应的越快,能更早融入英国的生活方式和教学方法。
优势六、知名院校的跳板
英国教育以高质量闻名,英国的高中教育尤以私立高中突出。私立教育一直保持极高的升学率,英国正规的寄宿中学基本都有95%以上的大学升学率。多数毕业生进入英国前20名的大学,其中一半进入排名前10 的学校,包括牛津和剑桥这样的世界知名院校。
今天的讨论已经涵盖了“名人初中去英国留学”的各个方面。我希望您能够从中获得所需的信息,并利用这些知识在将来的学习和生活中取得更好的成果。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讨论,请随时告诉我。
请添加微信号咨询:19071507959